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松安谈戏教戏 (连载四)傲骨何惧权贵、骂曹一怒冲天《击鼓骂曹》

 cxag 2022-07-30 发布于辽宁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图片

(来源:空中京剧票房、关松安老师授权刊发)

傲骨何惧权贵    骂曹一怒冲天   《击鼓骂曹》


祢衡有骂曹之胆,源于他的一身傲骨豪气。同样是方巾褶子戏,和《搜孤》的程婴截然不同的是,祢之张扬洒脱,而程却压抑沉闷。祢衡在戏里的唱、念、身段及眼神,处处都透露出一股自命清高的傲气,这可是我们学教此剧的要领所在。

图片关松安《击鼓骂曹》饰演祢衡剧照


《击鼓骂曹》是京剧老生传统剧目,源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刑”。此戏又名《打鼓骂曹》,许多著名老生都演过这出戏。早年为汪桂芬所擅长,后经谭鑫培修改独创一格。高庆奎、余叔岩和杨宝森等都擅演此剧并留下了许多经典唱段。而今舞台上演得最多的,则是余叔岩和杨宝森的流派和版本。我们在教学中,乃是以余派路子为范本。

 我在科班时没学过这出戏,后来在“夏声戏校”插班求学,有幸拜在著名余派老生陈大濩先生门下,得其亲授此戏。陈先生当时刚从北京返沪,准备在上海演出。他到“夏声戏校”兼课教我们余派戏,不拿报酬,完全是义务授课。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博学多才,文学基础深厚,同时精通四声音律。不仅对余派唱念的研究倾毕身心血卓有成效,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也十分精准到位。在教授《击鼓骂曹》这出戏时,他把祢衡的性格分析得相当透彻。一个“傲”字,就是贯穿全剧的线索,也是导致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大濩老师教戏,教得很细腻。他同我讲:祢衡出场,是打小锣“帽儿头”出场的。他是个满腹经纶、自比颜回,同时又心高气傲的文人处士,一出来就要让观众感受到那种逼人的“傲气”。当年大先生在北京演出,打鼓佬是著名鼓师白登云。白老的“帽儿头”,底鼓打得又脆又响;演员整冠捋髯,眼光左右上“挑”,那种目空一切的傲慢神情,顿时表露无遗,两人配合十分到位。同样是青衣小帽戏,《骂曹》里的祢衡和《搜孤》里的程婴给人感觉截然不同。前者张扬洒脱,后者压抑沉稳。后来我又观摩了李少春的《骂曹》,出场也是按这路子演的,眼神身段神采飞扬、舒展洒脱,全场喝彩为之倾倒。
   现在轮到我给学生说这出戏,依然要坚持把这个“傲”字讲透。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人物有充分的理解,再通过生动的表演精确展示给观众。例如二场“见曹”那场戏,就要把受曹轻慢无礼对待后的反感有层次地演出来。曹的一句“大模大样,其情可恼!”这是对祢衡的蔑视,此时祢有一个背躬身段,白口是“呜乎呀!”当年为大先生司鼓的白老仅是几个“大、大、大”的鼓点,接着一小锣“台”收住。陈先生饰演的祢衡一施眼神,表示十分惊讶:“原来曹操是如此蛮横之徒!”反感顿生,也为后面大段奚落曹操手下无能人的念白种下了前因。陈先生当年再三强调:这段念白,一定要念得有层次有感情,不能像背书。身段和节奏都要配合的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展现祢衡的狂傲之气。
唱“二六”之前,陈先生的身段和锣鼓,也和旁人演法不同。他把“夺头”锣鼓放在前边,张辽推他出帐时,祢衡有一个踉跄前冲几步后,右手撩褶子,然后回头看的动作。一看,原来是张辽这个“狗仗人势”的小人,于是一阵冷笑。这里的“笑”,是表示对张辽的轻蔑。紧接着一锣起唱,这段“二六”要唱得有味有情。等转快板,尺寸要越唱越紧,既宣泄了祢衡内心的愤愤不平,也加剧了人物间冲突的尖锐化。唱完后祢衡三甩袖接翻袖、背身左手撩褶下场,一气呵成恰到好处,舞台效果和审美堪称一绝。据陈先生说,孟小冬当年就是这么演的。他对孟非常钦佩,时常同我们分析孟在台上唱、表的优点,对我们这些年轻学生的启发很大。

