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儿童抑郁症?

 新用户7261osYC 2022-08-02 发布于陕西

儿童的健康发展不仅仅指身体上,还包括幼小的心灵上。我国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偏于年轻化,也就是说抑郁症不是成年人的专利、不光是在成人之中蔓延,儿童也是会发生抑郁症的。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别让自己的小孩年纪轻轻就患上了抑郁症。

1、什么是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Childhood depression),美国精神病学会编《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改名为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是抑郁症的一种,专指发生在儿童(一般指12岁以下)身上的抑郁症。在美国,每40名儿童中约有1名儿童患有儿童抑郁症。在10岁以下的儿童当中,男孩患儿童抑郁症的情况明显更为常见。有调查显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抑郁情绪和症状使其成人期患抑郁的风险增加2-4倍。也有调查显示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6个月到1年的患病率可能在2%-5%。然而,男性和学龄儿童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和青少年。2014Sibeoni等人报道的数据表明儿童抑郁症的发病率为2.5%,而且在6~12岁时发病率与性别无明显相关

2、病因

(1)遗传因素,抑郁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儿童,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若父母患抑郁症,则儿童首次发生抑郁症的时间,比一般儿童更早。

(2)家庭因素,儿童抑郁与母亲有关,而与父亲似乎关系不大,母亲如果心理控制力较差,对孩子的接纳度较低,常常将各种愤怒、不满或抱怨归于孩子身上,那么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症,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大多数患抑郁症的儿童,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或虐待,心情压抑,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有些孩子由于家长期望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使孩子无法承受,从而情绪不佳。家庭不幸,父母经常吵架,父母婚姻出现问题,亲人(父母或其中一方)分离至少一年,单亲孩子,来自混乱或冲突家庭的儿童、滥用酒精和吸毒的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抑郁症的风险更高。
    (3)社会因素,不良成长环境与重大生活事件刺激,都有可能诱发儿童抑郁症。例如孤儿、转学、过早寄宿易引发抑郁症等。有些孩子由于生活十分单调,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思想闭塞,情绪压抑,否认忧伤、喜悦、痛苦或欢乐,都无法充分发泄。而心理上承受沉重负担,认为这一切无法挽回,因而意志消沉。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差,与同学老师的冲突、受到批评指责等不愉快的生活事件都是引发儿童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而孩子在童年早期遭受过多负性生活事件以及亲子关系差所造成孩子的抑郁人格,也易引起孩子抑郁。

天性胆小、内向、拘谨的孩子尤其不适合寄宿制,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双亲的呵护。这时如果父母送他们上寄宿制幼儿园,就容易使他们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全感。所以,即使要送孩子去寄宿制幼儿园,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否则,有些孩子很可能因为寄宿生活产生被父母遗弃的极端想法,埋下抑郁症的种子。

(4)大脑神经递质紊乱

抑郁症是神经递质出了问题,是一种有物质基础的疾病。五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组成了神经递质,它们就是传递大脑信号的化学物质。一旦这种物质不平衡,便会在我们的情绪调节方面产生问题,你就常常会感觉情绪低下,总是想努力地调整过来,但就是调不过来。所以,我们平常说的抑郁症其实就是你自己的情绪调节出了问题。正常情况下,我们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休息一下就可以调过来。但如果情绪调整半个月都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就说明你可能患上了抑郁症。所以,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疾病,它也是一种生理疾病!

3、儿童抑郁症的常见症状?

很多时候,儿童抑郁症常被当作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情绪和心理变化,其实,儿童抑郁症表现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而以儿童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快乐"。

抑郁症孩子一般有两种表达形式:外向型症状和内向型症状。前者是以扔东西、发脾气、烦躁不安等为主的"不安定状态",让人难以和"抑郁"联系在一起;而后者则不爱与人交流、独自发呆,甚至对游戏缺乏兴趣,如果不受重视,也很容易被忽略。

同时因人而异,也可能存在食欲变化——食欲增加或下降;睡眠变化——失眠或嗜睡;持续感到悲伤或无助;难以集中注意力;疲劳和精神不振;感到无用或内疚;思维或集中力缺损;对拒绝的敏感性增加;易怒或愤怒;身体不适(例如胃痛、腹痛与头痛),并且普通的治疗无效;在家里或与朋友进行活动中,在学校或课外活动中,或在涉及到爱好或其他兴趣时,身体功能减退;社交退缩;萌生死亡或自杀想法;声音爆发或哭泣等。

同时因人而异,伴有学习成绩下降了;每天睡眠时间充足,但还是很累;自我评价毫无价值;没有收到同伴的邀请,也不介意;拒绝有趣的计划;每次谈话都觉得紧张;快乐的回忆不会让孩子高兴;似乎比平时哭得更多;不想被安慰(一个沮丧的孩子可能会远离你伸出的肩膀,因为他知道这不会让悲伤消失);似乎漠不关心;有了新的饮食模式等。

