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五二章:天下有始

 随便阁 2022-07-30 发布于辽宁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吴澄:始,道也。母,德也。有此天地之始,以为此万物之母也。

原成: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原成:无,名万物之始也,故曰有始。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曰天下母。

“道”衍生万物,故曰有始。万物接受“道”的约束,故曰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役身不殆。

吴澄:人之生既得其母,而以此知母中之有子;既知中之有子,而又能守其母,母住而子不离矣。董思靖曰:人受气以生,气为母,神寓于气,故为子。守母则气专神安。

原成: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怠。

原成:吴氏所注迂曲,不取。董氏所言愚昧。

“道”衍生万物,万物接受“道”的约束,以“道”做为唯一标准。“道”的唯一标准就是,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

“道”犹“母”也。万物犹“子”也。“道”衍生并约束万物,故曰既得其母。万物以“道”做为唯一标准,故曰以知其子。

基于认识论而言,万物以“道”做为唯一标准,可知“道”约束万物,故曰复守其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此言思想上接受“道”是万物的唯一标准。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此言行为上遵循“道”对自身的约束。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吴澄:此守母之法。《说文》:兑从八,声。今按:非声,当为从人从口,八象口上气出,故《易》卦名兑者,亦取口象。塞其兑谓杜口不言,使气不自口出。门者,气所出入之门谓鼻也。先塞兑而后可闭门,由不言而渐调息减息以至无息也,如此则气专于内,终身不因劳而政耗矣。凡人有事必须有言,每日开口而言,以成济其应接之事,则气耗而至于匮,终身不可救也。

原成: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原成:吴氏所注迂曲,不取。

兑,具体而言犹人对外界的感觉器官,抽象而言犹言主观意志。

老子曰: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田腊,使人之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自然产物,同万物一样,以“道”做为唯一标准,则终身不勤。

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则终身不救。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天地人之所以为“大”,是因为天地人皆以“道”为“大”,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为“大”。反之,若以“道、天、地、人”同大,则不救矣。

见小日明,守柔日强。

吴澄:小犹前章微字,所知见者微茫而不欲其明,则不过用其神以伤明,而日进于明矣。所执守者耎脆而不欲其强,则不暴使其气叹害强,而日进于强矣。见小者,育子也。守柔者,守母也。日或作曰,传写之误。

原成: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原成:凡涉及运动,吴氏及先贤所注迂曲,不取。

“道”是不可分割的运动矛盾体,故曰“小”。万物皆是以运动来获得生命力,故曰“柔”。

思想上接受“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故曰见小曰明。

行为上遵循凡物皆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故曰守柔曰强。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此之谓也。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吴澄:此言育子之法,水镜能照物谓之光,光之体谓之明,用其照外之光回光照内,复返而归藏于其内,体之明也。夫神太用则竭,照见渊鱼者不祥,此用其光于外以遗身殃者,含光以混世则无殃矣。是谓能掩藏常光之用,以复归常明之体,故曰袭常。

原成: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央。是谓袭常。

原成:凡涉及运动,吴氏及先贤所注迂曲,不取。

光,景物也。“用其光”,犹言“既知其子”。“复归其明”,犹言“复守其母”。

“见小曰明”,犹言“既得其母”。“守柔曰强”,犹言“以知其子”。

美不外见曰袭。袭常,犹言思想上接受“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行为上遵循凡物皆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

吴澄:上章言道德之在万物者,此章言道德之在人一身者。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内容可参阅作者的“道德经原成”系列视频。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