图片关松安《击鼓骂曹》饰演祢衡剧照


后来我看少春先生的《骂曹》,和陈先生基本上是一个路子。终究他们都是学“余”,不过因自身条件不同,各有不同的体会和创造。陈先生当年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要拘泥保守。只有在坚持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流派才能发展,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全剧虽只一小时不到,但故事内涵和声腔却很丰富。是一出既有大段唱功,又有精彩念白和表演,对演员要求非常高的骨子戏,也是老生演员入门的基础戏之一。全部唱腔均为西皮,高亢明亮挺拔峻峭,非常符合祢衡的性格特征及其内心活动,也是充分展现余派须生唱腔特点的经典唱段。陈大濩先生的唱腔,是当年由名琴师王瑞芝先生,按照余叔岩的路子,一字一腔精心传授的。与常见的杨派路子有很大不同,堪称学“余”的临摹范本。在授课过程中,我对唱腔非常注重,尤其对几段重点唱段的精雕细抠,几近苛刻。这样做,无论是对戏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负责的态度,从而力求把前辈用心血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得以传承光大。
“平生志气运未通”的西皮原板,是全剧祢衡出场的头一段唱。寥寥四句,把祢衡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的无奈处境,以及不甘沉沦,伺机一展抱负的人物心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出来,唱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平生志气”的挺拔有力,和“运未通”的感慨无奈,形成对比;下句“似蛟龙困在浅水中”,旋律和情感的反差同样如此。“有朝一日春雷动,得会风云上九重”两句,演唱时尤其要注意“滑”、“揉”等范儿,情绪要饱满而充满信心。余派的这段唱,浑厚有力又不乏儒生的清醇高雅,要求演员在咬字行腔的每一个小地方,都能经得起咀嚼和回味。
第二组重点唱段,是“见曹”时的三段西皮流水。几段唱连贯性很强,同时也一步步展示了剧中祢衡和曹操冲突开始的过程。这三段流水,是在三种不同境况下内心的活动和独白。第一段“相府门前杀气高,层层密密摆枪刀。画阁雕梁龙凤绕,亚赛天子九龙朝。”通过祢衡的主观视线,如同电影画外音一般向观众描述了曹操官邸森严肃杀,又隐含皇宫般的豪华霸气。暗示祢衡从这些表象中看出曹操巨大的政治野心。要注意“龙凤绕”的“绕”字,尾腔比较特殊,和“亚赛天子”共同组成一小节。尤其切记当唱到“画阁雕梁龙凤绕”时,必须要进门,同时配合眼神,两边看一下,示意已进相府。叙事为主,情绪相对平和。

