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加拿大医生班廷将第一支胰岛素注入小狗身体,最后小狗死亡,后来,他因此在1923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奖。 班廷于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此后还上过一战战场并立下战功。1920年,他在安大略省的一家医学院担任生理学教师。 一天,班廷接到了一个给学生讲授“糖代谢”课程的任务。关于这个课程,班廷只知道与胰腺有关,担心上不好课的他,开始大量翻阅相关书籍,知道了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但如何提取,一直无人攻克。 越看越兴奋的班廷,刚好看到了一位病理学家发表的一篇“结扎胰岛管能引起胰腺萎缩”的文章,他立即写道:如果把狗的胰岛管结扎上,再待其萎缩,能否分离出什么来治疗糖尿病呢? 班廷立即找到学校的米勒教授,当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米勒建议班廷:去多伦多大学,找麦克劳德教授。 麦克劳德是糖代谢方面的研究专家,第一次见面,麦克直接回绝道:你毫无研究经验,不要浪费大家时间了。 但班廷一直没有放弃,他太需要一个实验室了。经过几个月的周旋,麦克终于勉强同意班廷使用他的实验室,但期限是一个暑假。 想到班廷没有助手,麦克让自己的两个学生进行协助,但只过了几天,另一名学生走了,只剩下班廷和助手贝斯特两个人。 麦克给了班廷10只狗,详细告知了他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步骤,就把实验室交给了班廷和贝斯特。 刚开始,因为技术不娴熟,那10只狗,就有7只在切除胰腺和结扎胰岛管的过程中死亡。焦急不已的班廷,只好去市场再买来了9只狗。当时,动物实验管理条例还不完善,不然,班廷恐怕是不能继续研究了。 6、7月份的多伦多,是最热的季节,班廷和贝斯特在没有空调且湿热无比的实验室里,看着一条又一条狗死去,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力,让班廷感到无比绝望。 到7月底的时候,只剩下了2只狗,这时候,实验似乎开始出现了转机。 其中一只编号为410号的狗,胰岛管出现了明显的萎缩,班廷立即对其抽取提取液,并将提取液慢慢地,一次一次地注入到410号身体里,看着狗的血糖慢慢下降,班廷和贝斯特都激动地拍手大跳。 然而才过了一天,410号狗还是死去了。 最后,只剩下406号狗了,这只狗因为胰腺被切除,已经奄奄一息瘫在地上。班廷把此前抽取的提取液,注入到了狗的身体里。 令人惊喜的是,只过了一个小时,406号狗就站了起来。无比激动的班廷和贝斯特,马上牵着406号狗,拍照留作纪念。 可惜,这只狗在拍完照后,还是于当天去世了。 但是410号和406号狗的表现还是让班廷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接下来的两个月,班廷和贝斯特反复为10只糖尿病狗注射提取液,让其中一只狗活到了70天。但因为提取液不纯净,根本无法直接使用。 麦克劳德知道后,找到了生物化学家科力普。科力普经过反复实验,开发出“酒精纯化法”:他把猪胰腺捣碎后,加入酒精和水,三者混合后,再逐渐增加酒精,他发现,酒精达到了一定的浓度,胰岛素居然会直接掉出来。 1922年1月23日,一个患了严重糖尿病的14岁男孩汤普森,注射了纯化的抽提液。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过去了,汤普森明显比之前健康了很多。 由此,胰岛素终于研发成功,班廷也一战成名,多伦多大学还专门为他和贝斯特成立了一个医学研究所。 1923年,诺贝尔委员会授予班廷和麦克劳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班廷得知后,非常不满,他立即把自己所获的奖金,分了一半给贝斯特,并且当众说道:我的成功,离不开麦克劳德,也离不开贝斯特和科力普,这应该是属于我们共同的荣誉。 作为回应,麦克劳德也把奖金分了一半给科力普。他们四个人,印证了一句话: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创造出更多医学奇迹。而科学的道路,永远崎岖不堪,只有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制高点。 素材来源:《班廷的奇迹——胰岛素的发现》,王志均,《生物学通报》2007年第42卷 作者:柚白 编辑:剩草 #头号周刊##科普##历史# ![]() |
|
来自: 菌心说 > 《当代医学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