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伴

 新用户3558w41H 2022-07-27 发布于山东

(本文5559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陪伴是一曲悠扬的歌,陪伴是一种无言的爱。

7月6日,雨过天晴,地里的庄稼也不知怎么样了。

几天没下地了,田间杂草长疯了没有,棉花开的花灌了雨水落英了没,玉米地积水了吗?

下午,尚春(化名)带着这些疑问,打谱到田间去看看。

她带着草帽,拿着个板镢子(方言:镢头),可以搂搂杂草,筑一筑歪倒的庄稼苗,还能顺便当拐杖用。

天气非常炎热,蒸腾的水气似乎都能看得见,天际挂满了瓦块云。田间的庄稼油绿茂盛,玉米秧苗已齐腰深,一阵风刮过,发出“悉悉索索”的响声。

这条通往田间的小路,尚春再熟悉也不过了,她已经走了大半辈子。甚至,从家到自己的地头有多少步,都能悉数说得出。

想当年,尚春嫁到我们村的时候,可是个标准的大美女,风姿卓越,气质非凡。那时候,她爱人高远(化名)还是一位兵哥哥。

岁月是把无情的刻刀,73岁的年纪早已远去了昔日的风采,生活的磨砺使得她明显的苍老了,一脸的皱纹,满口的义齿,腿脚也变得不那么灵敏,走路已经有些蹒跚。

可喜的是,身架没走样,仍是笔杆条直的。

庄稼的长势系着每一家农户的心,一年辛辛苦苦,就指望这二亩三分地呢。所以,雨后到自家田间地头转转已成为农家的一种习惯。

雨后田间的小路虽不那么泥泞,坑洼处的路面依然有些湿滑,经过一些沟沟坎坎的地儿仍需谨小慎微。这把年纪了,万一摔个跟头可不是闹着玩的。

生活还是给她开了个玩笑。

尚春转了一圈,看到自家的庄稼在雨后长势很好,心满意足地往回走。她一路小心翼翼,在一个曲径通幽的岔路上,经过一个田埂时,脚下一滑,鬼使神差地打了个趔趄,结果失去平衡,四仰八叉地倒在了地上。

开始她还觉得并无大碍,在农村泼辣惯了,摔个骨碌子也是常有的事。

但是,年龄不饶人啊,老胳膊老腿的,经不起折腾了。

她双手扶地,试着站起身却未能如愿。左腿已不那么听使唤,几经努力都是徒劳,有些力不从心,用劲时剧烈的疼痛迫使她不得不停止几次三番的尝试。

剪不断,理还乱。

她没了主意,脑子一片空白。

尚春仰望着天空,五味杂陈,欲哭无泪。上苍啊,你为何偏偏和我过不去。

必须寻求他人的帮助,她寻思着。

由于下地的人很多,尚春很容易地喊来了同村的在附近劳作的妇女。

这个时节,庄稼不收不种的,男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些半边天。

临近的人们是一呼百应,一听说有人摔着了,很快聚拢了好些人。乡里乡亲的,谁没有个需要帮忙的时候。

老娘们说话又歇乎(方言:夸张),你一言我一语的,嘘寒问暖。

尚春孩子他爸高远也赶了过来,喘着粗气,急不可耐地问:“老太婆,怎么搞的。你没事吧,你若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过啊。”

看得出,高远是又来气又心疼。

少年夫妻老来伴。人的一生陪伴自己最长的不是父母,不是子女。只有另一半与你携手从风雨走向艳阳,从清晨走向黄昏,一生相伴,无怨无悔。

曾几何时,我们科收治过一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中年女性病人,手术引流后在重症监护室出现胰性脑病,当她从昏迷中醒来,医生问她话时,她在朦胧中的第一句话是:“我想俺对象了。”

这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最纯情的言语告白!无需修饰,无需润色。

谁说夫妻本是同林鸟,谁说大难临头各自飞!

