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茹:跟李老师学作文:《为家人写小传》写作指导

 桃李庭芳 2022-08-02 发布于河南

跟李老师学作文:《为家人写小传》写作指导

——八上第二单元《学写传记》写作实践二备课小记

文/李茹

努力提升自己,永远比仰望别人更有意义。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认识他人中提升人生的境界。

——题记

《为家人写小传》是八上第二单元《学写传记》写作实践二的练习内容,原题为:你和家人朝夕相处,但是你知道他们的生日、爱好和经历吗?请为你的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如何写好这个题目呢?写作前先做好下列工作(写前准备内容)——

1.确定传主:选择有书写冲动的传主;选择有闪光点的传主;选择材料丰富的传主。

2.搜集资料:尽可能了解传主各方面的资料,可通过查档案、寻踪问迹地考察、现场采访等,对传主进行具体、深入的了解。

3.资料整理:分类、归纳、总结资料,去粗取精,依据事实对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做到褒贬分明,切合现实。

具体写作时,注意点面结合,繁简得当,叙议合理。切忌记流水账式的长篇大论。具体指导如下——

首先,对写前搜集的传主资料进行选择和分析,同时确定写作中心。再围绕中心选择与组织材料,写出人物个性和风貌,切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母亲小传》小作者用小标题(“儿时轶事”“创业艰辛”“三口之家”“良师益友”)的方式深情地记述了母亲的生平经历。将笔墨着重放在一些典型的,特别能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事件上,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好强、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等优秀品质。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符合人物传记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温馨提醒:同学们千万注意避免出现以下情况:只是罗列材料,事无巨细,芝麻豆子摊一堆,没有一条线索来贯穿,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这样写小传是不成功的。

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不缩小,不编造。传记作品要完全真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重要细节。一个细节的失真就会动摇全篇传记的价值,更不要说重要情节了。但这并不是说,撰写传记要照葫芦画瓢,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人物的一颦一笑都毫不遗漏记录下来。恰恰相反,要有重点、有详略,要选取那些与人物生活、思想、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事件和情节来写。比如,《爷爷小传》从“童年”“青年”“老年”三个方面,按照时间顺序来行文,对于童年时抓住“酸涩和贫困”(次详),对于青年时,抓住“不惧艰辛、决然改善家庭生活的往事”(详写),而对于老年时则抓住“有滋有味”(略写),这样安排既突出人物重点活动,又能使文章详略安排得当,让人读罢文章,对“爷爷”的印象尤为全面深刻。请欣赏其中的片段——

爷爷的青年

爷爷在艰辛与贫困中长大成人了,和其他农村青年一样,爷爷在破旧的老屋中迎娶了我的奶奶。那时,计划经济的枷锁紧紧地套在人们的脖子上,贫困的日子一天天划过,生活看不到一点光亮。尽管爷爷奶奶辛勤劳作,家里依旧入不敷出,日子就像人们的衣服,灰溜溜的。穷则思变,为了养育几个孩子,爷爷偷偷地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所以,那咸咸的萝卜条里偶尔会有点油星。

(把“入不敷出”的日子比作“灰溜溜”的衣服,比喻通俗、形象。“依旧”一词用语准确,深刻地表达了爷爷在特殊年景中的无助和无奈。)

正当人们感到生活极度沉闷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扫过中华大地,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爷爷勤快,头脑灵活,很快我们家就脱贫致富。爷爷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盖起了一座大瓦房,为庆贺乔迁之喜,爷爷还特意雇了一场电影呢!

日子虽然越来越好,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仍还是镜中月梦中花。供养几个儿女成长上学,生活虽然很紧巴,但没多少文化的爷爷还是咬牙供几个孩子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这是爷爷觉得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情。(青年的爷爷依旧“艰辛”“贫困”,但爷爷“勤快”“头脑灵活”,家庭情况改观不少。详写。)

为了将人物写得形神兼备,也可以适当地作些文学渲染,如《邓稼先》中的多处描写大漠,写作者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自然使文章读起来更充满情味。同学们给父母写传记一定要带着感情去理解和认识他们的经历,在客观的讲述中传达对父母的认同和敬爱之情。当然这些渲染又是必须符合人物身分和性格的。

希望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写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