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百药之长(zhang)

 小柴胡汤 2022-08-01 发布于浙江

民间医家专门研究圣药
专业人士剖析附子经方

前言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大总结。

图片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载药365种,有毒的药物列为下品。附子虽为下品,《本经》却称其为“百药之长”。附子获得如此评价,说明附子虽然有毒也没能挡住我们的先人对它的探索,并认清了附子的真面目。

我们的先人探索附子的冒险、牺牲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现代人赞叹和学习。我们的先人在那条件极其简陋的年代就能取得如此医学成就,而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倍加珍惜,并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造福于全人类。

系统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系统论就是把事物视为一个整体。目的性、稳定性、动态性、有序性是系统的基本要素。控制是保证系统完整的手段。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是实施系统有效控制的必要条件。

钱老(钱学森)是我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首先提出要进行人体科学的研究。他说;“人体是开放的巨系统”。“中医是系统科学,是地地道道的尖端科学”。“21世纪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

图片

人体是完美的自组织系统,人的生命随时都处在系统的自主控制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系统控制出了问题,生理就会发生异常,其表现形式就是五花八门的疾病症状;恢复系统功能,与其相关的疾病症状都会自行消失。这就是系统科学对人生理病理的认识。

《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治已病,治未病”,“治病必求于本”。这“正气”就是人生命系统的控制力。“治病必求于本”就是要恢复和提高生命系统的控制力。《黄帝内经》的理论和方法就是系统科学在医学领域的古代版。

特征:

附子为“百药之长”就意味着其具任何药物所没有的特殊性;特殊之处就在于其对人生命系统有类似电脑系统恢复软件一样的作用;只要用了附子,生命控制系统的功能即可恢复正常,与此相关的疾病症状便没有了发生和存在的可能,治未病,也治已病。

图片

附子集“大药大毒“于一身,其大毒也正是大药的重要来源。“大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所炼丹药的专称。古代炼丹家炼丹大都用有毒的重金属而一无所成。古代医家用有毒的附子却炼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仙丹。

附子的经典应用:一是生品直接入汤剂煎煮;二是生附子用火炮后进入丸散,效宏力专而无毒性。

我们根据经典的附子应用原理,研发了新的附子炮制工艺,做到了无毒高效,可免煎直接服用。现代附子研究揭示:附子所含酯型乌头碱毒性剧烈。酯型乌头碱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乌头原碱。

乌头原碱无毒,而且是治病救人的重要成分,其作用是活跃垂体-肾上腺的功能。

图片

肾上腺所在区域叫“命门”,意即生命之门。也就是说,附子是开启人生命之门的钥匙。附子的现代研究为经典附子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了最好诠释。

运用:

《伤寒杂病论》,顾名思义,是把疾病分为伤寒和杂病两大类。伤寒的定义出自《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伤寒就是现在所说的感冒发热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伤寒以外的病症都称为杂病。疾病之所以分为伤寒和杂病,是因为预防和治疗各有侧重。所谓杂病,其所指是五花八门的疾病症状,其中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重大疾病。疾病的症状数量虽然众多,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系统功能失常。只要恢复生命系统的功能,疾病的症状会随之消失,对此多首经方都能奏效。

伤寒是由病毒和寒冷共同作用下引起的感冒发热等传染性疾病。以附子为主的经方能有效预防伤寒。如伤寒已经发生,必需另法治疗。“不过三日,汗法而已”,是内经治疗伤寒的不二法门。

根据古、现代医学理论,感冒发热是因感受风寒,免疫力急速降低,潜伏在呼吸道的病毒趁机活动的结果。发热是人体的免疫反应。“汗法”是顺势而为,促使抗体快速形成。出汗能调节体温,使热而有度,既能快速终止病毒活动,又不会因过热而伤害身体。

“不过三日”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发病初期,病毒势力尚弱,免疫力还没严重降低,细菌合并感染还未发生,治疗相对容易。一是方法,二是时机,二者需紧密配合,缺一不可。

普通感冒与流行传染性疫情的区别是,普通感冒过去曾经流行,其病毒每个人都已相识,病毒就在我们体内,因免疫力的制约而不会发病,当受寒使免疫力降低,病毒会趁机活动,感冒随即发生。

对于新型病毒,每个人初次相遇,免疫力低下者未受寒也会发病,其性质同属于伤寒,有效治疗与伤寒相同。汗法即经方以麻黄生姜为主的方剂。“一剂知,二剂已”,是古人汗法治疗伤寒效果的客观评价,对此我们有多年的实践所证明。

感冒发热和传染性疫情多由病毒所引起。病毒活动如果不及时被终止,就会导致合并细菌感染,治疗难度会成倍增加。汗法加时机治疗伤寒的最大意义在于能杜绝呼吸道合并细菌感染的发生,消除发生重症和危症的风险。不管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各种呼吸道传染性疫情,只要抓住汗法和时机这个关键,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获得战胜疾病的主动权。

特别强调时机的重要性:一旦有感冒的嫌疑,不用分别真假,立即采用汗法治疗,不过一天就能痊愈。错过有利时机,疾病性质发生变化,汗法的作用就会减弱,甚至完全无效,治疗难度和风险就会加大。汗法不需诊断辩证,重要药物家庭常备,能把感冒发热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按此行事,任何感冒和传染性疫情都不再对人类构成威胁。