在慢慢变老的路上,唯有老伴,是彼此心目中那一抹最美的风景。也是人生最后的一道风景。

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婚礼上手捧花束、单膝跪地时对妻子许下的诺言:牵你的手,一直到老。

他期盼着妻子早日痊愈,好接着续写“有人问我粥可温,有人与我立黄昏”的浪漫。

一般人在痛苦地时候,往往情不自禁地吆喝“我里个娘来”。人家日思夜盼、朝思暮想的是自己的丈夫。

说真的,那位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丈夫也对得起妻子那句真情的告白,对她是一百成的好,没日没夜地守望在病床边,对医生的治疗配合默契。

纵然眼泪模糊了双眼,但希望永远不能泯灭!

她的病情经过医生和她丈夫的共同努力,终于转危为安。

她丈夫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形影不离的陪伴,令人为之动容!

扯得有点远。

尚春和高远风风雨雨走过了近50年,几近金婚。吵过,骂过,打过,唯独没有分开过。没有过夜的梗,没有解不开的结。同甘共苦,从青葱的岁月牵手步入迟暮。

我把你一生的陪伴,刻在了眉宇间;你把我许下的诺言,牢记在心田。

尚春真的不能走了,左腿已不听使唤。于是,高远找来一辆三轮车,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她慢慢地抬上去,先回家。

看样子不是单纯的软组织摔伤,得去仝老家村的正骨诊所捋一捋。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对该诊所一直是信任有加。

这些年尚春确实不太走运,接二连三的变故,使她没过多少太平的日子。

几年前严重的煤气中毒,住了24天的院,要不是发现和治疗及时,差一点就给这个世界拜拜了。她的生命力真顽强,硬生生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三年前在我们医院做过直肠粘膜脱垂手术。年前的气管炎,咳嗽憋喘得厉害,又两次住院半个多月。

来医院的这条路,可让她走熟了。

不生意不卖买,高远这把年纪,出去打工年龄已过了头。其实,工地上的砖瓦活,没有轻松的,也的确干不动了。全靠几亩薄田挣两个钱,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结果都给医院做了贡献。

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儿女双全,在乡下可称得上是上等命。

儿子在外地工作,平常回趟家比过年还稀。所以,尚春夫妇二人有个病有个恙的,全包在了女儿婷婷(化名)身上。

婷婷,作为父母的贴身小棉袄,用她那单薄的身体,独自扛起了本该姐弟二人共同分担的担子。

尚春是多么不愿意给女儿打电话,实在不想给孩子添乱,这些年三番五次的住院,给她添的麻烦还少吗?

就在十多天前,因头晕在附近乡医院住院打吊瓶,本是瞒着女儿的,后来因输液效果不好,还不是又叫来了女儿,让其陪同来我们诚信医院,经颅脑磁共振检查无大碍,服药后明显好转。

人上了岁数,就如同一台老迈的机器,没准哪个零件就会出问题。

这次意外,通知女儿是必须的。婷婷是他们最亲的人,关键时候还得指望她,不告诉她能中吗?哪怕是硬着头皮。

到家后,第一时间联系本村的车辆,等婷婷赶到,刻不容缓,马不停蹄地拉着去仝老家正骨诊所就诊。

给予双髋关节拍片。结果还真有问题,左侧股骨颈骨折,需住院手术治疗。

听到这个结果,尚春后悔的直摇头,一个劲地说,早知道发生这档子事,我下哪门子地呀。

明天会怎样,谁也不知道。

生活不仅仅是平凡的过往,不经意间会出点小插曲,它就像调味剂,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逃避是躲不过去的,唯有直面才是生活的态度。

上了年纪的人,由于骨钙大量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骨头像过了冬的萝卜——糠了。加之老年人反应能力下降,协调能力差,容易发生跌倒。

老年人跌倒时最常发生的就是股骨颈骨折!

