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七讲 鬼国与日本古文化(下)

 陈之秀 2022-08-03 发布于北京

4)考古遗迹
日本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称绳纹文化,处在原始社会阶段。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上限约为公元前8000年,但有的学者认为不超过距今约5000年;下限各地不同,大体在前3世纪或稍后。可分早、前、中、后、晚5期。有不同类型。

石器有打制镞、铲、枪、锥和斧等,磨制有斧、棒、盘等。以打制为主。

后期还没有农业,晚期有碳化稻米和印有稻壳痕迹的陶片。

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早期始有弓箭。在千叶县加茂、青森县是川、滋贺县滋贺里等遗址里,都发现了木弓。箭头以石、骨角制成,分无铤和有铤两种,后者仅流行于后、晚期。石枪不普遍。

鱼叉和鱼钩用兽骨、鹿角等制成。鱼叉安木柄,中期以后,东北地区流行“离头叉”,叉头穿绳索,射中后与柄脱离,以绳索收回。石制或用陶器碎片制成的网坠,说明已使用鱼网。在千叶县的加茂和检见川等遗址中还发现独木船的遗存。

食用后的贝壳与兽骨、鱼骨等弃掷在村落、房屋附近,形成贝丘。最大的1万平米,厚3米以上,房屋废址和墓葬往往埋没其中。

年代最早的是“隆线纹”和“爪形纹”陶器。多泥条盘筑,呈黑褐色或茶褐色。早期的陶器都属炊器(“深钵形器”),敞口、尖底,前期变平底。后、晚期有高脚杯、带流壶和香炉形器等,器形复杂,超出实用范围。

从后期到晚期,各地普遍流行拔牙的风俗,不分男女,都在青春期进行,推测是被接收为正式氏族成员时的一种仪式。与大汶口文化特征相同。

在日本各地均出土过绳文时期(约1万年前至3000年前)制作的“土偶”(陶俑),初期只是在陶板上雕刻着人眼和肚脐等,以后又有具象或抽象表现人体的。它们中最早的爱媛县黑岩岩阴遗址出土的七件土偶,碳14测定为距今12000年。这些绿色土偶高约5厘米,没有面孔,只用稚拙的线条刻画出乳房和腰身。这些陶俑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均为女性,而且是非写实的,乳房、腹部或生殖器部分被格外夸张、强调,有的还表现为妊娠状态。它们的另一个特征是都有损毁,而且显然是被有意损毁后,分散丢弃在各处。有学者认为,这反映了当时日本人“死与再生”的观念。

在《山海经》中同样可以找到类似的记载。如:《大荒西经》说“有种鱼半身不能动,颛顼死了就又苏醒了。”内蒙古白音长汗兴隆洼文化一座房址中出土一尊石雕人像,隆起的腹部证明是一裸体孕妇像;河北滦平县金沟屯后台子遗址出土了6尊裸妇石雕像,多数有隆起的腹部;赵宝沟文化辽宁喀左东山红山文化遗址内出土了20多件陶塑制品,多为人身肢体部位的残块,还有两件残损头和右臂的裸体孕妇塑像。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积石冢中也出土有一尊缺损头和右下肢的裸妇陶塑,当与这种观念有关。

绳纹文化后、晚期在日本东北地区有用石块堆砌的石棺墓。早、前期都为屈肢葬,中期后,直肢渐多。出现幼儿瓮棺葬,多埋在房屋入口处,成人瓮棺葬出现在后期的东北地区,但是二次葬。晚期有将骨殖盘叠成正方形的,称“盘状积集葬”。在日本爱知县渥美郡田原町吉胡贝冢中发掘出土的遗骨为“屈肢”,即将死者手足关节折叠起来埋葬。此外还有所谓“抱石葬”,就是把石头压在死尸的胸腹或腰部。还有的死尸头部被套上了陶瓮。一般认为,这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这些做法仿佛是要镇压住死者的灵魂,防止死者再生返回人世。而中国远古时期墓葬中也发现了许多这样的屈肢葬式,如裴李岗文化水泉遗址M3119件随葬品全部放在头和胸部;彭头山文化墓葬有屈肢葬和瓮棺葬;顶狮山文化墓葬中除仰身屈肢、侧身屈肢和俯身屈肢外,还有蹲踞葬和肢解葬;其意义应当是相同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