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2在泉湿淫:黄反见黑。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阴病血见,少腹痛肿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诸气在泉,一阴为厥阴()风淫,二阴为少阴()热淫,三阴就是太阴()湿淫了。

先附录原文如下:

岁太阴在泉,草木早荣(疑为少阴在泉之衍文,上文已解读——作者注)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结,腨如别。

太阴在泉,必定是太阳司天,太阳司天则必定是辰戌之纪。

辰戌之纪,六节分治图推算如下: 

一、阴在泉,湿淫所胜

在泉之气主司一岁下半年之气候。

1.岁太阴在泉

太阴在泉主司辰戌之岁下半年的气候和物候。

太阴之上,湿气主之。《素问·五运行大论》岐伯讲:“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是为太阴湿土。

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岐伯所讲,太阴所至的时化之常为“埃溽”,埃为土气,溽为湿热;气化之常为“云雨”;布政之常为“濡化”;气变之常为“雷霆骤注烈风”;令行之常为“沉阴白埃晦瞑”。

2.湿淫所胜

太阴湿土不务其德,不为埃溽,反为埃昏沉阴,黄反见黑,是为湿淫。太阴湿土在泉淫胜,则辰戌之纪下半年秋冬行长夏令,气候、物候、病候皆有反常之变。

二、气候和物候

1.埃昏岩谷

埃昏,土湿之气偏于厚重,阴云密布,天气昏暗沉阴之象。相较于原野,岩谷之中,阴湿之气厚重更甚,是以埃昏岩谷。

2. 黄反见黑

太阴湿土本色为黄,太阴湿土在泉加临太阳寒水,寒水本色为黑,湿土淫胜乘制寒水,是以黄反黑。

3. 至阴之交

太阴为阴盛至极。《素问·六微旨大论》岐伯讲:“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客气之六节分治加临主气之六步主时,主气四、五之气“交司”之际,正是客气司天、在泉之气“气交”时分。在二十四节气中,气交时分处于大暑和小雪这段时间。

以太阴在泉、太阳司天为例,附客主加临图如下: 

湿淫所胜,至阴之交,强调客气太阴湿土和主气太阴湿土同时司气的时刻。主气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交司之时,客气也由太阳寒水司天主一岁前半年之气候交替为太阴湿土主下半年之气候,这个特殊时刻被称为“至阴之交”,具体而言就是辰戌之岁秋分前后的这段时间。

强调“至阴之交”,是为了说明辰戌之纪秋分前后这段时间,乃是一岁之中湿气淫胜最严重的时候。

三、病候

诸气在泉,气淫于外,民病于内。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太阴湿土在脏为脾,脾土气盛则乘制其所胜肾水,而反侮其所不胜肝木,故民易患湿证脾病、肾病、肝病及其它相关病症。

1.民病饮积心痛

脾恶湿而喜燥,湿淫所胜,脾土升提清阳、运化水液之机失调,导致水饮滞积中焦、心下急痛。《素问·经脉》黄帝讲:“脾足太阴之……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

脾土湿气盛则水饮积于内,腹胀、胃脘痛、心下急痛,是为湿证脾胃病。

2. 耳聋,浑浑焞焞溢肿喉痹

湿土气盛则三焦水腑,是为湿证三焦病。

《素问·灵兰秘典》岐伯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经脉》黄帝讲:“三焦手少阳之脉……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tūn),嗌肿,喉痹。

①耳聋

脾土湿胜乘制三焦,手少阳三焦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此经脉异动太甚则耳聋

这里的“耳聋”并不是完全失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臣讲:“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狄皆则之,四姦具矣。”《道德经·第十二章》老子讲:“五音使人之耳聋。”《庄子·逍遥游》连叔讲:“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故这里的“耳聋”不应是完全失聪,而是应该与因耳音轰鸣所导致耳背迟听之“聩”相关,下面的“浑浑焞焞”之语可佐证这一点。

浑浑焞焞

浑浑,混混沌沌,音声混杂听觉模糊不清之状;焞焞,啴啴焞焞,或为烈火焚烧大木或大龟甲爆裂呈现盛大之声。《诗·小雅·采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啴啴,盛大之状,焞焞,状如雷霆之音。

耳中轰鸣作响,听觉模糊不清,是为浑浑焞焞。耳轰鸣则浑浑焞焞,浑浑焞焞则耳不听五声之和,耳不听五声之和则为“耳聋”。

喉痹

咽为六腑之通衢而胃为之主,喉为五脏之总门而肺为之宗。肺胃之气不降,浊气窒郁,则病痹塞,三焦相火上炎则病肿痛。

嗌(yì)肿即咽肿。东汉刘熙《释名》讲:“咽,又谓之嗌,气所流通,厄要之处也。”刘熙释咽为嗌,但他却混淆了咽和喉各自的功能,喉才是气流所通之厄要处,咽才应是水谷之所流通处,如《山海经·北山经》讲:“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灵枢·忧恚无言》:少师讲:“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声音之户也。”《灵枢·营卫生会》岐伯讲:“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湿淫上焦,上焦并咽,上焦相火为中焦脾土湿气阻隔,降而不得则炎上,是以咽肿。

喉痹,痹同“闭”,痹阻则不通。喉为气息流通厄要之处,喉属肺系,脾土湿气盛重于中焦,则肺气气塞于上焦而不得降,气塞于上焦则气息流通不畅,适成喉痹。

3. 阴病血见

湿土气盛乘制己所胜肾水,邪湿下侵,少阴肾水为病,《灵枢·经脉》黄帝讲:“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咳唾则有血。”太阴脾湿气盛乘制少阴肾水,二者皆为阴,是为阴病,咳唾有血,是为血见。

4.少腹痛肿,不得小便

湿土气盛乘制己所胜膀胱水腑,《素问·灵兰秘典》岐伯讲:“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脾土湿淫所胜,膀胱所藏津液不得气化,水液积于内,故不得小便。膀胱位居少腹,胀满不得小便,故少腹痛肿。

5.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结,腨如别。

此皆为脾土湿盛,乘制膀胱水腑为病。

小便不通,湿淫不泻,则水气顺太阳膀胱经上行,《灵枢·经脉》黄帝讲:“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别,是为踝厥。”水气上冲,则病于头痛、眼睛肿突若要脱落、项部如同被拔断般疼痛、痛感循挟脊而下腰痛如折断、大腿骨屈伸不利、膝关节如绑结而僵直、小腿胫骨筋脉如同断裂。

自头目循项脊、下腰髀至腘腨,疼痛循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一路而病。

一、二、三阴毕,再往下就是一阳少阳了。

独学则寡闻,切磋方长进。有请感兴趣者入群学习讨论。

浅陋之见,还望斧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