所以,预防跌倒首当其冲。

傍晚18:00时许,我接到婷婷打来的电话,说明缘由,他们正从仝老家往我们诚信医院赶。我告诉她快到医院时打电话给我,我过去帮着安排住院。

医院有个熟人心里踏实,她就是凭这个原因,才舍近求远,来我们诚信医院的。

没费什么周折就在外二科安排好了床位,一切处理停当后我才离开。

第二天(7月7日)上午,做相应的影像学和超声检查,如无手术禁忌症,拟定于7日下午手术。

手术安排的还是相当及时的。准备做髋关节置换术。

我事先给王主任和刁主任打过招呼。

我安慰尚春,尽管放心,全麻就是用上药让你睡一觉,等睡醒了,手术就完事了,就这么简单。我尽可能轻描淡写地给她说,以打消她的顾虑。

再者,王林伟主任做这种髋关节置换术是轻车熟路,炉火纯青,用不了半个小时,手术就结束了。

7日上午一早去门诊做检查时,尚春的儿子还在从济宁赶往郓城的路上,老伴高远回家拿东西还没回来。

婷婷一个人唱起了独角戏。

她独自用平车推着老母亲,从住院部辗转到门诊部,B超、拍片、CT三个科室逐个排上号。

先去做拍片和CT,这两项检查都是要从平车挪到检查床上的。没办法,她就笑容可掬地恳请医生和门口的病人家属给搭把手,帮着抬上、抬下,并真诚地对人家表示感谢。

在做这两项检查的时候,B超排的号已经错过了,无奈,只好重新再排,从头再来。

等待,耐下心来等待。

等待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大厅里声音噪杂,天气又热,时间过得真慢,仿佛凝固了一般。

孤单的感觉一时间袭上她的心头,她感到非常的无助,如果有个帮手,该有多好。

一位小女子,做着本应该几个人去做的事。此时此刻,她俨然变成了一位女汉子。

不得不说,能力是逼出来的。或许有享不了的福,但没有吃不了的苦。

坚强的品质更是磨砺出来的。去年,婷婷的爱人在潘度鼓捣了一间小型冷库,进白条鸡,把内脏处理干净后再卖给饭店,一只鸡仅看一元的利润,而饭店则顺手赚到五六元。

婷婷是他们村的小学教师,她心疼丈夫,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放学后就往潘度赶,帮着打打下手。

冬天,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常常干到晚上9点、10点,才摸黑开着电轿回十几里以外的家,往往是第二天一早两三点钟又得往潘度赶。

她像一台机器,高速运转着。长期的睡眠不足,极度的体力透支,再加上那阵子她老母亲因气管炎在我们医院住院,还得时不时往医院跑。

她身心俱疲,折腾得快散架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如今不再做冷库的生意。

那般的劳心费神,也赚不了几个钱。放弃了这个买卖,让她一下子如释重负,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心里轻松了很多。

婷婷心地善良,她性格很好,总是乐呵呵的,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气概,再大的事撂到她身上,也压不垮,说话依然面带笑容。

她泼泼辣辣,情商很高,把家里的大事小情打理的井井有条,绝对是个过日子的好手。能找到这样的媳妇,是前世的修为。

婷婷如今正在学驾照,仅剩下科目4未考。她说:“为了年迈的父母,咬咬牙也要把驾照拿到手。”眉宇间流露出坚定和不屈。

7月7日14:30准时进手术室。

婷婷在手术室的门口徘徊,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心提溜着。她用虔诚的心,祈求上苍的保佑,保佑她母亲平平安安。

手术非常顺利。

尚春的儿子术后第一天就走了。用婷婷的话说,跑得比兔子还快。

论说,以往住院都是姐姐陪伴,既然来了,母亲刚做完手术,无论如何也得亲自在病床前陪伴老母亲一个晚上,尽尽自己的孝心,替姐姐分担一下责任。

高远心疼儿子,说,男孩子没女孩子心细,不会伺候人。一句话就把儿子给撇开了,言外之意,还是让婷婷留下。

伺候病中的母亲,做子女的每个人都有份儿,凭什么做女儿的就天经地义!依我看,高远心中的那杆秤歪了。

其实,弟弟真要留下当陪护,婷婷还真的不放心,她打心里就没想让弟弟留下来陪着老母亲度过术后的这第一个夜晚。

傍晚,儿子开车拉着高远回老家了。我下班时在病房楼前刚好遇到他们爷俩。

俗话说,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结果,姐弟俩这次出的钱是一万与五千的比例。谁挣钱都不容易,家里都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