未成年时期的抑郁障碍多起病隐匿,不仅患者的监护人和教育者无法察觉,就连患者本身也蒙在鼓里。这些未被识别的抑郁情绪或已经符合病理的抑郁症状可能会潜行漫长的岁月,直至作为成年期的抑郁症诱发因素。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共病率很高。很少发现症状仅仅符合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诊断标准的个体。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与其他DSM定义的综合征的共病概率,高于许多其他儿童精神疾病;与对立违抗障碍有最强的重叠。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不仅共病发生率高,而且共病的范围很广。通常这些儿童具有广泛的破坏性行为,以及心境、焦虑,甚至孤独症谱系的症状和诊断。

   4、诊断标准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F34.8),美国精神病学会编《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 

     A.严重的、反复的脾气爆发,表现为言语(例如,言语暴力)和/或行为(例如,以肢体攻击他人或财物),其强度或持续时间与所处情况或所受的挑衅完全不成比

    B.脾气爆发与其发育阶段不一致。

    C.脾气爆发平均每周发生3次或3次以上

    D.几乎每天和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脾气爆发之间的心境是持续性的易激惹或发,且可被他人观察到(例如,父母、老师、同伴)

      E.诊断标准A-D的症状已经持续存在12个月或更长时间,在此期间,个体从未连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没有诊断标准A-D的症状。

       F. 诊断标准AD至少在下列三种(即在家、在学校、与同伴在一起) 的两种场景中存在,且至少在其中种场景中是严重的。

       G.首次诊断不能在6岁前或18岁后

       H.根据病史或观察,诊断标准A-E的症状出现的年龄在10岁前

       I.从未有超过持续1天的特别时期,在此期间,除了持续时间以外,符合了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全部诊断标准。

注:与发育阶段相符的情绪高涨,例如遇到或预期到一个非常积极的事件发生,则不能被视为躁狂或轻躁狂的症状。

       J.这些行为不仅仅出现在重性抑郁障碍的发作期,且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例如,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分离焦虑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

     此诊断能与对立违抗障碍、间歇性暴怒障碍或双相障碍并存,但可与其他精神障碍并存,包括重性抑郁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若个体的症状同时符合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的诊断标准,则只能诊断为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如果个体曾有过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则不能再诊断为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K.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或神经疾病。

 5、鉴别诊断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临床表现必须仔细地与其他相关疾病,尤其是儿童双相障碍的表现进行区分。与表现出典型的(即发作性的)双相障碍的儿童相比,他们具有慢性、持续性的易激惹特征,实际上,将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加入DSM-5,就是为了考虑到对这部分儿童的恰当诊断及治疗。

有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儿童不应有符合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应诊断为双相障碍。如果儿童症状符合对立违抗障碍或间歇性暴怒障碍,同时符合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诊断标准,就应只给予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诊断。就像之前指出的那样,如果症状只出现在诱发焦虑的背景下,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强迫障碍儿童的例行程序被打扰时,或在重性抑郁发作的背景下,则不能诊断为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6、诊断特征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慢性的、严重而持续性的易激惹。这种严重的易激惹有两个显著的临床表现:首先是频繁地发脾气这些发脾气通常是对挫折的反应,可能是言语的或行为的(后者体现为对财产、自我或他人的攻击)。这些情况的发生必须是频繁的(一般每周三次或以上)(诊断标准C),至少持续一年,至少在两个不同的情境(诊断标准E和F),例如,在家里和学校,而且必须与发展阶段不适应(诊断标准B)。其次表现为在重度发脾气的期间,存在慢性、持续性的易激惹或发怒的心境儿童所特有的易激惹或发怒的心境则必须存在于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几乎每一天,而且能被处境中的其他人观察到(诊断标准D)。
7、发病与病程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持续性抑郁障碍的诊断要求抑郁或易激惹的心境持续至少一年。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起病必须在10岁以前,且发育年龄在6岁以下的儿童不适用该诊断。该障碍的表现是否只出现在这样的年龄限定范围内,尚且未知。因为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症状可能随着儿童的成熟而改变,所以该诊断的使用应限制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并且有效性已经建立(6-18岁)。与年龄相关的变化也能区分典型的双相障碍和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青少年期之前,双相障碍的发生率普遍很低(<1%),到成年早期呈现稳定增长(1%-2% 的患病率)。在青少年期之前,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比双相障碍常见,随着儿童进人成人期,该疾病的症状变得不常见。

8、家庭社会功能受损

那些在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中所见的慢性、严重易激惹,既与家庭及同伴关系的严重破坏有关,又与学校表现有关。由于极低的挫折耐受性,这样的儿童往往难以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他们经常无法参与健康儿童热衷的活动他们的家庭生活受到情绪爆发和易激惹特性的严重破坏而且他们难以建立和维持友谊。


什么是情绪?

 抑郁与痛苦

一首关于抑郁症的诗视频

精彩回顾:
1、5-羟色胺综合征与恶性综合征如何鉴别诊断?
2、为什么说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
3、如何有效的治疗失眠症?
4、如何判断手机成瘾?
5、手机成瘾怎么办?

喜欢,请点赞“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