所谓风热感冒,是把体质因素和感冒未得到有效及时治疗而发生的炎症与感冒相混淆。它模糊了感冒是免疫力低下,抵挡不了病毒侵袭的本质,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结果是坐失感冒有效治疗的良机,导致合并细菌感染的发生,以至发展为慢症、难症、重症和危症,直至丧失生命。

图片

谬误

现在医学的难题是背离了中医经典的结果。背离经典,是从附子的不当炮制开始。附子在四川首先人工种植;因为附子收获季节阴雨多湿,所以产地率先对收获的附子泡胆防腐存放,以便日后切片加工,切片后再行退胆。退胆是在水中反复浸泡,结果是退了胆,附子的重要成分也随之流失达九成以上。这样的附片事实上已是有名无实的废品。这种错误炮制还被认为是去除附子毒性的古法,由国家药典一直沿用到如今。

制附片失去了效用,经方就没有了灵魂,中医走入了迷途,温病理论因此而形成,并取代伤寒成为中医的主流。

经典理论:“百病皆因寒”。附子回阳救逆,治本又强身。

温病理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降火,损人害命。

现如今,伤寒和温病被认为是学术之争;真理何在?无人定论。

实际上是温病一通天下,经典只在口头。

为什么温病理论能一通天下?古经方能生附子直接入煎,现如今为什么不行?说穿了,是医疗职业化的需要。如果我们都按经典行事,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医生,甚至就不生病,医疗市场势必萎缩,医疗职业就没有了价值。

纠错:

附子大热,“阴虚火旺”者不宜,是近代对附子的一种解读。实践证明,有效治疗“阴虚火旺”非附子不行,此无可辩驳。这一点古人虽然没有明示,但那是客观的事实存在,在当时那个附子被普遍应用的年代,其真实效果就是如此,否则附子不可能被尊为“百药之长”。

附子适于“阴虚火旺”另外还有依据。中医药用附子是乌头的子根,藏医药用乌头的全草。藏医的乌头是清热解毒的药物。药典收载的蒙古族习用药材草乌叶,性平,能清热解毒。

综合中医、藏医和蒙医的附子(乌头)应用实践说明:用寒热药性解释不了附子的作用,治本而不针对症状才是附子的本质。这也是附子能被称为“百药之长”的真正原因。

“上火”被认为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于是,上火的机理与防治研究被列入了科技部2014年重大基础理论研究973计划。立项之初满怀信心,大张旗鼓,见诸于报端。时至今日,耗资1500万,历时8年却渺无音讯。究其原因,上火本身是个伪命题。项目虽未见到成效,却因当初一位重要人物的一句话,把铁皮石斛炒成天价。

中医经典没有上火的概念,只有热病一说。内经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上火一词出自汉以后的医案,久而久之,约定徐成,弄假成真。

近代的温病学把上火推向了极致,还被认为是对中医经典的重要发展,并成为中医院校的必修课,其影响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培养的人才成了中医的掘墓人。使历时悠久,举世无双的中医沦为本土的二等公民。

“阴虚火旺”是所谓上火的一种类型,认为“火旺”是“阴虚”的元凶。“温邪易耗伤阴液”是其理论依据,其错误在于把人体的水火关系与自然界单纯的水分蒸发相类比,忽视了自然界水在无限循环。

自然界的水是有限的,但我们永远也用不完,就在于它在天地间无限循环。水在人体的循环与自然界水的循环有所不同,他能进行适时自主调节,实现动态供需平衡,做到恰到好处。

附子的作用就是能够激活人体水自主调控系统的功能,使水火相互适应。可以说,只要用好附子,在肾和肾上腺没有发生器质性损坏的情况下,“阴虚火旺”的现象将永不发生。

便秘被认为是火大的标志,但清火并没有能治好过便秘。肠壁是摄入的水进入体循环的通道。在阴虚的情况下,肠壁尽可能输送更多的水分来保证身体对水的需求是正常生理功能。阴虚一旦消除,肠壁就不会超量吸收肠容物的水分,大便自会正常。

肝阳上亢被认为是一种真实存在。实际上,肝阳上亢也是把阴虚导致的病理现象张冠李戴。

炎症是所谓上火的另一种类型,认为炎症由热毒所致,用寒性中药清除热毒,炎症即可消失。现代生物学研究确认:炎症是免疫力低下,导致致病微生物活动的结果。药物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活动,可以消除炎症。提高免疫力是预防和治疗炎症的最好方法。

中药现代研究发现:植物类中药大多具有抗菌性。其中,有寒性也有温性。中药治疗炎症是抗菌性的作用,并且温性的大蒜抗菌效果比寒性药物好得多。同时对胃肠道和呼吸道炎症有特效。

结论:

以附子为主的经方能预防和治疗各种炎症,原因是附子恢复了人正常生理功能,提高了免疫力。

以上说明,经典就是经典,丝毫不能怀疑。只要我们坚守中医经典的精髓,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不但医学的难题都能得到解决,而且人类的健康将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北京圣芝堂中医研究院吴广庆

2022-4-5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