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伏是冬病夏治关键期,这个传承千年的补阳排寒大法,手把手教你用起来!

 牛妈古法育儿 2022-07-29 发布于北京

现在正值中伏,伏天的威力如日中天。中伏也是冬病夏治的关键时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给自己、孩子及其他家人贴三伏贴,艾灸?三伏贴我们之前写过专门的文章,而且操作还算比较简便的,但艾灸就没那么简单了,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虽然我们一直在文章中给大家介绍“红华旋灸”系列的灸条,但相信更多人用的还是普通的纯艾,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下,用普通纯艾来施灸时,常见的几种方法,希望更多的朋友用起来。

中医貌似不科学,但却是很严谨的学科,艾灸也是有很多门道的,只有遵循它的原理和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如果不重视,就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常见的艾灸方法大致分为四种:直接灸、悬灸、隔物灸、用温灸器灸

01

直接灸

直接灸就是直接在皮肤上施灸,分为疤痕灸和无疤痕灸。

无疤痕灸

我们先说无疤痕灸。在灸之前,先要把艾绒搓成一个上紧下松的圆锥体,麦粒大、豆粒大、蚕豆大,或更大一点也可以。

然后在施灸的穴位上抹上一些凡士林,把搓好的艾绒放上去,在艾绒的上面点燃,这时能感受到热气往下走,当皮肤上有微热的刺痛感时,就用镊子把艾绒拿下来。这样对皮肤不会有任何灼伤,但艾的热气却已经通过穴位进入到身体里了。

这样一次为一壮。一个穴位只灸一壮显然不够,一般会灸3壮、7壮、21壮或更多。

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如果想增加体力,可以每天早上在气海、关元、中脘散出灸3壮或7壮,坚持一段时间后会体力大增。

疤痕灸

疤痕灸也叫化脓灸,前面的操作步骤和无疤痕灸一样,就是当肌肤有刺痛感、烧灼感的时候,忍住,不要把艾绒拿走,这样灸的这个地方就能被烫出水泡。不要弄破这个水泡,身体里的寒湿都会通过这个水泡一直往出排,直至化脓、结痂。

这种灸法是最原始的,但也是最正宗、效果最好的,几千年来被历代医家推崇。如唐代医家陈延之的《小品方》中指出:“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还有一句话:“要想人常安,三里长不干”,这里的“不干”,指的是在足三里这个穴位上灸出水泡,让它化脓,不等完全干掉,继续施灸,保持化脓的状态,称为“不干”。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著人。”说的也是不要使这些施灸的穴位愈合,可以有效的防御瘴疠之气的侵袭。

我自己也曾经试过,几年前我的身体是相当不好的,经常咳嗽,就在背部灸了四个点,烫出了很大的水泡,把肺里的寒湿通过水泡排了出来,本来我是想把水泡养大,能多排一排,但愈合的太快,不过也已经很起作用了。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非常推荐用这种方法调理,这种病是典型的虚症,需要夏天调理,最好就是现在的三伏天,阳气最大程度地浮越于外,可以在大椎穴附近施灸,头伏灸一次,还没愈合时就到了中伏,再灸一次,最后末伏再灸一次,这样就能充分地排出肺里面寒湿。

因为灸的地方最终是要结疤的,所以疤痕灸要选隐蔽部位。

这种灸法虽然效果最好,但恐怕大多数现代人都无法接受,而且因为会出现创伤,所以我也并不推荐自己在家做,如果有需要,一定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02

悬灸

悬灸就是悬空施灸,操作方法具体分为悬定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

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悬于施灸部位,艾条与穴位相隔3公分左右,固定不移,使被灸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以红晕为度。温和灸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灸法之一,能够温经通络、散寒祛邪、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雀啄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悬于施灸部位约3厘米之上,将艾条象鸟雀啄食一样做一上一下移动,使艾条与施灸部位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本灸法此法热感较其他悬灸法为强,主要用于感冒、急性疼痛、高血压病、慢性泄泻、网球肘、灰指甲、疖肿、脱肛、前列腺炎、晕厥急救以及某些小儿急慢性病证等的调理。

回旋灸:

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约3厘米高度,然后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移动范围约3厘米左右。本灸法的温热刺激范围较大,适用于风湿痛,神经麻痹等病症的调理。

