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的投资者,不仅要懂宏观“择时”,更要善于把握微观“择时”

 逍遥_书斋 2022-07-28 发布于河南

文/金立成

文章图片1

(注:本文2100字左右,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这是“立成说投资”第440篇原创文章)

国内的主流“价投”们主张买“伟大企业”,不择时交易,随时买,把自己的命运和“伟大企业”紧紧地绑定在一起,以此可以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轻松做到躺赢,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不择时买“伟大企业”的投资理念很不错,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但是很多人忽视了这么做需要满足两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条件一:投资者的资金乃超级长线资金,资金成本极低,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作为支撑,这样就可以频繁多次买入,获取一个平均买入价格。

条件二:所投资标的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长期而巨大商业价值的企业,这个企业的成长是可以穿越时空与周期的。

大多数读者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难不难?一起来简单分析一下。

条件一,基本上可以排除绝大多数投资者了,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资金绝非长期资金,他们的心里虽然想着“长期主义”、嘴里也经常念叨着“长期主义”,但是他们手里的资金性质却是“短期主义”,有些投资者还使用财务杠杆,短贷长投,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条件二,A股市场中有数千家上市企业,能成为“伟大企业”的上市公司又有多少呢?这个比例恐怕1%都没有吧,说千里挑一并不过分。很多人喜欢拿茅台来说事,A股中各行各业都有“茅台”,但是这些都是假茅台,真茅台只有一个。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可能是伟大企业,能够阶段性表现出5-10年的伟大,就是出类拔萃的了。所有的伟大,都是幸存者偏差,都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有投资者自认为可以满足这两个条件,那么当然可以做到不用择时交易。在二级市场上做投资,在伟大企业还很小的时候就有眼光重仓持有了,单单从一只股票上获利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拥有这种投资能力和实力的投资者,绝对是凤毛麟角的。

但是现实非常残酷,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不符合这两个条件,有些投资者即使有发现伟大企业的稀缺能力和判断力,但是他的投资资金并不允许他那么做,而且长线投资拿着不动也绝非易事,频繁坐过山车,让盈利得而复失,就足以让很多人心如刀绞,郁郁寡欢。

以巴菲特持有比亚迪获利数十倍来看,中间坐过数次过山车,即使在2008年抄写了巴菲特的作业,最终又有几人能一直拿到今天的万亿市值呢?比亚迪的股价也曾出现过多年不涨的情况,在持有比亚迪的过程中,恐怕有不少投资者怀疑巴菲特的水平。

毕竟,即使是巴菲特,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都有犯错的时候。当比亚迪公司的股价长年不涨时,投资者是否还能坚守心中的信仰呢?只有把钱不当钱,所投资资金为超级长线资金,才能做到心如止水。普通投资者想要达到这样的投资境界,首先要过的一关是,让自己财富自由,有充足的现金流,这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就是天方夜谭了。

巴菲特为什么能做到频繁坐过山车,一方面是因为他早已财富自由,另一方面是投资比亚迪的仓位占比比较低,这笔投资当时是以一级市场思维做出的二级市场投资决策。

机械模仿巴菲特做投资只会让普通投资者更痛苦!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在二级市场做投资时,一定要学会“择时”。不懂“择时”,天天幻想自己会成为巴菲特,这样的美好愿望在梦里多做几次就行,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还是需要理性的。

曾经笔者在《不懂“择时”,无法成为优秀的投资者》一文中指出:“择时”有三重含义,主要包括(1)择“市场环境”之时,(2)择“企业生命周期”之时,(3)择“困境反转”之时。

以上观点是从“宏观”择时视角出发的,不具有实操性和落地性。因此,在懂“宏观”择时的基础上,投资者还很有必要懂“微观”择时。“微观”择时,主要涉及到二级市场具体操盘交易上,这里面门派很多,而且复杂多变。

以下内容是笔者多年来在“微观”择时方面的思考和经验总结,有比较大的投资实战价值,供各位读者参考。

(1)股价不快速冲高不考虑卖出,股价不下跌挖坑不轻易买入;

(2)股价横盘时尽量放弃交易,很多股票在拉升之前,都有类似下杀挖坑的过程,耐心等股价在下跌挖坑时买进,千万不要操之过急,频繁交易。

(3)只要企业基本面无大问题,在股价处于底部区间,这时候的利空消息,往往是买进的好时机;而当股价处于高位时,这时候的利好消息,往往是卖出的好时机;

(4)股价连续几日出小阳线,往往后面会出大阳线,连续几日出放量大阳线,这时候就是卖出的好时机;

(5)股价连续几日出小阴线,往往后面会出大阴线,连续几日出大阴线,成交量萎缩时就是买进的好时机;

(6)买在腿软时,卖在留恋处。优秀的买入时机往往是在恐慌和绝望时出现的,而优秀的卖点往往是人群亢奋、众人乐观一致时出现的。

(7)跳空上涨的缺口一般在短期内都会回补,如果缺口在短期不回补,这往往预示着后市空间巨大。

投资者要明白的是,以上“微观”的择时经验,是基于“宏观”择时大前提做出的。脱离了“宏观”来操作“微观”,会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投资心态上容易恐慌。芒格那句经典名言“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有所作为的”,值得每个投资者认真思考和回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