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密莱有幅《奥菲莉亚》的油画,让人想不到,死亡也可以如此美丽

 历史解密坊 2022-07-28 发布于辽宁

画家米莱曾绘制过一幅著名的油画,名为《奥菲利娅》。它之所以会被称作是名画,正是因为其另辟蹊径,将死亡之美完美地诠释了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人人生来公平,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每个人的人生五花八门,但殊途同归,任何人终究绕不过一个“死”字。即使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都刻意追逐着长生不老,试图逆天改命,跳脱自然规律的掌控。

毫不讳言,对于人类而言,死亡是可怕的,是阴郁的,更是毫无生气的,它往往会跟腐烂和恐怖挂钩。可是死亡真的非常可怕吗?也许在艺术家的眼中,死亡是一种极致的美,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中难以寻找静谧终点。

英国的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与此同时,莎士比亚所作的名著,更是令后世奉为经典,每每读来,必然受益良多。在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中,尤属《哈姆莱特》的剧情最为动人,甚至后人还煞有介事地认为“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存在一千个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的故事,想必不少人都有所耳闻,讲述了一个王子为父亲报仇雪恨的故事。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其实在这个伟大的悲剧之中,还存在着一个更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便是奥菲利娅。

奥菲利娅是宫廷中大臣的女儿,可是他的父亲却参与了谋害国王的宫廷政变,甚至还意图将哈姆莱特杀死,以此彻底消除祸患。遗憾的是,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两人深深地爱着对方,她们在情与恨的泥沼中无法自拔。当哈姆莱特举剑刺向奥菲利娅父亲的时候,两个人感情的结局便从此注定下来。在相继失去爱情和亲情之后,奥菲利娅万念俱灰,选择以溺亡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许对于奥菲利娅而言,这是一种解脱,更是一次对世俗尘缘的愤怒挥剑。

法国著名油画家米莱,是十七世纪最著名的油画家之一,也是古典风景画作的代表画家。正是在这个油画家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奥菲利娅》溺亡时的场景,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如此一幅本应该描绘死亡的油画里,却映衬出了特殊的死亡之美。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的原文中,对奥菲利娅溺亡的场景进行了生动地诠描写。“她的衣服四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在水上,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唱着古老的歌谣,好像一点不感觉到处境险恶,又好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一般”。

在米莱的笔下,《奥菲利亚》也同样不逊色于文字的描写。米莱创造性地将其编织的花环上画着柳枝、乌鸦花和荨麻。在西方的文化中,柳树是“被抛弃的爱”,这也印证着奥菲莉亚的死亡,她是为父亲的哀悼和被情人抛弃的悲伤选择了死亡。

更引人注目的是,就在奥菲利娅的右手附近,漂浮着美艳的雏菊,代表了女子的天真烂漫,而生动的红色罂粟及其黑色的种子却代表了死亡和睡眠,预示着奥菲利亚将沉溺在自己的梦里,永远也不会醒来。也许,这就是奥菲利娅最希望的结局。

在极度封建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权利被剥夺得一干二净,甚至她们会随时成为斗争的牺牲品,没有任何反抗的权利。奥菲利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她无所畏惧,却又无从选择,因为自己做出的反抗,唯有如此。至于奥菲利娅之死的美,究竟该如何欣赏,那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参考资料:《油画鉴赏》 李彬著 北京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