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花雅集】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860277 2022-07-29 发布于河南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词婉约派代表,词的韵律典雅细腻,词风婉约,自成一派,直逼文坛前辈。

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嫁与丈夫赵明诚后,二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收藏整理,著有《金石录》,为中国考古学作出重大贡献。

Image

▲ 李清照形象一等奖获得者

Image


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济南李家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家中藏书丰富。自小李清照就擅长书画,通晓金石,个性天真烂漫,自主意识强烈,这些都为其无论是位处尊优抑或颠沛流离,都倾注精力创作词文与蓄护古文物定下了基础。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常常游玩赏景,率性而归。有一天,独自驾着小船在亭子旁的小溪里游玩,直到日暮,微醺,兴尽回家,却迷路了,误进一片荷花池。于是她写下游记《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一出,亦惊醒了北宋文坛,众文人包括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也多称赞。据说李清照才16岁,处女作就显露典瞻的才华,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纯洁天真性情的流露,最后一句“惊奇一滩鸥鹭”读起来意犹未尽。这首游记可见李清照本性活泼开朗,成长得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偶尔也会有一些少女的烦恼,比如这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Image

李清照年纪轻轻,就已经开始论评词坛了。在《词论》这篇文章里,她将历来宋词品头论足了一遍,过去的宋词都没过韵律这关——

“柳屯田永者…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大意是:柳永词虽契合音律,但词句俗不可耐;苏轼、晏殊、欧阳修用写诗方式填词,都不合音律;王安石曾巩的词逗人发笑,根本没法读;秦观有真情实感,却不接地气。 

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反对以诗的方式填词,填词要协音律,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既不能高高飘于长空,也不能太过俗气,应是雅俗共赏才好。

李清照词的前后期发生了很大的风格变化。前期李清照词映照了少女热烈的情怀,然随着人生沉浮,丈夫先逝以及故土不再的时代变迁,后期李清照词显现的是凄清悲情主人公形象。


Image


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为并蒂莲。赵明诚是太学学生,爱好收藏前代石刻,1103年开始出仕。

李清照与赵明诚志同道合,夫妇二人致力于收藏金石书画,去到古画市场,买回前朝文物,捧赏有加。寄雅于乐,博闻强记,打赌某事在某书某册几页,谁赢谁可喝茶,结果赵明诚输,李清照大笑,该喝的茶都洒衣服上了。

不光收藏,他们合著了《金石录》,奠定了中国考古学的基础。此书是我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赵明诚离世后,李清照花了多年时间帮丈夫整理完成此书。

“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类似于李清照自传,书中写道收藏分四类:青铜器,石碑拓片,古书籍,名画。其中,古书籍是李清照的最爱。

名画里,徐熙的《牡丹图》价高至20万钱,他们买下了几天又出卖,差点倾家荡产,可见收藏之爱好甚笃,以及家中财力丰厚。靖康之乱期间,李清照把二人所收藏的文物从都城运回山东青州,足足装载了15车,里面有笨重的青铜古器。这是后话了。

新婚燕尔,李清照过上了愿景中美满的生活。文思泉涌,她在词作中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如《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初为人妇的李清照依然天真,依然有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自将闲适、幸福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闺情词。

丈夫赵明诚经常外出游学、为官,她对于丈夫的思念也是溢于言表。写闺情相思,《醉花阴》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Image

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一贯全词。李清照词的末尾总是设想奇妙,“人比黄花瘦”的比喻很是精彩,可见相思女子的憔悴。

与丈夫聚少离多,加上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牵连,之后她写词愈发深婉惆怅。如这首《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成语“花自飘零”“月满西楼”都出自该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都常常为后人乃至今人广泛传唱。

公元1107年,赵家遭受了政治上的诬陷之灾,赵明诚因此失官,李清照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故里,待上了在10年。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

直至北宋灭亡前,他们都在编写《金石录》,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Image

1127年,东京汴梁在金军围困下城破。赵明诚奔母丧后任江宁(南京)知府,这时李清照已返回青州,金兵逼近青州。

李清照的人生也因此发生重大转折。她以一己之力筛选文物,名玩古画装了满满15车,只好南渡避难,准备与赵明诚会和。随后,赵家青州十余屋的书册什物在战争中焚毁。

1129年,他们逃往江西的路上,赵明诚接到朝廷的任命,任湖州知事。病重的赵明诚日夜兼程赶到了建康,死于任上。时李清照46岁。

江南也颇不安宁。紧跟着,金国突破长江。

李清照再次迁徙。途中,她保存的15车珍品遭到洗劫,流失殆尽,只剩不名一文的字画。

承受颠沛流离和丧夫之痛的李清照终日沉醉于酒,写下了一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创作上看,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形象地抒写了李清照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这是李清照早年对词论的强调。叠字的连续运用,使得李清照词极富音乐美。因此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

不同于《声声慢》,李清照的《武陵春》则是表达了她内心更深沉复杂的“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Image

上片的暮春景色象征国土破碎,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因而这首词是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兼得的。


李清照的“许多愁”应该包括了家愁、乡愁、国愁,为己为民为夫为国愁……通过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蜕变,以及一个词人在时代与生活变迁面前,如何将感情融入创作之中。

1129年,李清照逃难路过乌江之时,想起英雄豪杰项羽的故事,为夫为国感到耻辱,写下了《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另外一首《咏史》则表达了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南宋继承北宋才是正统政权,而对于一切傀儡政权坚决不予承认——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夏日绝句》和《咏史》善于用典,借古讽今,通过对嵇康'至死薄殷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赞扬,批判了伪楚政权,指责了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气节。

Image

▲ 山东李清照纪念堂雕像

年近50岁的李清照希望晚年得到照顾,于是改嫁给了张汝舟。不想张汝舟图谋不轨,觊觎李清照身家古物,又对其施行暴力。于是李清照义无反顾报官。按宋代刑法,女子状告夫君要被判两年牢狱,她是冒着牢狱之灾断绝了婚姻关系,为的是争取自己的自由。

1155年,李清照在孤零凄苦中逝世,享年71岁。李清照这一生,即便遭遇时代变迁和生活变迁的磨难,依旧不改的是她敢爱敢恨,鲜明果敢的个性。


Image

▲ 《金石录》里的甲骨文拓片

她是抒情的能手,巧于构思,无一不在细腻地倾诉对自然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艺术成就高出一筹,比起豪放派,则精巧清新,婉约含蓄。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清代评论家沈谦在《填词杂说》中将李清照与南唐后主李煜并提,后世亦有“易安体”的敬称。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著名文史学家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诗。可见李清照被誉为婉约派词宗是当之无愧的。

李清照的才华来源于其自由烂漫、独立自主的天性,而在世事沉浮之中,虽然愁苦,她没有退减对生活的感知,虽然逃亡,她没有泯灭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良知。李清照的美好品行之于当代女性亦是极具感染能量的。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