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年邓小平弟弟去世,享年106岁,遗愿:像哥哥一样骨灰撒入大海

 冬不拉拉 2022-12-07 发布于安徽
“等我去世了,不用给我办遗体告别仪式,就把我的骨灰撒入大海。”
这是邓小平生前给后人留下的唯一遗愿,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总工程师,为我国经济发展规划了宏大的蓝图。

图片


在这位世纪老人去世后,他的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入了大海。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伟人选择像邓小平一样低调地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而鲜少有人知晓的是,有一个与邓小平同志血脉相连的人,在自己去世后也选择了将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这个人,就是邓小平的弟弟——邓垦。

邓家两兄弟:不搞特殊,骨灰撒入大海

2017年10月15日,106岁的邓垦在深圳与世长辞。他在弥留之际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了自己唯一的遗愿——将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
邓垦此举绝非刻意效仿伟人邓小平的壮举,事实上,他和邓小平同志是亲兄弟。之所以想和哥哥一样选择海葬,也许也是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以这样的方式追寻哥哥的步伐。

图片

邓垦
1997年,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他将自己的前半生奉献给共和国的成立,后半生奉献给新中国的崛起。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实现了成立和腾飞。
全中国没有一个人会选择忘记邓小平同志对新中国的贡献和功绩,包括他的弟弟邓垦。
邓垦在政绩上虽然不如哥哥邓小平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但是他一生勤政质朴,在自己所守的一方天地里,他同样热忱地守护着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
1911年邓垦出生,此时的邓小平同志已经7岁。他与哥哥相处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因为他刚刚出生,哥哥已经步入学堂。等到他到了步入学堂的年纪,哥哥邓小平已经开始外出求学。
虽然两兄弟相处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两人都在当时的国内形势下,树立起了良好的三观。邓小平同志一心追求真理和革命的信仰,邓垦也不例外。

图片


邓垦后来回忆道:“我和哥哥都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所以才变得坚强又果敢。”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原来在四川广安有将近40亩的土地,但是随着时代的更迭,父亲家道中落后,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变得拮据起来。
母亲的娘家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家族,父亲家道中落那年,为了糊口,邓垦和哥哥邓小平不得不跟着母亲四处奔波谋生计。
起初,他们还可以将自己在地里种的蔬菜拿到市集去换钱。但是偏偏赶上一年大旱,母亲种的菜几乎颗粒无收。
为了养活年幼的孩子们,母亲只好向娘家人开口,希望娘家人可以借一点肉给他们吃。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母亲的娘家人面对前来求助的女儿,居然忍心将其拒之门外。

图片

邓绍昌
自此以后,母亲再没有跟娘家人有过来往。后来即便生活再艰难,母亲都坚持自己养猪。
在这样的童年经历下,邓垦和邓小平从小就学会了坚强。这样的品质一直伴随着他们从幼年到少年,再到后来的求学和革命生涯。
在邓小平同志17岁那年,他就开始漂洋过海前往法国求学。在法国读书的那几年里,邓小平深知自己的家庭经济拮据,所以从来没有向父母开口要过学费和生活费。
他所有的费用来源都是自己勤工俭学,为了生存,他甚至先后在法国钢铁厂等地打过工。
求学的生活贫困而艰辛,但是邓小平知道,自己现在只有吃下这份苦,将来才能让更多的百姓远离这样的辛苦。

图片

在法国留学的邓小平
在法国求学的几年里,邓小平同志也牵挂着弟弟。他时常给家里人寄信,除了日常的问候以外,邓小平还会专门给邓垦寄送一些红色书籍。
邓垦也很听哥哥的话,只要是哥哥寄来的书籍,他都会一字不落地认认真真阅读完。
多年后,随着邓垦慢慢长大,革命的种子早已在他的心间生根发芽。此时的他才意识到哥哥早年的良苦用心。可以说,邓小平是邓垦的革命引路人。

邓小平:无家可归

邓垦多方打听才得知哥哥回到上海的消息。而此时的邓垦已经20岁,将近有9年没有见过哥哥。除了早些年与哥哥的书信来往外,他们基本上没有过联系。

图片

青年邓小平
邓垦只身一人前往上海,想要寻找多年未见的哥哥邓小平。然而偌大的上海滩,想要找到一个人可谓是大海捞针。
尽管邓垦多方打听,但是由于当时邓小平同志工作的保密性,最终邓垦的努力都没有回响。
其实多年在外飘零的邓小平何尝不想回家?但是邓小平的工作不仅需要保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当时白色恐怖盛行,已经有不少共产党人因为自己党员的身份连累了家人。
如果邓小平为了一己私欲,选择在此时回家,一定会给家里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图片


所以为了工作的保密,也为了家里人的安全着想。邓小平自17岁远赴法国后,除了书信往来,基本上不愿再与家人有过多联系。
即便是他后来回到了国内,他也没有选择在此时回家。不仅如此,他还直接断掉了与家里人的书信往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想必当时的邓小平同志已经也十分挂念家里的父母。
当时的邓垦已经到了大学生的年纪,他理解邓小平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而不与家人来往的深谋远虑。
但是此时的他同样希望能够为了心中的信仰而与哥哥并肩作战,所以他迫切地想要找到邓小平的行踪。多方打探无果后,邓垦想到了新的办法——登报寻亲。
邓垦言辞恳切地在报刊上发表了自己的寻亲启事,希望邓小平在看到报纸上的寻亲启事后,会主动与自己联系。

