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邓小平弟弟去世,享年106岁,遗嘱和哥哥一样骨灰撒入大海

 stamp 2022-07-28 发布于海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某天清晨,武汉市的一处院落中,一位老人正在慢跑。他看上去已经有了些年纪,但是精神状态非常好,身体素质感觉上也要超过大部分同龄人。大约过了半小时后,老人停下步伐,踱步到了一株君子兰旁边侍弄起花来。

这位老人名叫邓垦,他前两年刚刚从湖北省副省长的岗位上退休,在家过着极为规律的生活。除了职务之外,人们对他了解最多的一个身份就是邓小平的弟弟

图片

邓垦晚年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曾说过不少自己家的故事,譬如他正是在哥哥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幼时母亲的性格对他们兄弟有着怎样的影响等等。从邓垦的描述中,我们对伟人的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17年10月15日,106岁高龄的邓垦在深圳因病离世,他留下的遗嘱和哥哥邓小平的几乎一模一样:家中不设灵堂,不接受花圈,不安排遗体告别,在深圳火化后海葬。

这位老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一生都有着怎样的经历?和邓公的关系怎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下这位革命先辈吧。

图片

懵懂与觉醒

邓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时候,曾说过“哥哥和我都遗传了母亲的骨气”。在他的记忆当中,生母淡氏虽然不通文墨,但却是一位非常要强的女性,邓垦和哥哥邓小平性格中坚强的那部分多半是母亲的影响。

邓垦出生在1911年,正是民国开启的前一年。他出生的时候,上面已经有了一位姐姐和一位哥哥。父亲邓绍昌为姐弟三人分别取名为邓先烈、邓先圣和邓先修,后来邓先圣改名邓希贤,又改名邓小平,邓先修则改名为邓垦。

邓家早年也算是殷实之家,晚清的时候国内动乱四起,很多百姓缺乏生存的基本物资,连活下去都成了奢望。但因为家室原因,他们的父亲邓绍昌却可以在成都政法学校安心求学。毕业后邓绍昌先是做了几年教书先生,后来做了乡团总和县团练的局长。

辛亥革命爆发期间,邓绍昌加入了广安建立的革命军,为推倒反帝反封建势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父亲的庇护下,邓垦一家人最初的生活还是很有保障的。可惜好景不长,后来邓绍昌多次受到当地乡匪威胁,邓绍昌不肯和他们一起迫害百姓,因此得罪了这群人。

图片

邓绍昌职位最终被撤,自己在广安也待不下去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抛下妻儿去往重庆避祸。这样一来,他的妻子和几个孩子的生活来源几乎都断掉了。当地的一些乡绅听说邓绍昌去了外地,不知道是死是生,便时常跑来欺负他们母子。

因此,即便守着不少田地,淡氏和孩子的生活也过得很艰难。有一次淡氏带着孩子回了趟娘家,临走前和父母说想带块肉回去给孩子吃,没想到却被拒绝了。淡氏的母家家境并不差,无非是看到女婿现今下落不明,便对母子几人如此态度。

淡氏心疼孩子,但也要骨气,从此再没向家里伸过手,反而开始自己学着养猪。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邓小平小小年纪也展现出不一般的气度。

邓绍昌在家时曾和当地一位地主家中有些交情。这年春节,淡氏像往常一样带着红纸请这位地主帮忙写两幅春联。回到家中后姐姐帮着母亲贴好了春联,没想到邓小平看见之后却一把将春联撕下。

图片

原来母亲和姐姐不识字,不知道地主在上面故意写了挖苦他们家人的话。邓小平不忍见母亲伤心,便自己提笔重新写了对联。虽然字迹有些歪歪扭扭的,但从这份气度足以看出,这个十岁稚童将来绝非一般人物。

邓绍昌在外面避祸这些年,四处走过看过,见识要远超大部分人。他不想让自己的几个孩子留在乡下,而是想把他们送到国外读书,学习当时最先进的知识。只是邓绍昌这些年连自己日常花销都时常需要别人接济,又到哪里去凑学费呢?

逐渐燃烧的革命之火

在邓小平读中学的时候,正巧重庆有社会上的人士捐助成立了一所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能够申请到入学名额的话,去法国留学便不是难事。邓绍昌注意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联系了妻子,希望她尽快把邓小平送往重庆。

图片

淡氏最开始并不同意,她希望儿子留在身边,过好普通人的生活便足够。而且即便凑够了留学费用,邓小平也需要在国外半工半读,做母亲的自然不忍心。

然而邓绍昌非常坚持,他回到广安变卖了家中的田产凑学费,还向自己的岳父一家求情,希望他们明白自己此举的用意。

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邓小平终于成功走出了山村。这件事在年幼的邓垦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向往着自己某天也可以和哥哥一样飞往更广阔的天地。

没过多久,淡氏因为身体原因过世,邓绍昌续娶了一位妻子夏伯根。邓垦的这位继母读过不少书,对家中孩子也很好。她知道邓绍昌希望邓垦也能像哥哥一样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尽管时局艰难,也一直努力供养邓垦读书。

图片

不料邓小平去往法国后,其实没有什么机会读书,更多的时间里都是在做工。后来十月革命爆发,邓小平和许多中国朋友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在法国参与了革命。之后他还往家中寄信,希望父母帮自己解除婚约。

原来邓小平年幼时,父亲就给他和一户姓唐的人家结了娃娃亲。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很寻常的事情,但邓小平眼界开阔后自然不愿接受。为此邓绍昌将唐先生的女儿接到了自己家中抚养,后来又为她另寻了一门亲事。