图片关松安《击鼓骂曹》饰演祢衡剧照


接下来“人言曹贼多奸巧”一段,和前面那段流水相比,感觉就完全不同了。面对曹操轻贤慢士的无礼态度,祢衡被激怒,开始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此时他尚能努力克制,尽管对孔融“你把我错荐了”的行事有些埋怨,但还是保持了从容以对的名士风度。此段唱要恰如其分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变化,运腔起伏变大,节奏对比渐强,开始流露出祢衡对曹操的对立和不满。唱来要吐字有劲,流畅跃动,弹性感强。“站立在阶前微微笑,哪怕虎穴与笼牢”,表现出祢衡不畏强权,内心已经做好与曹抗争的准备,也为之后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步升级作好了铺垫。
在尽情奚落曹操手下无能并自命不凡的大段念白后,第三段流水“平生志气与天高”,乃是祢衡的一番自我告白:身为天下名士,胸怀远大抱负;以及鄙视金钱强权,决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这段具有宣言性的表白,与上一唱段中波动的情绪略有不同。是一种直叙式的自我表白,显露出祢衡清高自许的文人气质,同时表达其内心的自信与坚定。演唱时虽非激愤,却也要唱得字字有力。要通过三段同一调式、同一板式的唱腔,唱出人物内在思维的三种变化和不同,对每一位学唱者来说,都是不容易的。必须经过一番苦苦钻研和探究,方能达到这一艺术境界。
当被张辽推出相府,祢衡一阵冷笑后有一段二六转快板的唱腔。此时他感情爆发的导火线已被点燃,之后会对曹操的轻慢和羞辱作出何种反击,那都是可以理解的了。此处已为剧情的发展深入做了铺垫。“丞相委用恩非小,用为鼓吏怎敢辞劳?”这是一句反语。面对曹操用他以为鼓吏的羞辱,祢衡真是又气又好笑:“这就是你曹操对我的重用和恩赐?你这么看得起我,我又怎敢不受宠若惊呢?”既是调侃,也是前面冷笑的感情延续。这两句中的“恩非小”和“怎敢辞劳”,运腔、身段和表情都要互相配合把上面这些潜台词表达出来。“背转身来微微笑”,此笑是对孔融错荐的失望和不满。陈大老师教我时,特别指出:当唱到“背转身来微微笑”,要边唱边出门,左手撩褶子,右手水袖作背躬状,再接唱下一句“孔融做事也不高”。“我越思越想心越恼”,至此人物的真实情感终于按捺不住地爆发了,板式由此转为快板,整个舞台气氛也随之发生变化,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从而为后面的“骂曹”展开了前奏。演唱这段快板,要注意不能单纯强调一个快字,在“快”中,还要表现出轻重缓急,有张有弛。“罢罢罢暂且忍下了,明日自有我的巧妙高”,祢衡此时斩钉截铁而又胸有成竹,在“我的巧妙高”起落有致的唱腔中随着一个轻快的三甩袖抓袖转身的下场身段而结束,干脆利落恰到好处。
“适才与贼一席话,气得我心中乱如麻”的两句散板,及下面一段“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字字激愤句句迸发的念白,进一步渲染了人物被激怒到无以复加的心情,更坚定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抗争决心。祢衡此时的情绪已被激发到顶点,当念到“虎山行”时,右手有一个“三翻袖”,来回翻的动作——外翻水袖上步、里翻水袖退步、再外翻水袖,在舞台正中。右脚上步、回步一起配合,是一顺边的。整组动作需要很好的协调性,来好了很好看,做不好很难看。陈老教我们时,动作非常协调,很美,他和李少春当年在台上都是这样演的。之后双抖袖开唱快板,最后的下场动作也很不一样。陈先生当时教我,特别强调这场戏的结尾唱到“扬天涯”时的身段表演:(双手掸髯口,两手指颤动且画小圈)左手撩褶子、抬左腿;右手一指,由胸前直指向外。大腔唱完,右手抓袖于背后,转身下场。边走边抖袖,放褶子,走台步下场,从背后也要能看出祢衡狂傲急怒的心情。这一组《骂曹》的特定身段非常漂亮,当年我在天蟾舞台,亲眼目睹李少春先生也是这样演的,观众则用如潮的掌声把他送下台去可惜现在的舞台上已经没有人这样演了,实在令人遗憾。1987年李宝春来向我学《战太平》时,我还向他示范这段戏的身段动作。我同他说:“教我这出戏的是陈大老师,可是看你父亲时,我还偷学了不少玩意儿呢!”
“昔日里韩信受胯下”直到“落一个骂贼的名儿扬天涯”的一段激昂明快的快板,堪称余派经典之作。这段快板,尽管人物当时情绪冲动,唱词激越,尺寸也特别快;但余叔岩在处理时,却以一种怒而不发、激又不急的唱法,恰到火候地设计了唱腔。我们都知道西皮快板的特点是节奏快、情绪紧迫激进,但旋律的起伏不算大,内行称作“数字儿”。要在并不复杂的旋律里唱出音乐感,摆字就非常有讲究。真唱好了,给人的感觉是刚柔相济、富于弹性的。这非但是余派老生、也是京剧快板行腔的精华要义所在。而从全剧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冲突的过程来看,前辈对于唱腔内在情绪的精心设计,也是十分合乎逻辑和情理的。
关老学生蓝天主演《击鼓骂曹》片段

