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桃李庭芳 2022-08-02 发布于河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学习抒情素材集锦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 李茹
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才能打动人心。千万不要无病呻吟,让人读后产生厌恶之感。
——题记
学习抒情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抒情的表达方式。如何把这种表达方式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呢?今天我们就从课文中来学习这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主要从“主题阐释”“素材展示”“素材分析”“适用话题”四个方面来进行解读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阐释】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新课标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之一就是“作文贵在有真情实感。”这些经典语句无一不告诉了我们“情”的重要性。面对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我们或喜悦,或悲伤,或愉悦,或惆怅……因此我们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学会拿起自己手中的笔来抒发真情实感,用那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叩击读者心扉,让自己的文章最具内在的魅力。
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主要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记事抒情(融情于事)、议论抒情(融情于理)
素材展示之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一般情况下语言比较简洁明了。
片断一: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荷叶 母亲》
【素材分析】
本段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语言简洁生动,抒发了母爱的纯洁与无私。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母亲”比作荷叶,“我”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珍爱与庇护,结尾句“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运用反问,强调母爱的重要性——庇护子女、荫泽后代。读后让人不免想起孟郊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游子吟》)的诗句。
【适用话题】母爱、亲情、关爱、呵护……
片段二: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素材分析】
本段用极其简洁的语言,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以及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后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决心,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增强了表达效果。
【适用话题】祖国、山河、民族精神、信念……
片段三: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 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素材分析】
本段采用了变换人称的方法来直接抒情。这是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为了抒发自己对李公朴先生被杀之后的强烈的愤慨之情,作者采用了变换人称的方法进行,将人称由“他们”转换为“你们”,直呼特务们,并怒斥他们,痛快淋漓,浩然正气充乎天地间。
【适用话题】爱国、勇气、生命、信念……
 
片段四: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了,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什么,北大。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不是几经长成婷婷少女、就要度过自己16岁生日了吗?但平时常在嘴边的歌这会儿全都沉默了。我望着陌生而又熟悉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
——《十三岁的际遇》
【素材分析】本段采用了呼告的方式来直接抒情。两年的时光,作者在北大这个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北大让作者重新认识了自己和世界,更激活了作者心中的梦想,在北大老师的谆谆教导下自己从幼稚走向成熟。于是连用两个反问句更加有力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感激之情,依恋之情,热爱之情,赞美之情,爱戴之情。
【适用话题】感恩、母校、梦想……
片段五: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有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到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最后一课》
【素材分析】
本段采用内心独白的方法直接抒情。也称“直陈肺腑”法。当小弗郎士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弥足珍贵。于是就用“直陈肺腑”的方法将这种后悔、懊恼、埋怨自己不好好的学习的感情发泄了出来,做到了具体细腻、真实可感。
【适用话题】悔恨、责任、担当……
素材展示之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片段一: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素材分析】
本段运用了间接抒情中之“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对田野、绿芽、冬水等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浓厚气息,但是也隐含着对生命的感悟,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读完之后,一种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看似处处描摹景物,实则处处充溢着作者莫怀戚的情感,正所谓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文浑然天成。
【适用话题】生命、春天、自然、和谐……
片段二: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土地的誓言》
【素材分析】
本段运用了间接抒情中之“借物抒情”的方法,所谓的“借物抒情”,也可以说是“融情于物”,即文中的每一个“物”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就像本段中作者借助 “白桦林”“蒙古狗”“高粱、豆粒、山雕”等富有关东气息与特点的事物,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强烈的思念与炽热的爱恋之情。
【适用话题】思乡、回忆、故乡……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
【素材分析】
本段运用了间接抒情中之“借事抒情”的方法,即“融情于事”,在这里,作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刻画了韩麦尔先生用全身力气写下“法兰西万岁!”为所有人上了真正意义的“最后一课”,流露出韩麦尔先生对敌人的无比愤恨,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依恋以及所表现出的内心的痛苦之情,震撼每个心灵!
【适用话题】爱国、责任、担当……
片段四: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走一步,再走一步》
【素材分析】
本段运用了间接抒情中之“议论抒情”的方法,即“融情于理”,一般情况下在文章的结尾,通常采用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表达作者的看法,点明文章的主旨。就像本段在文末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啊!
【适用话题】目标、挫折、信念、困难、成功……
方法总结:
抒情,分为直接把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可分为:内心独白(直陈肺腑)法、变换人称法、巧用修辞法(比喻、反复、呼告、排比等);
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记事抒情(融情于事)、议论抒情(融情于理)
结语:
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广潜曾说:“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这就是说在写作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感情是文章飞腾的翅膀。巧妙地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产生更为强大的感染力,会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界中去,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总之,学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技法,一定会使文章更上层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