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母寒润,止治实火|知母

 小柴胡汤 2022-08-0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知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习称“知母肉(光知母)”,晒干。


知本草,学中药


知母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草类上品,又名蚳母,连母,蝭母、貨母,地参等,述其“生山上,叶如韭”、“开青花如韭花”、“得黄檗及酒良,能伏盐及硼砂”;谓其功“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图片
图片

▲知母在《本草纲目》中的摘录


性状鉴别


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以河北、山西产量大,又以河北易县产品质量为优,习称“西陵知母”,为传统“地道药材”。


基源考查


根状茎粗0.5-1.5厘米,为残存的叶鞘所覆盖。叶长15-60厘米,宽1.5-11毫米,向先端渐尖而成近丝状,基部渐宽而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没有明显的中脉。花葶比叶长得多;总状花序通常较长,可达20-50厘米;苞片小,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渐尖;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花被片条形,长5-10毫米,中央具3脉,宿存。蒴果狭椭圆形,长8-13毫米,宽5-6产毫米,顶端有短喙。种子长7-10毫米。花果期6-9月。

图片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百合目 Liliflorae

百合亚目 Subordo Liliineae

百合科 Liliaceae

吊兰族 Asphodeleae

知母属 Anemarrhena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知母


炮制方法及成品性状


知母: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盐知母:取知母片,照盐水炙法炒干。

不规则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色,可见少量残存的黄棕色叶基纤维和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切面黄白色至黄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图片

▲知母

盐知母形如知母片,色黄或微带焦斑。味微咸。

图片

▲盐知母


药用价值及综合利用


知母中含有皂苷类、双苯吡酮类等多种有效成分,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目前较被关注的是皂苷类成分, 其中知母皂苷A-III和B-II在抗老年性痴呆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知母皂苷A-III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可成为较好的抗癌药物或先导化合物, 因此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

知母皂苷A-III为螺甾烷醇型甾体皂苷,结构特点为C25绝对构型为S型,又称L型。

图片

▲知母皂苷A-III


沈师临床体会摘录


图片知母清热是配伍药

知母既有滋阴清热功效,又有清热解毒功效,是介于石膏、黄柏、生地之间的药。古人常将知母与石膏或黄柏或生地同用。白虎汤、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都是中医最基本的方剂,知母都是臣药、配伍药。石膏清热生津而不解毒,与知母配伍,清热生津之力得到加强;黄柏清热解毒而不滋阴,与知母配伍,加强了清热解毒功效;生地滋阴清热而不解毒,与知母配伍,加强 了滋阴清热功效。可见古人是将知母作为臣药对待的,是用来加强君药功效的。

图片关于知母的苦、寒

知母性味苦寒,但临床应用并不太苦也不太寒。这是配伍的关系。知母加强了石膏的寒,加重了黄柏的苦。如与生地同用就不苦,与甘草同用就不寒;并且平衡桂枝的热性还不够有力。


知母、黄柏古代之争


元代朱丹溪提出了 “阴不足,阳有余” 的观点,并制定了大补阴丸的名方。明代赵献可和张景岳提出对于阴虛火旺之人,只可补水养火,不可苦寒直折的观点,反对使用知母、黄柏,认为知母、黄柏是苦寒直折之品,能够损肾。


其它


性味与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编辑 | 持朝

药材 | 华润江中饮片

声明

本文仅做学习交流使用,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非专业人士请勿以身试药。

图片

[1]宫喜艳,常丽静,李明月,韦花花,陈新.知母有效成分含量与其性状相关性及药材等级标准的研究【J】.中药材.2021(03):567-573

[2]王满恩,赵昌. 饮片验收经验[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1.

[3]刘艳,卢东旭,高云龙,张晶,王师姑,修丽欣,匡海学,杨炳友.知母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21(06):1370-1374

[4]沈丕安编著. 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07.

[5]范崔生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编. 中药鉴定学通论 方法·应用·图谱 上[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9.    

[6]范崔生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编. 中药鉴定学通论 方法·应用·图谱 下[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主编. 中药材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10.

[8]金世元主编.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11.

[9]翁丽丽,陈丽,宿莹,许天阳.知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吉林中医药.2018(01):90-92

[10](明)李时珍著. 本草纲目[M]. 武汉:崇文书局, 2008.05.

[11]姚廷芝,董维光主编. 中药真伪经验鉴别[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08.

[12]徐国钧等主编. 中国药材学 上[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10.

[13]徐国钧等编著. 中国药材学 下[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10.

[14]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 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08年版[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2.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