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是”不能“不管”“不争”

 ptzhangyh 2022-07-28 发布于福建

实事求是,出自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说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他研究学问能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然后再从事实中找出真实的结论。实事求是是一种好的学风,也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方法。

所谓“求”,就是去研究、探索,所谓“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作了精辟的阐述。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态度。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创立了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举世公认、不可磨灭的巨大胜利、卓越成就。一百年来的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坚持实事求是我们才能胜利,否则就会给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好多人都强调实事求是。其实,实事求是也有真假之分。1941年冬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至今还镌刻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旧址的墙上。与此同时,蒋介石为国民党中央党校题词也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那么,谁是真的坚持了实事求是呢?我们不看过程,我们就看结果,国民党蒋介石被人民赶到东南沿海几个小岛上去了,可见,他们是假的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这四个字中“事”、“实事”,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接触和接受,难的是“求”的过程和对“是”的认定。总起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就是共产党人在“求是”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人,用知识、智慧和血泪探究出来的,对人类解放和社会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必须长期坚持,不容挖空、不能扭曲、不准走样的无产阶级的“是”。

“是”是客观存在的,它包含于繁茂芜杂浩瀚无边的事物表象中,掩藏在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充满矛盾的事物里。找到“是”,需要长期、艰苦、不断、反复的“求”,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欢呼,硕果的香甜,更多的其实还是挫折的灰心,迷路的无助,失败的苦痛,翻覆的气馁,无可预知的代价,好容易摸到规律的真谛,跨入真理的门槛,我们必须视若珍宝。

马克思主义反对盲目实践,强调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也就是说强调在已经证明是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来“求”。不“求”,真理不会自动跳出来。脱离科学实践的唯心主义、主观主义是有害无益的。“不管白黑”“不争论”,其实就是我说的就是“是”,唯我独尊,我即真理。这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践证明也是极端有害的。

在“求是”的过程中,更多时候是边实践边探求,显然不能坐等现成答案。但这不代表可以肆意挖空,任意扭曲,随意抛弃,早已经被无数人、无数次实践证明是真理的东西,如马恩毛的思想理论。有人说,发展着的实践,需要发展的理论来指导。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在实践中,有人不过是把它作为标新立异、走另一条不归路的说辞罢了。马恩列毛的基本原理,是真理,是真正的科学,是新阶段任何革命和建设实践首先必须坚持的东西。丢掉这些宝贵财富,叠床架屋,另起炉灶,甚至改弦易辙,事实证明就必然是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贫富悬殊、各种矛盾激化,黄赌毒黑死灰复燃,鱼水变水火,公仆变老爷,为人民变成为人民币,共同富裕成了纸上谈兵,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国家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伟大领袖谆谆告诫,如雷贯耳,醍醐灌顶,大是大非,不能模棱两可,谁对谁错,不能暧昧不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