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假,千万别指望孩子能自觉,做好这三点,假期才能不荒废

 我的书海601 2022-07-28 发布于广西

主播 | 大雄

全文3326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如果说孩子放假,家长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那么,懒惰、拖延、散漫、学习无计划绝对榜上有名。

放假前几天,往往是亲子关系最融洽的时候,如今暑假已经过去快一个月,很多父母已经开始看孩子各种不顺眼了。

我身边就有妈妈抱怨,孩子宅在家里都失控了,除了吃、睡、玩游戏,基本没别的事可干,喊他写作业,磨磨唧唧,一天也写不了几个字。

不管大人怎么催,娃们在暑期就是很难做到主动学习。

今天准备的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假期里更加自觉?



01

孩子在假期里的自觉,不是靠催出来的

现在年轻人中很流行一个词叫做“被动废”,大意是原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常因旁人的催促而失去了主动性和动力。

比如你满怀信心地想要减肥,一旁的家人冷不丁地催促道:

“不是说今天开始减肥吗?你怎么还不去健身房?”

此刻,你跃跃欲试的心情就被破坏掉了,因为你的“主动”在这句话说完之后就变成了“被动”。

孩子们也会有类似的“被动废”。

生活中,很多孩子不是不自觉,而是大人催促太多,让他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把他的主动性给毁掉了。

比如,很多孩子在假期开始之前,也会斗志满满地准备了计划,然而在实行时,如果总是遇到家长在一旁催促:

“你今天的作业不能忘了。”
“这都几点了,你还不开始?”
“说好了今天要去游泳,你怎么还不动?”

有些孩子会觉得:我明明自己会做,你一催,我就不乐意了。

心理学中,将人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因为我们自己有兴趣或者认为这件事有价值,自发行动;外在动机则是因为外部原因,比如催促、奖励而做出某种行为。

催促就有一种神奇魔力,不知不觉地将孩子的“内在动机”变成了“外在动机”。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这个问题上,家长不要过于依赖“催促”这个方法。

正如教育专家奈德·约翰逊在《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中提出: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其实更应该把自己看作孩子的顾问,而不是他的老板或经理人,尽可能多地和孩子说“你来定”,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内部动机。

真正的自律,都是建立在控制感、胜任感或自主感之上。

总是催促孩子去做某件事,很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02

假期内的自觉,靠的是“培养”

第一步:沟通

假期跟孩子开诚布公地聊一聊,既要聊学习,也要聊玩。

这一步,即是为了了解孩子的想法,展示你的包容与理解,也是为了增强孩子的主动性。

一般来说,聊到假期安排,孩子想着玩,大人想着学习,这两者看似背道而驰,其实是可以并驾齐驱的。

假期还剩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结合你的期望与孩子的想法,制定出一个可行的计划。

所谓的“可行”,意思是目标不要订得太大、太难,否则孩子很容易三分钟热度。

前几天,听一位家长说,孩子暑假前两周去乡下爷爷奶奶家,临走前,装着满满一书包的作业,信誓旦旦地保证去爷爷家也会主动写作业。

前几天回家,妈妈发现书包几乎是原封不动地背回来的。

而这一书包的作业,对孩子而言,就是一个太难完成的计划。

我们在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和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将大目标拆分和细化,就像是升级打怪,一步步完成终极目标。

不妨每天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检查今日计划执行的结果,如果孩子没有达成,也不要过多的指责,鼓励孩子第二天继续努力,聊聊明天要玩多久,要学习多久。

如果是阶段性的目标,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负责,大人稍作提醒即可。

唯有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他才愿意为自己做作业。

第二步:适当的监督机制

我们总说催孩子学习有很多副作用,因为伴随催促而来的还有指责甚至是暴力,被呵斥的痛苦和写作业联系起来,孩子会本能地逃避。

但这不代表家长不管孩子学习。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小孩,真的只有极少数才能真正地做到自觉。

毕竟,懒惰是人之本性,有时候,需要外界力量来监督自己。

那么,父母怎么监督呢?

如前文提到的:把自己看作孩子的顾问。

好的顾问,不会强迫客户必须做出改变,因为他们知道:“做出改变”在本质上是客户自己的事。

对待孩子,我们也要有这种“顾问心态”,它既不专制,也不代表完全放任不管,父母与孩子合作,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人,在身后提供引导和情感支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权威型养育。

简单来说,权威型养育,对孩子既有高要求,也能高度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有个15岁的男孩叫约拿,他最讨厌的就是家庭作业,更让他忍不了的是家长那所谓的“监督”。

于是,每天吃完晚饭之后,从7点到8∶30的这段时间,他就假装做作业。

约拿的父母和我们一样,对这种散漫的学习态度又着急又无奈。

最后,约拿的妈妈放弃了一个劲儿地催孩子,而是试着对约拿说:“今晚你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我想了解一下,以便安排我晚上的时间。”

她对孩子说:“我们不愿意看到你的事最终变成了我们的事,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可是把你给害了。”

但她愿意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帮助,她也会为此留出专门的时间,确保孩子能有个安静的房间,让孩子不受打扰地学习,甚至跟孩子商量,如果有困难,可以找较高年级的孩子辅导。

妈妈的改变,也让约拿对作业的态度发生变化,与父母的关系后来有所好转,约拿在学习时,也不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对抗来自家长的“逼迫”。

我们监督孩子的目的,无非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对作业的责任心,而在这之前,首先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让他自己决定今天学什么,什么时候学,要学到什么程度,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并提供好的环境支持。

如果孩子小,自我约束力差,我们前期可以陪在旁边看看书(尽量不要刷手机),陪着但不是盯着,让孩子自己完成,做完后,再帮他检查、纠正。

第三步:尽量减少孩子意志力的损耗

提到假期自律时,大家经常会提到的词语就是“意志力”。

什么是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

事实上,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

有个很有名的萝卜实验:两组饿着肚子的大学生走进同一个实验室,一组的面前摆放着刚刚烤好的巧克力曲奇饼干,另一组面前摆放着胡萝卜。

胡萝卜组的同学,只能闻着饼干的香味,只能吃无味的胡萝卜片;

而曲奇饼干组的同学,则可以大快朵颐地吃着饼干。

学生们吃完之后,他们开始同时做一道无解的数学题,结果,曲奇饼干组的同学坚持了20分钟,而胡萝卜组的同学,8分钟就放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像肌肉一样,使用之后会疲劳。

这对父母的启示是,假期里,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时时靠着意志力硬撑着学习,达到自律。

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孩子减少意志力的损耗,将珍贵的意志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第一,每天不要要求太多

假期督促孩子学习,不要安排得太满太多,要考虑到意志力损耗的情况,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有的放矢。

第二,让孩子远离干扰源、诱惑源,减少分心因素。

孩子总着想玩游戏,完成作业之前,干脆别让它出现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爱看漫画书,漫画书就不要放在平时写作业的书桌上;学习时,零食水果也尽量远离孩子的视线.....

很多诱惑都会不知不觉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也能有效减少孩子意志力的损耗。

第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自律自觉的本身是好习惯的体现,我们要把习惯视为孩子学习生涯的地基,小学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打好地基”,比如早睡早起、预习复习、在固定的时间内写作业等等。

这些习惯养成了,父母后期一般不用再担心孩子学习不自觉了。

第四,多运动。

运动能让孩子更加专注。

培养孩子的自觉,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在孩子学习习惯尚未定型之前,为人父母付出的努力甚至要比孩子更多。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小学的学习态度能够端正起来,未来,我们才能收获一个更好更自律的孩子。

文末记得点个“在看”,一起为培养孩子的自觉而努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