邓垦虽然没能像哥哥一样有机会去往国外留学,但依然顺利考入我国上海政法大学。只是中间因为战乱等原因,学业被迫中断过几次。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邓垦和哥哥已经分离十余年没能再相见,他在上海读书的时候经常四处留意,打听着哥哥邓小平的消息。

在同学的提点下,邓垦想到可以在报纸上面刊登一则寻人启事,告知哥哥自己的住址。他如果真的在上海的话,一定会来找自己。果然,消息发布出去一段时间后的某天下午,邓垦家中便来了一位气度不凡的长衫客人。

图片

虽然两人分别是都还没有长大,虽然已经多年没有对方的消息,但邓垦还是一眼认出了自己的兄长。不料邓垦还没等和哥哥说上几句话,就被邓小平催着收拾衣物跟自己离开。

原来邓公此时已经加入了我党,而且当时上海的情势非常紧张,有不少国民党通过刊登寻人启事这种方式诱捕地下党员,邓公这次也是冒险前来确认自己弟弟是不是真的来到了上海。

在邓公的引导下,邓垦没过多久也加入了我党。此时红色的革命队伍逐渐壮大起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已经不可阻挡。与此同时,邓公在党内的职位越来越高,相应责任也越来越重。邓垦入党后没多久,邓公便被调去了江西地区。

只是兄弟二人谁也没想到,这次分别居然又长达十四年之久。与哥哥不同的是,邓垦身上的书生气质非常浓厚,而他本人也确实非常擅长文章写作。40年代初期时,邓垦跟随队伍来到延安,组织培养他在军政大学学习了一年多,后来邓垦被任命到解放日报社做了编辑。

图片

聚少离多的一生

1945年,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党的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邓垦和邓公都在受邀之列,已经步入中年的兄弟二人终于再次相见。

只是这次见面也没能持续多久,邓垦明白革命只是阶段性取得胜利,中国还未能全面解放,因此他们一时一刻也不能松懈。匆匆话别之后,兄弟二人又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解放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垦回到了西南地区担任重庆市教育局长西南大地对于邓垦和哥哥邓小平而言,都是心底最深处的牵挂。在外奋斗这么多年,如今国家终于安定下来,邓垦非常希望自己能为家乡人民多做一些事情。

邓垦知道哥哥心中非常怀念故乡,自己回来也是替他照看这片土地。广安群众曾几次邀请已成为国家领导人的邓公回来看看,但最终都被他婉拒。因为邓公的身份等原因,他的所有行动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心中怀念,也只能忍痛不归。

1966年,邓垦被调任到武汉地区工作,此后在武汉一待就是二十余年。期间邓垦工作兢兢业业,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在邓垦的回忆中,那些年他也只和哥哥见过两三次面,且相聚时间都不长。

图片

一次是邓垦去北京参加会议,邓公借机挽留弟弟在家中小住了几天。当时邓垦最大的感受是,除了哥哥工作的繁重之外,还有他性情上的改变。

从前邓公是一个话匣子打开了就收不住的人,到哪都愿意和别人说上几句。但因为压力等原因,后来邓公慢慢变得沉默了许多。邓垦心疼哥哥肩上担子如此沉重,也不忍心过多打扰他,即便邓公夫妇多次挽留,邓垦还是提前回了武汉。

还有一次邓公需要到广西地区出差,回北京的路上经过武汉,他抽出时间去了邓垦家中一趟。看着邓垦的生活环境还不错,邓公也就放心了许多,临走前还把自己从广西带的芋头留给了弟弟。

图片

邓垦从岗位上退休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好几的年纪,但他身体非常硬朗。平时闲在家中,邓垦喜欢练练书法,听听川剧,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据说邓垦非常喜欢邓公警卫秘书拍得一本影集:《警卫秘书眼中的邓小平》。邓垦说这本影集中的哥哥充满了生活气息,想念他的时候,自己就会把影集拿出来翻一翻。

邓垦的几个子女也延续了邓家的家风,学成之后,去往我国各地基础岗位上为人民效力。邓垦在家中无事的时候,便会看一看儿女寄回来的照片,每当看到自己孙子孙女的可爱模样,他便觉得自己的孤单感被冲淡了不少。

图片

2017年10月15日,邓垦在深圳逝世,享年106岁,我国多位领导人都表示了哀悼。这位老人走过战火纷飞的岁月,走过枪林弹雨的战场,最终见证了和平年代的诞生,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飞跃,所以他离开时也没有任何遗憾。

按照邓垦留下来的遗嘱,他的夫人丁华和子女们带着骨灰乘坐轮船从珠江码头出发,缓缓进入赤海湾。最终邓垦的骨灰伴随着鲜花一起被洒向大海,丁华哀恸不已,语带颤音的说道:“老邓,你的心愿终于能够实现了。”

原来邓垦生前一直想和哥哥一起回一次邓家老宅,但始终未能如愿。后来邓垦独自回去过一趟,看着他们幼时一起玩耍的这座院落,邓垦语气中满是忧伤的这样感慨过:

“哥哥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没有回过家啊。”

图片

这位老人其实最大的遗憾便是和哥哥聚少离多。因为工作的原因,直到哥哥生命最后的时刻,他们的见面也不是太多,兄弟之间的对话更是少之又少。好在两位革命先辈相继去世后,在广阔的海洋中有了更多相聚的时间,也算是弥补了一大遗憾吧。

流水无处不至,人们的思念也如流水一般会去往天涯海角。尽管邓垦生前未能和哥哥一同归乡,但相信邓公终能看到广安人民如今生活得很好。

在我国成立前的这几十年岁月中,有无数像邓家兄弟这样为了人民利益而放弃小家、终生奔忙在解放事业上的革命人士。他们打下的这片江山,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他们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我们也应该永远感恩和铭记,向所有革命先辈致敬!


知鉴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