(这里要说明一下,红华旋灸系列艾灸的使用方法 也是回旋灸,有左旋和右旋之分,但因艾条的制作方法特殊,所以作用于普通纯艾灸还是不同的。)

艾灸的时候,灸头上艾灰糊得比较厚的时候会影响效果,需要准备一个存放艾灰的罐子,经常在上面磕一磕,把艾灰磕掉从新再灸。艾灸结束后,剩下的灸条不要用水熄灭,最好找一个密封罐,把灸条放进去,盖上密封盖,一会儿就自己灭了。

03

隔物灸

用的也是搓好的艾绒,但艾绒不是与肌肤直接接触,而是中间隔着东西,如姜片、蒜片、附子片、盐、盐饼等等。

隔物灸的艾绒可以搓得更大一点,也可以直接把艾灸贴减下来一段用。点燃以后,不光有艾的药性,也会把间隔物的药性渗透下去。如果觉得烫,可以用镊子夹住间隔物往旁边挪一挪,缓解了再挪回去。这就是有间隔物的好处,灸的时间可以更长。

一壮灸完后可以换下一壮,中间的间隔物可以继续用,直到被灸干的时候,可以换一片。

04

用温灸器灸

现在很多人徒省事,喜欢用各种温灸器,常见的是在一个容器里有一根签子,可以把灸条套上去,盖上盖,或绑或贴在穴位上,有的怕太烫,还会在容器上套一层布。因为中间有间隔的东西,无论是金属还是布料,都会一定程度上阻隔艾条药力的渗透,最后可能只是起到温敷的作用,艾灸的效果却大打折扣。

不过这些方法让艾灸变得简单方便易行,对艾灸的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很多朋友入门的时候往往选择这个方法,但我希望大家想追求更好的效果时,可以选择悬灸和隔物灸这两种,这两种灸法比较方便,但效果却能得到保障。总之,越原始的方法越好,加工程度越高,药性越可能会降低。

不管用哪种灸法,都一定要坚持,“实证易去,虚症难调”,补虚是个慢功夫,需要长时间一点点积累才能看到效果。如果能每天都艾灸当然最好了,如果不能,隔一天、两天也可以,但别各四五天或太长时间,一般灸一个月以上都能看到效果。

天地阳气越充足,艾灸的效果越好,因此最好选在晴天的中午或上午。

艾灸跟小儿推拿、董氏特效穴一样,想要效果好,信心也很重要。要知道在当代的临床医疗中,艾灸的用途非常广泛,不光是用来养生,还会用在很多大病小病的调理中,很多癌症患者化疗后,需要升白,借助艾灸之力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之前也指导过一个妈妈升白,用的是董氏特效穴穴方和艾灸,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做艾灸的时候,也要尽可能专心致志,心无杂念。中医的外治疗法,看似用的是手是工具,实际上用的都是神和气,所以神定的人、气血足的人,就算技术上不那么到位,但调理的效果却非常好,就是这个原因。我接触的很多做外治疗法非常好的人,私下都会练内家功的。所以我们在施灸的时候,不要觉得无聊,还一边看电视、听书、说话,可以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能帮着安定心神。

那么艾灸什么穴位呢?我之前给过大家这张三伏天调理各种问题的穴位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找配穴。

另外再给大家一个常见问题的艾灸配穴,大家也可以按照这上面的来。艾灸的顺序也有讲究,通常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前后背

头痛:合谷穴、阴陵泉、外关、后溪、太冲、足临泣

恶心呕吐:合谷、巨阙、中脘、脾俞。

感冒:风池、风府、肺腧、列缺、合谷、大柕

咳嗽:大椎、膻中、膏肓、列缺、足三里、丰隆

腹痛:中脘、天枢、足三里

胃痛:中脘、胃俞、脾俞、公孙

便秘:天枢、大肠俞、支沟、足三里

痛经: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

肩周炎:肩髃  阿是穴、肩贞、天宗

颈椎病:天柱、大椎、合谷、后溪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除了艾灸的方法,艾灸中还有很多小问题,包括如何开穴、封穴,太烫了怎么办、如何避免上火,这些内容都写在了《让艾灸发挥出最大功效  不可忽视这8点这篇文章。

近期导读:

怕冷、手脚冰凉,除了多晒太阳,还可以这么吃
伏姜、干姜、老姜、鲜姜,区别在哪?怎么用才能更好发挥价值?
三伏天,借助充盛的阳气,祛除体内伏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