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步让你拒绝焦虑,走出困境——认知 包容 接纳 改变

 zym48k409g69cq 2022-07-29 发布于山西

很多人认为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所以会把性格、思想和心态都归结为原生家庭的影响。

就像在有些亲子关系中,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各种要求、安排或者强势的态度而出现抑郁、叛逆等等症状。

无论拥有了多少财富、多高的地位,享有多少特殊待遇,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有的人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会去回忆过去糟糕的经历和想象未来可能会面对的一些不顺。

图片

我们会在成长中的每一次挫折带来伤害的时候,都谨记于心的想去改变自己。

有的人会与比自己生活好的人比较,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甚至认为老天对自己不公平,产生自我怀疑,总是不满足,也容易在长此以往之下陷入一种痛苦的状态。

其实让人们感到难过或影响人们心情的不是某些事实,而是人们对这些事实的加工和想象;让人们感到痛苦的是比较,也是来自语言的伤痛。

图片

有些人容易出现认知融合,很多人一直活在过去或者未来,每天都活在自己头脑中的各种念头中,甚至每天都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而苦恼、悲伤、难过。

人们的思想不会让事物变好或变坏,但人们如果出现了认知融合的症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有的人总是拥有在任何时刻想起自己痛苦的能力。

很遗憾的是,人们经常用一些无效的方式处理自己的痛苦。

一个人最终要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整合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个体。

人的自性化过程被看作一种源自无意识又自然发生的过程,一种不能用自己的意识进行干涉的过程。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所说,“生活的写法是'麻烦’”

人们总会遇到各种困境,总会遇到各种关卡,而很多人就被困在“牢笼”中。人们应该要学会如何让自己走出内心的“牢笼”。

找到生命的意义,过好当下的生活,调整自己的认知,激发自己的行为,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其实你遇到的那些悲惨遭遇都是人生最好的“礼物”和宝贵的财富,这些礼物不停地让你更好地调整自己,进行认知解离,更加包容与接纳自己,去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

01 

改变是成长的同义词

为了让自己成长,人们要让自己进化,不断尝试新事物,不要陷在旧模式里。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让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而不是苛求自己、贬低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摆脱恐惧、接受现实,从而看到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亲爱的,你无论如何都会活到50岁——或者活到30岁、60岁,或者90岁。所以,你不妨冒个险,去体验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改变是成长的同义词。为了让自己成长,你需要让自己进化,而不是原地打转。

图片

“时间流逝,吾等亦随之改变”——活在当下,这是古老的拉丁谚语给出的建议;“获得自由的关键是不断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是《越过内心那座山》一书的作者伊迪丝·埃格尔博士给出的提示。

02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转变

有时人们的生活会被打断,有时灾难会阻止人们前进,但造成这种情况的东西有时也能催生出崭新的自我,成为向人们展示新生活方式的工具,赋予人们新的视角,不要憎恨活惧怕那些令你受伤的人或令你痛苦的情境,当你从这些苦难经历中幸存下来,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在力量。

图片

伊迪丝·埃格尔(Edith Eger)曾在一次参加某活动的路上疼痛难忍被紧急送到了医院,医生发现她一段小肠发生了肠扭转,必须要立刻切除。医生说如果再晚一个小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手术中苏醒的她,因为药物神志不清,对周围的环境很不适应,她自述到:


“当时如果没有人帮忙就无法移动。如果想去卫生间,我必须按下按钮请人帮助,然后因害怕护士或护工无法及时赶到而担心不已。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

更糟糕的是,我的嘴被插了管,无法说话。这种无助感和沉默把我带回到那段恐怖的经历。我曾抓住那个管子,试图把它从自己的身体里拉出来。护士担心我会窒息,把我的手捆绑了起来。我因此更害怕了。

由于过去的创伤,我有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这意味着我不能忍受自己的身体活动受到限制。狭小的空间或限制我活动的东西都会让我恐慌。

图片

我的心跳加快,出现心脏早搏的症状,这十分危险。我双手被捆绑着,无法说话,这让我觉得生不如死。”

