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根汤类方验案两则

 小柴胡汤 2022-07-29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验案一

杨某,女,29岁。初诊:2019813日。

[主诉]头昏项僵伴四肢无力半年余。

[病史]6个月前产后出血于术后发热数日,具体用药不详,体温恢复正常,随后即出现头昏沉、颈项僵硬,四肢乏沉无力,渐加重,就诊于我处。刻下:头昏,项僵,气短,体倦乏力,双膝凉僵,口干苦,时有烦恼,无头痛,纳可,眠安,二便调。舌胖,淡红,苔白略腻,脉弱。

[辨病辨证]虚劳(清阳不升,湿聚痰阻)。

[治法]升清温肾,运脾化湿。

[方宗]葛根汤合补中益气汤。

[处方]葛根20 g,柴胡10 g,升麻5 g,黄芪30 g,党参15 g,黄芩15 g,木香5 g,郁金20 g,川芎15 g,羌活20 g,独活20 g,焦栀子10 g,苏梗15 g,石菖蒲15 g,远志10 g,天麻10 g,菟丝子10 g,桑寄生10 g,仙茅10 g,怀牛膝10 g10剂,水煎服。

二诊:20190827日。诸证均轻,自觉神清体力恢复,效不更方,继服1个月。

按:该患者素体脾虚,复因产后出血,正气愈虚,脾胃运化失司,湿聚痰阻,筋膜不舒,阳气郁遏,清阳不升而发为本病。治以运脾化湿,升清温肾,故用葛根汤合补中益气汤。方中葛根起阴气升津液,滋养筋脉,舒畅经输,仲景葛根汤法葛根为阳明气化药,太阴湿化者见阴气不起,阳明于上故而燥凅殆甚,而葛藤延蔓,葛根阴润于中,故使阳明上中下皆可从中而治,津得以升散,湿得以合化;柴胡为少阳引经药,可引胃气上升,升阳举陷;升麻轻扬,引阳明清气上行,畅通脾气,有助郁火外散;黄芪与升麻、柴胡配伍,寒热并用,升清阳而降阴火,使脾气运转周身,且黄芪量大于柴胡、升麻,以先助元气,欲升先补。此四味药共奏升清、升津、升气之效。党参补脾益肺,养血生津;黄芩清热燥湿,善消四肢肌表之湿热;木香、郁金行气解郁,使补而不壅;川芎、羌活、独活三药相合通行气血,上至巅顶下达四末;焦栀子、苏梗清郁热,泄肝火,除烦解郁,调畅心情;石菖蒲、远志、天麻开窍豁痰,醒神益智,能够改善学习记忆;菟丝子、桑寄生、仙茅温肾阳以暖脾土,命门火壮,津液蒸腾,痰湿何聚;葛、芪、升、柴使清阳得升,然恐火热上逆,耗散津液,故加予怀牛膝伏阴火,最是巧妙。

图片

验案二

李某,女,65岁。初诊:20200530

[主诉] 腹泻伴随腹痛1年,加重1周。

[病史] 1年前伤风感冒后出现大便稀溏,经当地社区对症治疗后症状反复,每因受凉或饮食不适腹泻尤甚。1周前症状加重,经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无效后,前来门诊求诊。刻下:面色淡黄,疲乏无力,口干口渴,畏风怕凉,时有腹痛伴夜间肠鸣,喜温喜按,大便稀溏23/d ,泻下急迫,气味臭秽,伴肛门灼热,小便短黄,食欲欠佳,寐欠安。舌体胖大,苔薄黄根腻,脉弦细。202056日肠镜示:乙状结肠炎、盲肠炎。

[辨病辨证]泄泻(湿热下注,脾肾阳虚)。

[治法]清热止利,温补脾肾。

[方宗]葛根芩连汤合理中丸。

[处方]葛根10g,黄连3g,黄芩10g,干姜5g,炮姜5g,党参10g,生甘草5g,姜半夏10g,乌药10g,香附10g,巴戟天20g,菟丝子20g,生麦芽20g,炒麦芽20g,神曲20g,青皮15g,车前子10g7剂,水煎服。

二诊:2020620日。泄泻好转,胃脘部仍怕凉,余症缓解。舌体胖大,苔薄黄,根部略腻,脉弦细。上方葛根加量至15g,党参加量至15g,加陈皮10g,赤芍10g, 柴胡10g, 乌梅10g, 茯神15g, 茯苓15g, 鸡血藤30g7剂,水煎服。

三诊:2018626日。泄泻明显好转,胃脘部畏寒怕冷改善,但当烦躁及饮食不适时症状反复,受凉后四肢冷痛,余症同前。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方同前,7剂,水煎服。

四诊:202078日。偶有泄泻,右下腹时有冷痛,胃脘胀闷不舒,肘膝冷痛,余症同前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处方为葛根加量至20g,加枳壳10g,厚朴10g, 黄柏10g, 木瓜20g, 炒薏苡仁50g,苍术10g7剂,水煎服。

五诊:2020715日。泄泻基本消失,肘膝关节麻木不舒,小腿疼痛不适,余症同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减香附、乌药、干姜,炮姜减至3g,加当归10g,桂枝10g7剂,水煎服。

继服半个月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

按:该患为太阳表邪入里化热,热迫大肠出现大便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临床表现;加之年老体弱,腹泻反复发作,以致脾胃运化失调,气血生化乏源,日久导致脾肾阳气不足,出现面色萎黄、疲乏无力、腹痛怕凉临床表现。阳明湿热下注为主证,太阴脾阳虚为兼证,治以清热止利,温补脾肾。方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合理中汤。方中葛根为君药,既能解表清热,又能生发脾胃阳气而治下利;黄芩、黄连苦寒清泻,除热祛湿;党参、干姜健脾扶中,温脾除寒;姜半夏辛温而燥,健脾燥湿除痰;香附、乌药辛温散寒,行气止痛;巴戟天、菟丝子温补肾阳、益精强骨;生炒麦芽、神曲健脾消食,改善食欲;青皮性苦微温,疏肝破气,消食导滞;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泄,利小便以实大便。二诊排便臭秽、肛门灼热感缓解,但胃脘部仍畏寒怕凉,上方基础上加大葛根用量,加强升阳止痢之效;另加柴胡、赤芍法取四逆,疏肝健脾,行气解郁,兼能凉血散瘀;另加乌梅酸涩收敛,敛津止泄;茯苓、茯神利水渗湿止泻,健脾宁心安神;三诊症状好转,时有反复,效不更方;四诊泄泻明显好转,胃胀痞满明显,伴肘膝冷痛,另加苍术、厚朴燥湿健脾,行气导滞;另加薏米、木瓜和胃祛湿,舒筋活络。五诊泄泻基本消失,伴随肘膝关节冷痛,上方减香附,乌药,干姜,加当归、桂枝养血活血,疏通经络。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