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60:想起窦桂梅老师们

 五月华语 2022-07-29 发布于河南

有多少人在不上课之后还敢上公开课?有多少人还敢上公开课,尤其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或许人,尽管确实在课堂和课程研究上都有自己的研究和自己独到的观点,但是,要真正在很多人面前再上公开课还是非常需要实力,也需要很大勇气的。对于英语学科,我见到这样的专家真的不是太多,但是,很偶然的一次机会,2018年五月份我去听了语文学科的一次会议。那次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位老师,分别是余映潮和窦桂梅老师。这两位老师在全国语文界早就名声斐然,听到他们的课真的非常荣幸。印象中余老师的课非常生动,他与学生的互动非常自然,课堂设计很巧妙,给了我很强的触动。而窦桂梅老师那时已经是多年的校长,她在课堂上的肢体语言也是非常自然和亲切,教学环节已经记不清楚,但是,我对她的微笑印象非常深刻。

为什么这些大家们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会站在讲台上呢?是什么让他们成为讲台上的常青树了呢?我想,有很多原因,但是,有两个原因一定是存在的。第一,一定是热爱。唯有热爱才能出彩,出彩才能出众。讲台是非常有魅力的,尽管课程相似,但是,学生是不同的,有非常多的 变量。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就给讲课老师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和挑战 。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的挑战 才 使得讲台的魅力更大。对于 语文课来说,有一个 非常安全的 事情,那就是讲的课学生基本都能听懂,他们的表达也都有一定的基础。然而,英语和语文课最大的区别就是可能学生并不能全部认识要讲的单词,或许不能听懂老师的发音。对于中国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可能中文有 想法,但是,用英语表达就会特别受限制。但是,既然这些老师能长久站在讲台上,热爱一定是第一位的。

二、一定有成就感。人们,不管是哪个年龄段,能不断地 不厌倦地做一件事情除了内在的热爱情感 之外,还应该有成就感,而且这个成就感能抵消讲课所带来的疲惫、枯燥和 思维枯竭 。人们做事情,是需要内驱力和社会认可两者同时刺激和鼓励的。这些老师一定是非常享受讲台,享受这种激情和碰撞,享受不确定的新鲜感,这种成就感能 不断地激励他们去做更多的尝试 。因为他们尝试地足够多,就有足够多的见识去面对更多的挑战 。所有曾经给他们困扰的拦路石可能最后都成了铺路石,使得他们 能越走越远,越走越顺利。

三、还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如果前两项是一种情感的满足,那么,使命感更应该是一种责任担当。这些大家的观点与其是一堂课,更应该是一个方向,是一面旗帜。尤其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很多人都在尝试,都在摸索,而这些大家如果愿意能站在前沿,这无疑是一种愿意扛大旗的使命。每一个学科都 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这些人不经意的一个尝试可能就会激起更多人去效仿,去引来新的育人方式 。

非常渴望外语界有这样的大家出现,始于热爱,带着成就,终于使命,能引领外语教学走向一个新的春天。期待教育界出现更多的窦桂梅老师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