这段经历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本就一次危机,而这更是发生在一位曾在年仅16岁就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经历了长达8个月的非人折磨后才得到解救的伊迪丝身上更是尤为绝望。

她在病床上蜷缩着,抗拒着周围的世界。但在她思考着最后离开这个世界时是否就是这种感觉的时候,她听到了来自内心的一个声音:“你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都挺过来了,这次也一定能挺过来的。

除了屈服和放弃,你也可以选择希望。”感到了这些来自家人的礼物、 来自生命的礼物。虽然痛苦和疲劳没有消失,但四肢还能动,心脏还在跳,万事就皆有可能,生命就还有意义。

被捆在病床上的伊迪丝选择希望的时候,并不知道一年后的她会收到奥普拉发来的邀请信。“超级灵魂周日”(SuperSoul Sunday)节目上接受了采访。

就像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希望不能掩盖痛苦。希望是对好奇的一种投资。希望是一种认知,它让我们知道,如果现在就放弃,我们永远不会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03 

希望不等于理想主义

我们不知未来会怎样,但只要活着就一定要有希望,果现在放弃,那我们一定看不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希望不等于理想主义,希望是一种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我们对抗黑暗,面对现实并勇敢、充满好奇地继续生活下去,而不是在逃避中放弃或者毁灭。

伊迪丝曾于费伦茨一起参加过一次采访,伊本·费伦茨(Ben Ferencz)是还在世的最后一位在纽伦堡审判中起诉纳粹的人。纽伦堡审判基本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谋杀审判。

当时的费伦茨只有27岁。费伦茨是罗马尼亚犹太移民的后代,二战期间曾在美国陆军服役,参加过诺曼底登陆和突出部之役。集中营被解放时,他曾被派去收集证据。因为在集中营看到的悲惨场景使他受到了永久的心理创伤,他发誓再也不回德国了。

他回到纽约刚刚开始准备当律师时,就被招募去柏林调查纳粹办公室和档案馆,以寻找对纽伦堡审判有用的证据。在整理纳粹文件时,他发现了承担屠杀任务的纳粹特别行动队和党卫军写的报告。

图片

报告详细地列出了纳粹在其占领的所有村镇里冷血地枪杀了多少男女老少。费伦茨把这些数字加了起来,数字之和大于100万。这些受害者在家中被屠杀,随后被草草埋葬在乱葬岗里。

费伦茨在他99岁接受电视采访时非常激动地说:“71年过去了,我想到那时的情景,就一身冷汗。

他也是从这时有了希望。如果他坚持理想主义,就会试着忘记这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或者用战争结束了,世界变得更好了,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了”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把令人痛苦的事实藏起来。

如果他迷失在绝望中,就会说:人类是丑陋的,永远无法改变。可是他选择了让自己充满希望,尽他所能地用法律防止类似的犯罪事件再次发生。在对特别行动队的审判中,他担任美国首席检察官。当时他只有27岁,第一次担任检察官审理案件。

他活了将近一个世纪,一直在倡导和平与社会公正。费伦茨说:不让自己气馁是需要勇气的。他还提醒我们,要永远心怀希望,永不放弃。我们身边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而且它们以前从未出现过。

如果我们认定某些事情是绝望的或者不可能的,那么那件事就一定会朝着那种状态发展。如果我们抱着希望采取行动,那么情况又会怎样呢?

  • 希望代表着好奇心。心怀希望意味着在自己的内心培养任何能提供光芒的东西,让光芒照亮所有黑暗之处。

这是《越过内心那座山》一书中提到的,这本书中读者能从此书中找到疗愈自己的力量,也能找到疗愈自己的方法,在阅读中体验心灵成长和觉醒的过程。

图片

这本书的作者伊迪丝这一生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苦难,她少年时受到迫害,随后被投进集中营,在美国辗转落脚后又目睹了种族歧视问题;伊迪丝这一生也迸发出常人所不能及的生命力,她从人间炼狱走了出来,在50岁时取得博士学位,帮助了无数遇到心理问题的人们,如今已是四世同堂。

伊迪丝用自己的切实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她都能走出心灵困境,那我们一定也可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