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分钟学控糖(3):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前血糖高 升糖原因分析

 新用户4255oDAM 2021-06-14

经过前两节课程的基础知识铺垫,咱们这节课开始讲实战。

五分钟学控糖(1)——控糖基本法:“控糖天平”和升糖、降糖“砝码”

五分钟学控糖(2):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前血糖高是怎么回事?

由于咱们这个课程是有一定连续性的,没有看过前两节的小伙伴点击下面的链接先补习一下。

对于很多糖友来说,血糖高就像是一个“黑匣子”,只看到血糖仪上的数字有异常,但是却不知道血糖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如果用控糖天平来表示,就是只看到了天平失衡,但是天平两边到底是升糖砝码太多,还是降糖砝码太少造成的失衡,完全不清楚。

有糖友会问:这有啥?我根本不需要知道这些呀,血糖高吃药不就行了?

这恐怕是大多数糖友都有或者曾经有过的观念。

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一位糖友总是抱怨他早上起来的血糖高,他使用的胰岛素,按照血糖高了就加药的“简单”思维,他追加了晚上的胰岛素用量。

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空腹血糖高的真正原因是夜间低血糖,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晚上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完全相反的用药方法。

而另一位糖友的情况则比较特殊,她空腹血糖高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牙周炎犯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先解决牙齿的炎症,仅靠降糖药来“压制”,治标不治本,结果当然会不理想。

能造成空腹、餐前血糖的“升糖砝码”数量众多,有时候是其中一个升糖砝码在“作怪”,更多的时候,是多个升糖砝码在联合作用。

药物作为主要的降糖砝码当然是“秤砣虽小压千斤”,但是如果搞不清对手是谁,甚至连对手有几个都不清楚。那么用起药来就可能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这就是很多糖友抱怨“药不好!”、“医生不行!”、“控糖好难!”的根本原因。

厉害了!血糖分析图

那么,有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呢?

每次测血糖都是一次分析血糖异常原因的机会,相当于控糖天平的一次称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找到血糖异常的原因——如果是“升糖砝码”太多就设法去掉,如果是“降糖砝码”太少,就尝试着增加,让血糖监测结果逐步达标。按这种方法重复,你就能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方法。

下面分享一张分析图,你可以保存甚至打印出来,用来分析餐前或空腹血糖异常。(双击图片放大看

餐前/空腹血糖异常分析图

这张分析图把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列在左边,把能让血糖降低的“砝码”列在右边。进行分析的时候,只需要把不需要用到的砝码划掉,那么剩下来的就是你空腹/餐前血糖高的可能原因了。

需要说明的是——一张分析图不可能把所有影响血糖的因素都列举出来,所以这张图只是选择了一部分常见的升糖、降糖因素分类列出,糖友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增减“升糖砝码”和“降糖砝码”

我们一起来模拟一遍整个过程:

第一步,在最上方的圆环处填入这一次血糖监测的结果。

在这里模拟填入血糖值:8.7mmol/L,从上表可知,血糖高了!

那么接下来,就需要用“排除法”来分析血糖的原因。

先从左侧的升糖砝码开始。

压力类升糖砝码

压力、心理紧张、悲伤的情绪都会影响到血糖。有24个研究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忧郁症与高血糖有关。

如果你最近心情愉快无压力,就在对应的“升糖砝码”上果断打叉。

像这样——

生病类升糖砝码

当你因为感染而生病,尤其是发烧,身体就会多分泌一些让血糖升高的激素(特别是皮质醇和升糖素)。

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会促进身体的胰岛素抵抗,从而让血糖升高,比如牙周炎、肾脏疾病、牛皮藓、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都有可能造成血糖升高。

患病时间较长、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可能会出现胃轻瘫,这时候会导致胃的消化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消化吸收慢而出现高血糖。所以胃轻瘫也属于“升糖砝码”

外伤、各种手术容易引起伤口感染,所以也属于升糖砝码。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胃肠炎,一般会造成呕吐和腹泻,这会让食物中的养分只有少量能留在体内,普遍会造成低血糖的问题。所以胃肠炎不能归入升糖砝码之中,反而应该列到右侧的“降糖砝码”。

继续在不符合自身情况的升糖砝码上打叉——

饮食类升糖砝码

空腹/餐前血糖异常的分析相对简单,是因为只需要考虑上一餐和加餐对血糖的影响。

很多人以为油脂会让血糖升高,这其实是一个认知误区。真相是——食物里的油脂只会延缓胃的排空,间接影响到血糖。

所以上一餐如果吃了很多高油脂的食物,在吃下一顿的时候,你的胃里可能还有上一餐的食物,那么就必然会体现在餐前血糖值上。

这里如果是分析空腹血糖,那么只需要考虑“夜间加餐?”这个升糖砝码就够了。空腹血糖的监测需要空腹8小时以上,就算晚餐吃了很多高油脂的食物,大多数人在8个小时里都能消化吸收完,对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影响很小。

如果是分析白天的餐前血糖,比如午餐前、晚餐前。那么上一餐和两餐之间的加餐就可能会影响到餐前血糖。

两餐之间的加餐,因为离吃正餐的时间比较近,所吃的食物如果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类超标,也会影响餐前血糖。

所以,对于还没有成功掌握血糖管理这门生存技能的糖友来说,记录下每天自己所吃食物的时间、种类和份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特殊的升糖砝码

对于女性糖友来说,在月经期、妊娠、哺乳、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阶段,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根据一项调查的结果,大概有60%的女性糖友在生理期会出现血糖升高,所以女性糖友的生理期属于特殊的升糖砝码之一。

上一节课提到的苏木杰现象,也就是夜间低血糖造成的“血糖反弹”,从而引发空腹血糖高,同样属于特殊的升糖砝码,在使用胰岛素的糖友群体中较容易出现。

黎明现象——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所造成的后半夜及清晨的高血糖,估计80%-100%的1型成年患者有这种现象,所以也归入特殊的升糖砝码。

目前还没有彻底搞清楚到底是高血糖造成了失眠,还是失眠会引发高血糖,我们不去深究,只需要知道——对于很多糖友来说,长期睡得不好确实会让空腹血糖升高。

到了这一步,升糖砝码这一侧的“打叉叉”工作就基本完成,最后留下了“有炎症”和“失眠”这两个砝码。

知道了升糖的原因所在,可以帮助你针对性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压力方面的问题可以去找心理医生或者自行设法疏解压力,改善心情。

生了其他方面的病,就必须找其他科室的医生去治疗。

饮食方面出了问题,可以尝试着一点点减量调整,这方面的科普书籍多如牛毛,@糖尿病之敌也发了不少相关文章,有心的你可以多阅读一下。

如果你希望通过一篇文章直接告诉你适合你的解决方案,我想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大家也不会按照教科书来生病,万能的“控糖秘诀”是不存在的。

掌握好正确的分析方法,坚持尝试摸索,你才能找对适合自己的控糖方法。

下一节课讲分析图右侧的“降糖砝码”分析,请大家继续关注、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