分享

小荷健康

 新用户4082hFKR 2022-07-27 发布于广东
基本信息
男,74岁
疾病类型
左心衰竭
治疗医院
衡水市中医医院
治疗方案
益心通脉汤加减治疗。
治疗周期
1个月
治疗效果
益心通脉汤加减治疗,患者症状消失。
一、初识患者
就诊(2021-3-20)主诉:咳嗽咳痰半月余,呼吸困难3小时。家属代诉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痰白清稀,伴流清涕,时有胸闷心慌,头晕乏力,出冷汗,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恶寒发热等不适,遂至当地二甲医院急诊就诊,急诊予行心电图、心功能、BNP检查,诊断为“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II级”,予中心吸氧、抗感染、稳心颗粒、速效救心丸等对症治疗,症状好转,患者于今日凌晨1:30分左右,上厕所时出现呼吸困难,伴气喘、大汗淋漓,胸闷心慌,头晕乏力,无寒战发热等不适,自行口服速效救心丸后症状有所缓解,现患者至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刻下症见:气喘咳嗽,少量黄痰,胸闷心慌,头晕乏力,无胸痛等不适,自发病以来夜间时有阵发性呼吸困难,精神差,睡眠差,纳差,大便干1-2次/天,小便少,双下肢轻度水肿,舌质淡暗、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涩。
西医诊断:慢性左心衰竭 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
中医诊断:心衰病(心肺气虚、血瘀饮停)
辅助检查:2020-03-20 BNP:170pg/ml。
二、治疗过程
治法:益气养心、理气活血
初诊(2021年03月20日):予服中药益心通脉汤加减,处方:五指毛桃、茯苓、 党参、 (炒)白术、(姜)竹茹10g、(炒)枳壳、法半夏、陈皮、丹参、三七、瓜蒌皮 、炙甘草、山楂。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2021年03月27日):7天后复诊,服上方后气喘乏力有所好转,无明显咳嗽咳痰,仍有胸闷心慌,头晕减轻,食欲仍差,小便次数少,出汗多,双下肢水肿未见改善,舌质淡暗、有瘀点瘀斑,苔白稍厚,脉沉涩。守一诊方加薏苡仁、磁石、煅龙骨、煅牡蛎、泽泻、桂枝、熟附子、山萸肉加强温阳利水,强心力量。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三诊(2021年4月5日):服上方7剂后气喘乏力明显好转,未再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偶有咳嗽咳痰,头晕轻,小便次数多,量少,大便干,双下肢水肿较前减轻,嘴唇紫暗,质舌淡、有瘀点,苔白稍厚,脉沉涩。考虑患者淤血未去,予守上方加桃仁、苦杏仁、白芍、桂枝益气活血,予开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继续巩固疗效。
四诊(2021年4月13日):服上方7剂后无明显气喘乏力,步行上2-3层楼稍感气喘乏力,无头晕,小便次数稍多,量少,双下肢水肿较前减轻,出汗多,舌质淡胖,有瘀点,苔白,脉沉细。患者水肿减轻,现出汗多、气喘,结合舌脉象,考虑患者心气亏虚,气血严重亏虚,予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予开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继续巩固疗效。
1月后电话回访,患者无气喘咳嗽,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不适,无肢体水肿,嘱其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定期至医院复查心电图、心功能、BNP等。
三、患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日常注意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及肢体水肿情况,观察嘴唇是否紫暗加重等;
2、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要低盐饮食,低盐饮食是可以有效的控制心衰引起的水肿,减轻心脏负荷。
4、要少喝水,每天的饮水量一般1200毫升左右即可。
5、定期复查心功能、肾功能、心电图、BNP等。
四、治疗效果
患者以咳嗽咳痰半月余,呼吸困难3小时,刻下症见:端坐呼吸伴气喘咳嗽,少量黄痰,胸闷心慌,头晕乏力,夜间时有阵发性呼吸困难,纳差,大便干1-2次/天,小便少,双下肢重度水肿,舌质淡暗、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涩。四诊合参,本病当属中医学“心衰病”范畴,证属心肺气虚、血瘀饮停。治则治法以益气养心、理气活血,方选益心通脉汤加减治疗,有效治疗气喘乏力、心气亏虚,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五、医生感悟
本例患者:证见端坐呼吸伴气喘咳嗽,胸闷心慌,头晕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舌质淡暗、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涩。四诊合参,考虑为心肺气虚、血瘀饮停,系因患者年老体虚,诸气虚衰,加之久病脾气虚弱,加之肺失充养,肺之气阴不足,以致气失所主而喘促,故发为心衰病。病位在心,其病机以心肺气虚为本,血瘀并见,是一种虚实夹杂病证。舌质淡暗、有瘀点,瘀斑,脉沉涩为心肺气虚之表征。方选益心通脉汤加减治疗。
一诊治以益心通脉汤加减,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丹参、三七配合陈皮、枳壳理气活血,法半夏、瓜蒌皮、竹茹化痰止咳,茯苓、五指毛桃健脾利湿,山楂健脾消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凑益气养心、理气活血之功。
二诊:考虑患者气喘改善不明显,怕冷,出汗多,小便少,大便干、下肢水肿,嘴唇紫暗脉沉等故加薏苡仁、磁石、煅龙骨、煅牡蛎、泽泻、桂枝、熟附子、山萸肉加强温阳利水,强心力量。
三诊、四诊:患者嘴唇紫暗,舌质淡、有瘀点,苔白稍厚,脉沉涩。考虑患者淤血未去,予守上方合桂枝茯苓丸合四逆汤治疗。在中医临床诊断中,需与气短、哮病、肺胀相鉴别。本病虚实夹杂,辨明病因病机,精准用药,方可达到良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