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山水画笔墨的基本理法规律之一——笔墨的概念

 夏雨6368 2022-07-27 发布于安徽
图片

笔墨既是中国画的表现手段,也是重要的审美主体。它不仅仅是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和方式,也逐渐成了山水画审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墨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以中国哲学文化为核心,以体现蕴含人文精神的气韵、意境、格调等山水画的美学思想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绘画语言体系。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笔墨越来越精致,笔墨的规范标准越来越高,逐渐走向程式化。

笔墨的概念从狭义上讲,是以毛笔为绘画工具,以水墨作为媒介而总结出的技法体系,具有规范标准的技法方式,如勾、皴、擦、点、染以及如何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

绘者通过这些笔墨技法表现出符合绘画者要求的视觉感受,并使欣赏者产生心理上的认知与共情。这种认知并不局限于有共同文化背景下的欣赏者,因而具有视觉艺术所共有的艺术表现性和规律性。

图片

宋  临流抚琴图

要想学好山水画,对于笔墨的广义性与狭义性的认知与研究是缺一不可的。只有深入解读狭义笔墨,才能掌握笔墨技法的基本规律并运用笔墨造型。同时,只有深入研究中国哲学文化和美学思想,才能更准确地理解笔墨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理解人文精神主导下的笔墨规律。

明清以后,由于城市的扩展、世俗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艺术逐渐普及。对中国画的学习的重要的手段是对古代绘画的临摹与研习。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画谱,由于研习绘画所需要的真迹范本稀缺,这些画谱成为学习绘画的主要途径,如《芥子园画谱》等,这类画谱对中国画的普及和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笔墨造型的根本规律是通过用笔与用墨的方式产生千变万化的笔墨效果,从而造成视觉错觉,形成不同的空间意境。明清时期流传广泛的画谱所依据的蓝本并非宋元真迹原作,又因木版印刷的局限,只能保留结构图示,不能体现出笔与墨的微妙变化,缺乏水墨的韵味,这类画谱只能成为一种刻板的范式。黄宾虹曾批评道:“自有《芥子园画谱》出,而中国画家之矩矱,与历来师徒授受之精心,渐即澌灭而无余。”“自李渔刻《芥子园画传》,笔墨之法,学无师承。”

图片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册页 (2)

西方的素描所总结的三大面五大调、黑白灰关系等都具有视觉艺术普遍的规律性,是一种视觉科学,规律性地总结揭示了空间表现的秘密。这种视觉规律性并不与文化属性以及文化内核的表述相矛盾。

中国画笔墨中也有这些共同的规律性,只是由于文化的不同,所表述的方式不同,规律的表现方式也就不同。

图片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册页 (6)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