在尚春整整半个月的住院期间,从头至尾,全是婷婷一个人没白没黑地陪伴在母亲的身边!期间唯一的一次回家,是去拿替换衣服,来去匆匆,只用了两个小时。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她用自己日复一日的陪伴,演绎着对母亲的那份牵挂。

一天,我去看尚春,婷婷的弟弟刚好打来电话:“姐,还是你在那儿吗?”明知故问。

“我不在这儿谁在这儿啊,你又不过来陪护。”尽管话是这样说,但从说话的语气里听得出,她一点儿怨言也没有,说话时依旧是笑吟吟的。

老母亲住院,唯有她亲自陪在身边才能放心。

陪伴,是对抱病在床的老母亲最大的安慰;陪伴,是自己对母亲养育之恩最好的报答。

你陪伴我长大,我陪伴你到老。

我闲时候到尚春床边坐一坐,给她拉拉家常,说,你命真好,你闺女很嘹亮(方言:做事利索),很优秀,又孝顺,知冷知热的,真是中了你的大用了,幸亏没把她嫁得太远。

听了这话,尚春感到非常欣慰。

人说,留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那些跑到美国去的,国家白白地培养了他们,父母白白地养育了他们。一旦破茧成蝶,翅膀硬了,飞到地球的那一面,为老美做贡献去了。

为了自己生活的安逸,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选择了逃避。父母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无能为力。

闲聊时,婷婷说:最怕的就是接听父母的电话,一看号码就心头发紧,唯恐有什么意外。

可不是吗。人一旦上了岁数,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

婷婷说,在医院的这些天,虽没出多大力,但不知怎的,感觉很累。

我说,是心累。

晚上休息不好,饭菜也未必可口。单调的生活节奏,宛如车轮对铁轨的撞击。今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明天也好不到哪儿去。再加上担心老母亲的术后恢复是否顺利,能不累吗。

整整半个月,没黑没白,一个人在这儿硬撑着,反过来调过去,连个替换的都没有,熬都熬出毛病来了,毕竟,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况且,她也有自己的小家啊,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如今孩子都放假了,哪一个孩子不想依偎在自己妈妈的身边!

舍小家,顾大家。

她坚韧、刚毅,从未向命运低过头,她恨不得能有孙悟空的分身术,一个料理家庭,一个照顾父母。其实,她做得已经很好了,在父母最需要她的时候,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父母的身边。

在您最无助的时候,我守望在病床前。在您最孤单的时候,我依偎在您身边。

陪伴是一曲悠扬的歌,陪伴是一种无言的爱。

尚春有这样一位体贴入微的闺女,是前世的造化。

日子就这么过着,左邻右舍的病人,痊愈的出院了,给他们说一声再见,道一声别;新入院的又填补了那张床位的空缺。

尚春在医院待的有些烦躁,日复一日的很是乏味。医生说两周整才能拆线出院,她就掐着指头进行倒计时。

她是多么渴望着回家呀,那儿是自己的归宿,那儿是自己温馨的港湾;那儿有弯弯的小河,那儿有袅袅的炊烟。

尚春恢复的非常顺利,术后第四天就能住着拐杖在床边站一站了,术后一周下床就不用人搀扶了,术后第十天就能借助婷婷给买的手扶凳在病房走廊里来回走动了。

我给尚春开玩笑,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也取不了真经,修不成正果。你人生的经历有点和他相似,以前那些不堪回首的经历也是冥冥之中的。你这次意外摔伤,是今生的最后一难了。

我把她说笑了。婷婷接着说,她姨就是这么说的。

没有过不去的坎。

愿好人一生平安!

2022年7月27日 21: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