这八句快板,结构为“上下上下”。前四句“昔日里”,回顾了历史上韩信从受胯下之辱的落魄到登台拜将的辉煌这段不寻常的人生历程,暗喻自己虽受辱充当鼓吏,但“明日里”将在元旦盛宴上拼死骂曹的壮举,同样也能像韩信那样名扬天下。节奏要唱得相对平稳些,咬字要清,字字入耳,切忌飘浮,把前人典故简略叙述明白。后四句表达的情感和前四句不同,大有慷慨赴死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是“骂曹”高潮来临之前的战前宣誓。注意“拼着一死染黃沙”的“拼”字要上口唱“落一个骂贼的名儿扬天涯”的大腔,很有讲究,该咬住的地方咬住,该放足的地方放足。快板的演唱,对气口和咬字的要求都很高,一字一音,都要摆好;同时还要把小腔交代清楚,方能做到快而不乱,快而不平。戏演到这里,人物冲突和剧情发展已一触即发;舞台气氛也渲染至十分,为全剧“骂曹”的高潮吹响了号角。
接下来是曹操大宴群臣,唤上祢衡击鼓助兴。这一节是祢衡的核心唱段和表演,也是《击鼓骂曹》整剧的重中之重。唱和鼓、琴的配合相当重要,内行有话:“难唱、难打、难拉”。其他无需赘述,我们仅就演唱时需注意的要点,对“谗臣当道谋汉朝”的重点唱段,进行技术性分析。倒板余派和杨派不同,是高唱,一定要唱得满宫满调。尾腔余落音在高音5上,而杨落在2上。原板的节奏要唱得快而紧,特别吐字要清楚,行腔要圆润,还要掌握感情的抒发。每个下句的最后一字,如“楚汉相争动枪刀”的“刀”字,收音要干脆,不能拖沓。“高祖爷咸阳登大宝”的“大宝”,则要耍着唱。下来的几段快板,是祢衡与嘲讽他的旗牌之间的对话,鄙视鞭鞑了小人的无知和势利。祢衡自比太公和张良,有擒虎之心斩蛟之勇,堪称豪情万丈。演唱时非但要顿挫有力、节奏明快、充满自信,给人酣畅淋漓之感;更要把各段唱腔的细微差异表现清楚,否则就如同“一道汤”般味同嚼蜡。
另外前辈在祢衡换衣上下场的处理上也是独具匠心的。首先两次脱衣下场不能雷同,身段、步法都要有变化。其次从扮相上,剧情中祢衡要光膀子出场并击鼓。如真从实照办,那舞台美感和人物的形象就被破坏了。但前辈让祢衡上穿黑挎衣,下着黑彩裤外裹白色腰包,用鹅黄大带,这一紧身及黑白对比的装扮,象征性地意喻赤身,既合理又有美感。特别是祢衡脱掉方巾,光戴水纱网巾;而不像其他戏里那样带甩发。北派的这一份扮相,当年自谭鑫培先生传下,在京剧老生戏里是绝无仅有的。这与他当时身为内廷供奉,在宫内唱戏深恐不雅也不无关系。等换挎衣腰包上场时,陈老再三告诫我们,千万别有整袖动作。因为此时祢衡气恼非常,他赤膊上阵,准备和曹大闹一场。光身无衣,哪来袖子?所以程式动作,不能乱做。当唱到“将身来在东廊道”,杨派是三锣,快长锤进帐;陈大老师的处理和杨不同。他用快纽丝进帐,“东廊道”三字,正好是“登、登、八拉”,下接快纽丝;然后看曹一眼,再接唱末句“看奸贼把我怎开销”。住头,下来接打三通鼓。
关老学生蓝天主演《击鼓骂曹》片段

