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专栏-李克富|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王明鹏 2020-03-26

编者按:李克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行业领军人物,新阳光研究所创办人,出版《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行走中的思想》《自由的联想》等近十本专著。李老师“后现代思维”可谓拍案叫绝,不由你不被敲打的“痛并快乐着”,现承蒙李老师同意,编发其生活心理随笔,以飨读者,相信朋友们受益无穷!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文 | 李克富


最近学会了抬头走路。

昨天上午,大老远就见迎面走来的一男士面熟,想起是好几年前的一位求助者,他当时是带儿子找我咨询的。

我目不斜视装作没看见,是他先打了招呼,我当然得礼貌地回应了。

请注意,我的做法不是傲慢,而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在咨询室外见到求助者,绝对不主动,只是在对方打招呼时回应即可。这当然是出于对求助者的保护啦。

他问:“还记得我吗?”

我说“当然记得”,还说出了他的名字。

很自然地,就说起了儿子,说现在听话多了,正上初三,成绩还是很差。

那是个让我始终难以忘记的孩子,被父母带着见我时才8岁,刚上三年级。

实在没想到几年之后,父亲能够对他做出如此积极的评价。

调出当年的咨询记录,所附的一封电子邮件显示时间是2011年8月,当时这位父亲给我描述的内容部分如下:

在学校,和同学打架是常有的事,几次因为伤害了同学而被家长找到家里。有一次被高年级同学打了,结果他就拿着凳子跟人家拼命,被老师夺下后又咬老师,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不正常,都躲着他,后被建议休学。

在家里几乎每天都会莫名其妙地暴怒。除了用脏话骂人,还经常对母亲动手,有几次都把母亲的脸打破了,摔东西更是家常便饭。

按照预约,几天后我们见面,记忆中这孩子除了有些内向或木讷外,似乎没有什么异常的,倒是父亲在我面前不停地说啊说啊!

其实我们就见了这一次面,我对他的深刻印象是接下来的事件造成的。

大约两年后,我参加了一次学术讨论,主题是关于亲子关系的。已经记不清为什么我会提供那封电子邮件,只记得我是用投影并读给各位专家听的。

在讨论过程中,一位精神科医生说:“根据这封邮件提供的信息,完全可以诊断这个孩子患有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我当时懵了,因为这个名词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会后询问,对方告诉
我,这是在刚刚颁布的DSM-5中新加入的,英文叫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后来我就查阅资料,看到了关于这一障碍的诊断标准,仔细地与邮件中那位父亲所描述的内容对比了一下,真是符合啊!

今晨我就想,如果在那位父亲找到我之前就知道了这种障碍,又会如何对待这对父子?在昨天见面时,他又会告诉我什么?

头脑中有了这个病的名字,又有了如此明确的诊断标准,再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就怀疑是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了,估计我会毫不犹豫地转介。

结果呢?我没有系统地跟踪,不便多说。

如此干脆地把自己认为解决不了的求助者予以转介,按规则我当然没有错,但近来又总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内心有份愧疚隐隐约约。

我缺少什么呢?
 
附:

当一个儿童有以下症状,至少12个月时,可诊断为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美国精神医学会,理解DSM-5精神障碍,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3-64页):

·严重而频繁的大发雷霆,例如,言语暴怒和对人身或财产的躯体攻击。

·脾气的爆发与儿童的发育阶段不匹配。

·脾气爆发每周3次或更多。

·几乎每天都易激惹或愤怒,脾气爆发和愤怒的心境出现在两种不同的情境中。例如,在家里,在学校,以及与朋友在一起。

在有脾气爆发和愤怒心境的同一年内,儿童不能3个月或长时间连续没有这些症状。症状不是由于毒品、药物或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父母应认识到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一些症状可能看起来像其他障碍的症状,例如,抑郁、双相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一些有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儿童还会有第二种障碍,例如,注意力或焦虑方面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