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厥阴之复: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厥心痛。冲阳绝,死不治。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胜复之气的道理,前文已明,下面我们将具体来看诸气之复。先从厥阴之复开始

先附录原文如下:

  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一、“胜至则复机制及理论辩难

“胜至则复”机制是天地之气的自组织协调机制,我们具体先以“厥阴之复”来澄清一下这个机制,然后进行一个理论辩难问题。

太阴湿土淫胜则太阳寒水伏气于下,太阳寒水之子厥阴风木来报复太阴湿土,从而实现太阴湿土、太阳寒水、厥阴风木三者之间的自组织协调。

但物极必反,厥阴风木复气过度,则又成为新的胜气;厥阴风木淫胜则太阴湿土伏气于下,太阴湿土之子阳明燥金又来子复母仇,阳明燥金承制厥阴风木,从而实现厥阴风木、太阴湿土、阳明燥金三气之间的自组织协调。但物极必反,阳明燥金报复太甚则其自身又成为新的胜气,阳明燥金淫胜则厥阴风木伏气于下……

“胜至则复”机制与“亢害承制生化”机制是一脉相乘、道理互参的。如张介宾《类经·六气之复病治》所讲:“然曰承曰复,本一理也,但相继而制者谓之承,因胜而报者谓之复,胜复相仍,本无罅隙,故经曰有胜则复,无胜则否。胜至则复,无常数也。

但无论是张介宾还是张志聪乃至高士宗,都没有明确指出诸复气报复的是何胜气,也没有指出何气屈伏于下,他们只是将复气作为新的胜气来看待。

清代陆懋修《内经运气病释》虽然指出了胜气、复气具体何指,但却没有“伏气”这一关键环节,复气直接来复,例如,他在病释厥阴之复、少阴之复、太阴之复时说:“此言木气先受金制,而既乃复也……此言君火先受水制,而既乃复也……此言土气先受木制,而既乃复也。”如此以来,在陆懋修这里,胜至则复与亢害承制生化两者之间失却了关联,而且在理论根据上也稍微出现了偏差。

我们认为厥阴风木是太阳寒水之子来复母仇,承制太阴湿土,陆懋修认为厥阴风木直接受阳明燥金乘制,然后厥阴风木直接来报复,问题是,假如按照陆懋修的逻辑来理解,问题将变的不可思议,厥阴风木自身既然受阳明燥金克制,其自身必然木气衰败,那么,它又从而来的力量再去报复阳明燥金呢?又怎么可能再将复气转换成胜气去乘制太阴脾土呢?

其它五气之复在陆懋修那里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还是让我们回到岐伯之应答上来吧。

二、厥阴之复

厥阴风木之复的复气何来?屈伏之气太阳寒水所生。太阳寒水何以屈伏?太阴湿土淫胜之故。厥阴风木之复何为?承制太阴湿土之胜,子复母仇,解放太阳寒水之屈伏,以便太阳寒水正常生化。

此中道理,非图难明,特附图如下: 

1.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

太阴湿土淫胜,厥阴风木来复。厥阴风木之气郁极乃发,待时而作。复气之发需要一个郁积过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岐伯讲:“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厥阴风木在脏为肝,风木之气郁积在肝而不得散,则病生于肝,《素问·经脉》黄帝讲:“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㿗(tuí)疝,妇人少腹肿……”。《素问·厥论》岐伯讲:“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少腹坚满,里急暴痛,正是肝气邪胜气急之症。

2.偃木飞沙,倮虫不荣

风胜土衰之象。偃(yǎn),放倒。偃木飞沙,大风摧树拔木、飞沙走石,形容风气之胜;倮虫不荣,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湿土的德化之常为“倮化”,倮虫不能欣欣向荣,正是风木克胜湿土太甚之故。

厥阴复气本是为了克制湿土太胜之气而生,但复而太过,复气自身亦成了另一类厥阴风木胜气,导致太阴湿土屈伏而成了伏气,以期其子阳明燥金来承制厥阴风木以救太阴湿土。

偃木飞沙,厥阴风木复气发作之时;倮虫不荣,太阴湿土德化之常为倮化。六气六步主时中,主气四之气太阴湿土司令之时。

厥阴风木客气加临太阴湿土主气,可退而知之厥阴风木复气发作之时的岁纪和司天在泉间气情况如下如图:

 由上图可清晰而知,厥阴之复发作于辰戌之纪、六节分治中太阳寒水司天之左间、六步主时中太阴湿土四之气。

3.厥心痛

厥心而痛,不是真心痛,而是由厥阴肝气厥逆而导致的厥心痛,《灵枢·厥病》作者讲:“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苍,青色,肝木之本色。

4.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

厥心痛而冒冷汗,肝经挟胃注肺,肝气厥逆而乘胃,胃主纳,木淫土败,故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

5.筋骨掉眩,清厥

掉为抽筋颤动,眩为头目眩晕,《素问·痿论》岐伯讲“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肝木气盛则自病,是以筋骨掉眩。

清为清冷,厥为厥逆。清厥,厥阴风木气逆而发厥心痛而伴有手足清冷之症。

6.甚则入脾,食痹而吐

肝木邪胜,克土太甚,风邪由胃腑深入至脾脏,《素问·厥论》岐伯讲:“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肺邪客于脾,脾不能为胃行津液,故胃气不和,食入不化,

脾胃之气闭而痛则成“痹”,脾气不升清阳,胃气不降浊阴,是以食痹而吐。

7.冲阳绝,死不治

肝心痛之厥心痛,取之行间穴、冲阳穴。行间属足厥阴肝经,冲阳属足阳明胃经。岐伯在论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时,也曾提过“冲阳绝,死不治”,王冰注曰:“冲阳在足跗上,动脉应手,胃之气也。冲阳脉微则食饮减少,绝则药食不入,亦下嗌还出也。攻之不入,养之不生,邪气日强,真气内绝,故其必死,不可复也。”肝木复气转胜胜气,克胜脾胃之土太甚,一至于斯。

此为厥阴之复,少阴之复又当如何,明日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