既然是“击鼓骂曹”,打鼓时就一定要有怒气在胸之感。三通鼓和“夜深沉”,各家打法虽有不同,可脸上的神态都是一致的。可见艺术家都是从人物性格出发,不管怎么演,都是祢衡。“夜深沉”的鼓套子,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的重点。祢衡将一腔怒气,通过击鼓发泄出来。铿锵疾徐的鼓声,似乎是对曹操“上欺天子,下压群臣”等一系列罪行的声讨和鞭鞑。演员击鼓时,一定要注意打出“阴阳点”,有起有伏,变化多端。切忌“一道汤”,索然寡味。“未曾开言我的心头恨”的一段二六,是人物在列公大臣面前自述身份。情绪起伏不如之前那么强烈,旋律也多集中在中音区上下。其实这个音区非常重要,作为一个演员,光有高音、没有中低音是不行的。演唱时还要多注重训练,把底音唱得结实、打远。后面杨派还有骂张辽的念白,陈先生按余派路子演,则没有“骂辽”的念白。
“列公大人齐劝我”,全剧的第三段也是最后一段二六,是人物态度转变的关键自白。祢衡在众人的劝解下,也认识到当下自己的处境。于是一改之前对峙僵持的态度,顺水推舟地接受了曹操下书刘表的派遣。“心头火”这里,陈老的腔要比别人多出一小节,更显委婉曲折。这段二六,要唱出人物历经权衡之后,强压怒火,委曲求全的复杂心情。前面慷慨陈词,一派激昂;最终还是拗不过曹操的权势,低头让步,妥协告终。前倨而后恭,患得患失,自相矛盾,令人摇头。从中我们可以读出:这样一个清高狷介的知识分子,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性格悲剧。祢衡纵然心比天高,但处在群雄逐鹿,杀人如同儿戏的年代,再狂再傲也只能低头。作为文人处士,若隐逸山林或可全身而退;但在那个游走于朝廷庙堂之上如同游走在刀刃之尖的历史大环境中,只有“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方能谋求自保。祢衡一介书生,既想立身仕途,名扬天下;然而又缺乏政治远见和处世的智慧,公然与统治阶级对抗,目空一切、狂妄无礼、出言不逊,又怎能不招致最终被杀的命运?尤其生死关头,不能保全气节;人性之弱点虽然可以理解,但其“清高”不能贯彻始终,难以令人信服。与介子推那种不受君禄,威武不屈,面对着烈火焚山依然从容赴死的高洁品质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在《击鼓骂曹》这出戏里,祢衡虽由正工老生应工,但很难说他就是一个完全的正面人物。也许剧作者欲效孔子之“春秋笔法”:一方面记载史实无所歪曲,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评议;另一方面却暗含褒贬,微妙含蓄地表达了主观看法。有直有曲,遵循了中国古代礼法“为贤者讳”的传统。我们在学习和表演这出戏时,不能太绝对;一定要在对人物和历史背景全方位理解的基础上,有层次地进行表现。
最后四句唱词,陈大濩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略作了改动。原词“丞相宽心安闲坐,披星戴月渡江河。顺说的事儿若不妥,愿死他乡做鬼魔”。陈先生改为“退让一步(或忍耐三分)不为过,趁此机缘(或值此机由)出网罗。祢衡此来错又错,愿死他乡做鬼魔”。从符合剧情发展逻辑和人物内心活动的角度,新词更为合理一些。

孟小冬《击鼓骂曹》选段录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