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金文的临习与创作

 秋气不惊堂内燕 2022-07-30 发布于甘肃

知过往可知将来,学习汉金文的理由如下:

一、汉金文上承秦诏版,文字介于摹印篆与隶书,不晦涩古奥,通俗易懂;

二、汉金文重视结构、不过分强调笔法,易于上手;

三、汉金文结体灵活、活泼多变,趣味多,具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四、学习汉金文有助于我们加强对篆、隶的理解,可以相互补充;

五、汉金文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可书写可入印,对篆刻爱好者帮助很大。


提起金文,脑海里第一反应是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篆籀文字,凭借着日益精到的青铜器制造工艺,加上充满威严和神秘的造型纹样,体现出当时统治阶级的审美思想。提起汉代,脑海里浮现的是各式碑版简牍。雕塑、建筑、冶金等各个方面的共同进步,构筑的汉代美术的繁荣,工具材料、器物形制、社会功用、作者性格各方面因素造成了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并且从书体的角度来看也是丰富多彩的。汉代人对书法形式美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阔的深度,汉金文就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人们遗忘于碑版之后,其实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学习。


汉代铜器等金属器物上的文字,称为汉金文。汉金文的资料十分丰富,主要是钟、鼎、壶、权、炉、洗、镜等器物上的铭文,有的工整规范、明快细劲,有的凝练简约、风格自由。汉金文的文字经常篆隶互掺,装饰性极强。铭文内容除了一般的宫庙名、容量、工名等,还有纪年、吉语等诸多内容。这些文字继承了秦代诏版的文字风格,又表现了汉隶的时代特征,让我们多了一条认识汉隶的道路。














汉金文是自由性比较强的那些文字,比如《西汉故治坚洗铭文》《大好王洗铭文》等比较细劲自由的文字。洗,是一种类似现代的脸盆的器物,文字一般铭刻在洗内底面,很好玩的是,底面是圆形的,留给工匠去写字的地方却只有瘦长的一条。一般两边会再雕刻一点寓意吉祥的图案,比如鱼、鸟、鹿等。即使没有这些图案,还是中间的一条,或许是跟当时的书写工具和书写习惯有关吧。


汉金文就是这“故治坚千岁大富乐”,巴掌大的一片,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气息高古,细劲率性,大小错落,穿插有致,甚是精彩。整篇里面体势以圆为主,上紧下松,垂化纵展,工整之中透着些天趣。


汉金文里还有很多的凿刻作品,审美风格也是以整饬匀净为目标,故而不如上面的“故治坚千岁大富乐”那样自然放松。比如《西汉建昭三年钟铭文》,这是一件凿刻出来的作品,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很多明显的凿刻痕迹,因为青铜的硬度,所以刻直线可以使镌刻方便,由此造成了其结体和点画形态的独特性。

西汉建昭三年钟铭

可以看出有些作品没有刻意地安排布局,有明显的隶书夹杂在里面。笔画转折搭接处常表现两笔间似接非接的虚实感,结体大致为平方正直,随势变化,笔势转折十分贯气,由于其介乎篆隶之间的笔势贯气,使几个纯隶书的字掺杂其间也十分协调,并丰富了其书法内涵。笔画多的就大点,少的就小点,结体长的就拉长,第一个字“漕”,笔画较多,结体宽博,所以在书写和镌刻过程中,此字就做最大处理。前三列最后的地方处理得比较巧妙,虚则实之,把字的笔画拉长,填补空白,于是就出现了“石、斤、年”的长笔画,使通篇整齐协调。

汉金文的用笔和篆书的用笔比较类似,并且不单是许多人所熟知的起止皆须回锋的用笔,更多的是圆笔中锋落笔,行至笔画尽头便提笔。西汉流传下来的《武威张伯升柩铭文》《张掖都尉棨信》等篆书墨迹中可以证明古人篆书用笔的实际情况。

利用汉金文进行创作时,由于对细劲自由的风格比较喜爱,所以便以《故治坚洗铭文》为基调进行创作。为了让文字和风格更协调,可以选择汉乐府的诗进行创作,这是同时代的东西总会有些共通的地方,互相来表现总会比唐诗宋词妥帖许多。利用竖有行横无列的方式增加行气的连贯程度。




看到这些铭文,首先会被两个长长的捺画所吸引,两个捺画突出抢眼,第一个“故”字的捺画长度超过了“故治”两个字的长度,并且这个笔画是向外延伸,收尾漫灭不清,视觉上没有尽头,这样无形中就把广阔的字外空间给包含进来,格局广大,给人以想象空间。“坚”字的长笔画较之上个,是一个末端内收的形态,拉长了视线,使字的重心上移,上紧下松,内擫的形态使之与上一个区分开来。瘦长的字形符合秦代小篆瘦长的审美。这两个字篆隶互掺,都有部分是小篆的写法,而另外的部分是隶书的形态,这是隶变的一个明显表现,堪称“隶变活化石”。



朱和羹

朱和羹的《临池心解》说:“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成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

这幅作品内容比较多,所以要注意在作品里设置几个“眼”,用来调节人们的视觉重点。中间的“年、毂、树、观、见、行”几个字上紧下松,将视觉重心提升,把细劲自由给表现出来。我们看到的汉金文是没有墨色变化的,于是就借用了一些写行草时的用墨方式,调节墨色变化,不至于通篇单调。

汉金文创作其二

汉金文的风格非常丰富,种类多样,数量也十分可观,是进行隶变研究和篆隶创作的重要途径,其中三昧亟待人们去发掘。希望更多的人能去关注汉金文,并从中得到裨益,让书坛百花齐放。


临写的时候不要太刻意去跟它完全一致,根据其特点,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位置不要求十分精准,但求将其“率性”的一面展示出来。也可以把部分因为岁月造成的样子给忽略掉,还原汉金文细劲率性的样子,如果过于追求苍茫的味道,反而会适得其反,天真烂漫不复存在。也正因为处在隶变中,汉金文很多字法可以篆隶互用,随形造势,使得令人玩味的东西增多。



























本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要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