图片


然而令邓垦没想到的是,自己刊登的内容最终都石沉大海,他也没能如愿与哥哥邓小平重新取得联系。
邓垦不知道的是,其实邓小平早就看到了他发表的寻亲启事。但是由于当时形势紧迫,在没能完全确认邓垦的身份时,邓小平不敢贸然前往认亲。
邓小平的心中确实是思念家人,也渴望亲情。但是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他只好将这份感情掩埋于自己的内心。
正当邓垦打算离开上海,另去它地寻找哥哥邓小平的下落时。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男子敲响了他的房门。门外的男子说道:“请问邓先生在吗?”
邓垦立马领会了对方的意思,急忙开门迎接。然而重逢的喜悦并没有冲昏两人的理智。

图片

邓垦(前排左二)
两人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喜,只是像普通朋友一样握了握手。在哥哥邓小平的示意下,两人移步前往安全地区,这才开始叙旧。
邓小平在得知父母和眼前的弟弟都十分担心自己的安危后,也一度陷入自责。但是肩上的重任告诉他,此时唯有选择远离家人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保护。
邓垦向哥哥邓小平表明了自己和他一样有着远大的志向,也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
邓小平对他的想法表示认可,于是在他的安排下,邓垦后来进入了赤色救济会。这个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救助被捕的同志,接应南来北往的共产党人并保护他们的安全。
两人相继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岗位后,变得更加聚少离多。但是兄弟俩并没有因为长期的离别而变得生疏。

图片

邓垦
相反,两人正是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和奋斗的目标,变得更加亲密无间。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许用来形容兄弟两人的感情再合适不过。
后来,邓垦因为工作调度问题离开了上海,好不容易重逢的兄弟两人又一次别离。令两人都没想到的是,两人这一别,整整14年才得以重逢。
1939年,邓垦进入抗日联大学习。之后不久,他就因为优异的成绩,出任了抗日军政大学图书馆的干事与解放日报社的编辑。
在邓垦任职抗日军政大学图书馆干事的日子里,除了完成自己日常的工作外,他还积极参与其他部门的征兵宣传工作,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英勇参军,保家卫国。

将青春留给共和国

邓垦和哥哥邓小平上海一别,一直到1945年才得到机会见面,那一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邓小平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出席会议。

图片

邓小平与邓垦
而邓垦早在之前就一直在延安工作,在得知哥哥即将来到延安的消息,邓垦表现得很是激动。
然而,这次的会面非常仓促,两人只在大会结束后短暂地闲聊了一会儿,便又匆匆地赶回各自的工作岗位。
邓小平不忘嘱咐邓垦:“一定要注意安全。”邓垦没有让邓小平失望,他在延安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组织的高度认可。
原本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兄弟两人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见面。
但世事难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哥哥邓小平在北京工作,而他在四川。也只有在每年固定开会的时间,邓垦才有机会前往北京,与哥哥邓小平见上一面。

图片

邓垦(右)
邓垦和邓公一样,都将自己宝贵的青春留给了共和国。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将我最能干事的20年都留给湖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垦经过多方调度,最终前往武汉,并且在武汉安家。
邓垦调任湖北之前,曾先后在吉林省、四川省等地任职过市委书记、宣传部部长等职。直到1973年才调到武汉,此时的他任职武汉市革委会副主任。
刚刚上任的前两年,他和邓公一样都日夜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时间跟对方联系。
而后来,邓垦的工作稳定下来了。邓公还是日夜忙于工作,基本上很少有机会前往武汉。即便有机会前往,也总是会因为行程的安排而不得不赶往他地。

图片

回乡探亲的邓垦
邓垦在武汉安家,邓公虽然嘴上说有机会一定前往,但最终都由于工作不得不爽约。但是邓公总是会时不时地邀请邓垦到他在北京的家里住一段时间。
邓垦知道哥哥肯定也很想念自己,于是闲暇的时候都会欣然赴约,这一住通常就是10天半个月。只有在这些时候,邓公的家中才会重新热闹起来。
邓垦后来回忆道,邓公不像从前一样开朗。很多时候即便一家人都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聊天,只有邓小平一个人安静地坐在一旁。
“也许是肩上的担子重了,思考的东西多了。”邓垦在注意到哥哥邓小平的变化后这样评价。
1980年,邓公出差途经武汉,于是才找到机会,去邓垦的家里坐了坐。这是自1973年邓垦同志在武汉安家以来,邓公第一次登门拜访。

图片

邓小平与邓垦
到了弟弟家以后,邓公也只是评价道:“你这房子还是不错的。”于是匆忙塞给他几个自己带来的芋头,之后就匆匆离开了。
1997年邓小平同志去世,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遗愿,不举办告别仪式,并且将他的骨灰撒入大海。
当时的邓垦也已经是个80多岁的老人了,面对哥哥的离世,他沉浸在久久的悲痛中无法自拔。
2004年,邓垦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重新踏上他们的家乡四川广安这片大地,睹物思人的他当时感慨道:“邓小平同志为了革命,都没有回过家呀!”
2017年邓垦因病,抢救无效在深圳离世,享年106岁。临终前的他面对病床边的子女,没有过多的嘱咐,只希望他们,将自己的骨灰和哥哥邓小平的一样——撒入大海。
邓公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子,邓垦同志同样是值得党和人民尊重、爱戴的好公民。邓家两兄弟虽然去世,但是他们留给万千中华儿女的财富并没有因此而消逝。
新中国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一样的人存在,才能有如今的腾飞。唯愿山河无恙,英雄千古。

亓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