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敏感:是对天地的感应的体现吗?

 痴梦龙吟 2022-07-27 发布于河南






我们今天抄的内容是平人气象论。这里边涉及到三个概念:一是平人,二是气,三是象。

在接触平人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已经接触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四类人。关于这四类人的有关表述,大家可以看上古天真论。

但是要提到的一点是,黄帝内经有很多神而又神的东西,都是以真人和至人为标准的。

比如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的“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其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再比如生气通天论中的“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还有灵兰秘典论中的“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其他的还有不少,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讲“平人”之前我们再讲一个词叫“平气”。这个词出自六节藏象论篇。原话是:“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也”。

说到“无过”,还得会想到另一个词,就是“太过”,接着就得连上“不及”

而这本篇就讲到了“平人”。平人的意思就是阴阳调和气血平和的人,说白了就是身体健康而没有疾病的人。按照现在的医学理论来讲,应该是连亚健康都没有的人。

“气”在这里是指经脉之气。“象”是指脉象。

所以,本篇讨论的重点还是讨论脉象的问题,就是从脉象中辨别病的情况及轻重。

辨别的方法,是以健康而没有疾病的人为参照物,以他的脉象、脉气为标准去衡量和分析病人的脉象和脉气。所以本篇篇名为平人气象论。

而对比分析的角度就是平脉、病脉、死脉。

前面已经多次提过了,由于我自己对脉象并不太懂,所以今天解读的如果有不对或者不足的地方,请大家谅解,并随时指出。

本片从头到“乍疏乍数曰死”。主要讲的就是脉搏与呼吸的对应关系。

文中提到健康人的脉搏是一次呼或一次吸是跳两下。跳的多跳的少,都是病态。

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就是西方科学认为人身体健康或者说按运动员的标准来看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是少的。那么这个标准肯定和内经里“平人”的标准,有所差别。

到底是哪一个对呢?我还认为是内经的对。因为运动员看上去非常健康,但是他们一旦退役之后身体,往往会有很多其他问题。

还有一些经常撸铁的人。看上去肌肉发达,一个个那肌肉就像像馒头一样。但是从中医来看他们的。气血过度向肌肉处堆积,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内脏缺血。所以他们这些人造成猝死的几率比较高。

当然适度的锻炼,即便是撸铁也都提没有问题的,还是有好处的。但是还得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顺应天地自然规律。

从“平人之常气禀于胃”到“宗气泄也”。这一部分主要讨论的是胃气。经常听一些医生说:人有胃气则活,人无胃气则死。

其实,意思就是不管得多重的病,只要想吃东西,人就有救活的可能。因为即便是吃药,也得由脾胃来运化。没有脾胃的运化,哪里来供一身脏器消耗的气血;没有脾胃的运化,哪里能能吸收给我们治病救命的药。

如果都像林黛玉那样,有点儿小问题就茶也不思、饭也不想。那哪里还有气血来供全身消耗使用呢?没有足够的气血,只能导致身体越来越虚弱。

“春胃微弦曰平”。“夏胃微钩曰平”。“长夏胃微耎弱曰平”。“秋胃微毛曰平”。“冬胃微石曰平”。这5句话其实讲的就是。每个季节的慰藉都要符合当季的特点。这个原则其实我们前面也提到过了,这种情况在中医里面叫做顺。

后面又讨论了当季的特点多而胃气少的情况就是病。只有当季特点而无胃气,人就要死了。如果体内的“胃气”体现秋季的特点,那么人到了秋天就会得病病。如果在春天的时候,秋季的特点显示得过多,那么在春天就能够得病。
以下的每个季节都是这样分析的。

“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今天我们提到了。春天应木,春之气升散。所以气散于肝。而肝主筋,所以肝又藏了筋膜之气。同样的规律,可以对应在下面四个季节以及对应的脏腑里找到。

从这五个季节(包括长夏)的分析来看,当季的脉象特点如果过旺的话,会导致人与季节相对应的脏器出现问题

如:弦多胃少曰肝病;钩多胃少曰心病;弱多胃少曰脾病;毛多胃少曰肺病;石多胃少曰肾病。

而后边“胃之大络”这一句,胃的络脉的情况。我们常说经络经络其实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的定义: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脉,我们都知道有十二正经,有奇经八脉。其实在这两方面之外,还有十二经别。

络脉呢又分为别络、孙络和浮络三类。别脉包括十二正经人督二脉,再加上脾之大络,一共是十五别络。别络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主要作用是加强十二经脉相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就是,别络是让两家人(互为表里的经脉)之间有了沟通和联系,有了电话或者微信,或者那种跑腿传递信息的人

“盛喘数绝者,则在病中”,以及后边的内容主要讲的是“胃之大络”出了问题之后的情况。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通过寸口脉诊脉而诊断的各种病。这些病和脉象是相对应的。但是也有脉象不同而病相同的情况。比如“寸口脉沉而弱”和“寸口脉沉而喘”,都可以对应寒热。那么具体是哪一种情况?还是要通过四诊核酸来进行仔细认真的辨别。

今天抄的最后一句,又是一个大原则的内容: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还是要顺应规律啊。不但人要顺应天地规律,身体内的脉象也得顺应这个规律。所以呀,老祖宗提的“天人相应”,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现在的人呢,难就难在如何去看到这个规律,看到这个规律的基础上,如何能看透它?又如何能够借鉴这个规律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在西方科学的影响之下,很多人都已经不相信这个规律的存在,总以为自己的命运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总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殊不知在大自然之下我们只是刍狗,我们只是蝼蚁。

这一段时间我都是四点多自然醒,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也不知道这种情况跟自己近一段时间鼻子灵敏是不是有关系。因为鼻子跟肺有关。

现在走在路上总是不经意的能闻到这种香味儿、那种香味儿。我甚至以为自己闻到了木头的单纯的清香味。

不管怎么样,身体敏感了应该还是好一些的。
也许天地的规律就是那么敏感的人先发现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