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一二)临证谈三仁汤治持续发热

 火帝养生_WSH 2022-07-28 发布于云南

九味羌活汤里面的细辛,白芷,川芎,是为头痛而设的。而我们用苍耳子散来铺垫,也就能明白细辛,白芷,川芎和羌活,独活,防风,这一类的作用是不一样。虽然都是风药,但是,不一样。于是,去了细辛,白芷,川芎,而改用了独活,柴胡。

湿热之象不甚,表闭之象不甚,而高热持续日久,内热应该考虑,尽管内热之象也不典型,但是,为什么会高热,而且还持续很久,这说不定某个地方热了,而这个热没有在外在,而在上表现出来,而我们怎么会知道呢?推理推测。

于是我们需要清化内热,九味羌活汤的原方里有黄芩和生地,而我们在处方的时候,没有用黄芩、生地,而改用生石膏、牛蒡子、僵蚕、蝉衣,等于是用生石膏,牛蒡子,僵蚕,蝉衣取代了黄芩和生地的地位,要做什么呢?就是要清热,主要就是清内热。

而这两组药有什么差别呢?黄芩和生地这一组药相对石膏,牛蒡子,僵蚕,蝉衣来说,属于静药,而石膏,牛蒡子,僵蚕,蝉衣相对于黄芩和生地这一组药来说属于动药,而在这个病人身上,我们希望用动药,而不希望用静药。于是,我们不用黄芩和生地,而是改用了石膏,牛蒡子,僵蚕,蝉衣。这一招是从刘河间和杨栗山的身上学过来的,这个组方看起来有点象杨栗山的“升降散”。而这种用动药而不用静药来治疗热证这种手法学自于刘河间。

这样就连起来了,我们把吴菊通的,刘河间的,杨栗山的都串起来了,包括张元素的东西。二者区别在于:前者属“静药”而后者属动药”,后者较前者清化中含升降,更利于气机的恢复。

方中加用黄芪一味,似有“蛇足”之嫌。自己反回来一看,自己问自己,为什么要加黄芪呢?其实不加也是可以的。但是,当时处方的时候,可能想的有点多。但考虑到高热日久,方中祛邪之力较大,即使无明显正虚,佐用小剂似也合理。

我们看二一0里的方子:羌活9g、防风9g、独活9g、生苍术9g、柴胡12g、生石膏30g、牛蒡子15g、僵蚕9g、蝉衣9g、生黄芪9g、生甘草3g。没有选用人参,而是选用黄芪,并且黄芪的用量极小,仅仅用了9克。这个是学自于人参败毒散里面的人参的那种用法。

人参败毒散里,在一大堆风药里面,用了小剂量的人参,喻昌的清燥救肺汤里面,治疗秋燥,治疗燥热,喻嘉言仍然是用了一味人参。于是,当时在开方的时候,就想到这个病人病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不过精神还可以,但是,不要治来治去,治得精神不好了,于是就加了9克黄芪。

提到三仁汤,三仁汤治湿热,治肺,提到九味羌活汤治湿热,治表。我们反回来再看一下,三仁汤是治什么的?为什么我们说三仁汤是治湿热,治肺?请看下集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