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熹论“人”之起源:气化与形生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朱熹论人之起源

   在上篇推文“中国古代哲学论人、万物、天地、阴阳、元气之生成论逻辑”中,我们论及了“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这篇推文我们打算专门梳理一下朱熹论“人种”之起源问题,先将逻辑推论图示如下: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真,理也;精,气也。理与气合,故能成形。 

   朱熹论人之初生,既不是从宗教神话“造人”角度来说的,也不是从无穷后退“始祖”角度讲的,如第一个父亲或第一个母亲之类的。而是从气一元论顺推而下“理与气合”的“气化”来说的。

   朱熹论“人种”之初生,依据的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讲:“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张载·正蒙》曾讲: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

周敦颐的“无极”实指张载“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太虚无形无极之混元一气。元气自因运动,动静循环不息,化生阴阳二气,“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者,万物之奥”。道乃先天地生,“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道之阴阳变化,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阳二气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一元之气,分阴分阴,阳变阴合,又水火木金土”五气。《董仲舒·春秋繁露》讲:“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五行之气自阴阳二气演绎而来,如朱子讲:“然却是阴阳二气截做这五个,不是阴阳外别有五行”。

“道”专以阴阳二气消息变化言,“理”则阴阳五行合言,“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故朱熹讲“阴阳五行之理”、“如阴阳五行错综不失条绪,便是理”,而不言“道”。

《尚书·周书·泰誓上》讲:“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为什么人最灵呢?禀气之粗细偏塞正通不同。

自一气而言之,则人物皆受是气而生;自精粗而言,则人得其气之正且通者,物得其气之偏且塞者。惟人得其正,故是理通而无所塞;物得其偏,故是理塞而无所知。

得其气之精英者为人,得其渣滓者为物。生气流行,一滚而出,初不道付其全气与人,减下一等与物也,但禀受随其所得”

本其源,天地万物皆是“气生”,惟人“二五之精合而成形”,故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周敦颐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朱熹所讨论的人种,并不是第一个亦男亦女或不男不女之雌雄同体的人。而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之最初男女两个人类牝牡始祖。 

“太极所说,乃生物之初,阴阳之精,自凝结成两个,后来方渐渐生去。万物皆然。如牛羊草木,皆有牝牡,一为阳,一为阴。万物有生之初,亦各自有两个。故曰'二五之精,妙合而凝'。阴阳二气更无停息。”

所以,当有人问“生第一个人时如何”时,却是不懂阴阳和合之理,而陷入“无穷后退不可能”之形式逻辑的泥潭中了。

有了第一对“气化”之人类男女始之后,就是“男女媾精”人生人之生生不穷“形生”了。

【参考资料】

《朱子语类·卷一·理气上》讲:

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

阴阳是气,五行是质。有这质,所以做得物事出来。五行虽是质,他又有五行之气做这物事,方得。然却是阴阳二气截做这五个,不是阴阳外别有五行。如十干甲乙,甲便是阳,乙便是阴。

一元之气,运转流通,略无停间,只是生出许多万物而已。

气之精英者为神。金木水火土非神,所以为金木水火土者是神。在人则为理,所以为仁义礼智信者是也。

问:"生第一个人时如何?"

曰:"以气化。二五之精合而成形,释家谓之化生。如今物之化生甚多,如虱然。"

《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一》讲:

有是理后生是气,自"一阴一阳之谓道"推来。

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和而已。天理固浩浩不穷,然非是气,则虽有是理而无所凑泊。故必二气交感,凝结生聚,然后是理有所附著。凡人之能言语动作,思虑营为,皆气也,而理存焉。故发而为孝弟忠信仁义礼智,皆理也。然而二气五行,交感万变,故人物之生,有精粗之不同。自一气而言之,则人物皆受是气而生;自精粗而言,则人得其气之正且通者,物得其气之偏且塞者。惟人得其正,故是理通而无所塞;物得其偏,故是理塞而无所知。且如人,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平正端直,以其受天地之正气,所以识道理,有知识。物受天地之偏气,所以禽兽横生,草木头生向下,尾反在上。物之间有知者,不过只通得一路,如乌之知孝,獭之知祭,犬但能守御,牛但能耕而已。人则无不知,无不能。

问理与气。曰:"伊川说得好,曰:'理一分殊。'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 

《朱子语类·卷九十四·周子之书》讲:

或问太极图之说。

曰:"以人身言之:呼吸之气便是阴阳,躯体血肉便是五行,其性便是理"

又云:"'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此数句甚妙,是气与理合而成性也。"

或录云:"真,理也;精,气也。理与气合,故能成形。"

"无极二五,妙合而凝。"凝只是此气结聚,自然生物。若不如此结聚,亦何由造化得万物出来?无极是理,二五是气。无极之理便是性。性为之主,而二气、五行经纬错综於其间也。得其气之精英者为人,得其渣滓者为物。生气流行,一滚而出,初不道付其全气与人,减下一等与物也,但禀受随其所得。物固昏塞矣,而昏塞之中,亦有轻重者。昏塞尤甚者,於气之渣滓中又复禀得渣滓之甚者尔。

或问:"太极图下二圈,固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各有一太极也。"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方始万物化生。""易中却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是如何?"

曰:"太极所说,乃生物之初,阴阳之精,自凝结成两个,后来方渐渐生去。万物皆然。如牛羊草木,皆有牝牡,一为阳,一为阴。万物有生之初,亦各自有两个。故曰'二五之精,妙合而凝'。阴阳二气更无停息。如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分了,又三属阳,二属阴,然而各又有一阴一阳。如甲便是木之阳,乙便是木之阴;丙便是火之阳,丁便是火之阴。只这个阴阳,更无休息。形质属阴,其气属阳。金银坑有金矿银矿,便是阴,其光气为阳。"

天地之初,如何讨个人种?自是气蒸池作""。结成两个人后,方生许多万物。所以先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后方说"化生万物"当初若无那两个人,如今如何有许多人?那两个人便如而今人身上虱,是自然变化出来。 气化,是当初一个人无种后,自生出来底。形生,却是有此一个人后,乃生生不穷底。

  问"气化、形化"

曰:"此是总言。物物自有牝牡,只是人不能察耳。""形既生矣",形体,阴之为也;"神发知矣",神知,阳之为也。盖阴主翕,凡敛聚成就者,阴为之也;阳主辟,凡发畅挥散者,阳为之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