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变天:无人阻止的悲剧

 激扬文字 2022-08-03 发布于四川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登皇位。同月,一代名臣于谦冤死。

(1)石亨恩将仇报

英宗被幽禁在南宫,做着太上皇,但他的儿子仍然是皇太子。然而,明朝早已不是禅让的上古之世,景帝也只是个凡夫俗子。他的儿子当然应该是太子,这种想法一直占据着他的心灵。于是投机者看到了这个好机会。景泰二年(1451年),指挥佥事黄竑杀害他的庶弟广西思明府致仕知府黄[插图]一家四口,被官府追捕,他灵机一动,派人到北京叩阙奏上《永固国本疏》,首先提出更换太子的建议。景帝看到这一奏疏,惊叹“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并且给他加官晋爵,让他来到北京居住。接着,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二十日,景帝册立皇妃杭氏为皇后、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同时废皇后汪氏,改封原皇太子为沂王。但朱见济被立一年零七个月就死了,景帝赐给他“怀献”之名。从此,皇权中就有一些不安稳的因素,那些敏感的官员,像礼部郎中章纶、御史钟同等人,都上奏提议复立沂王。景帝当时不过27岁,妃子又众多,当然不想把皇位的继承拱手让给其他人,对章纶诸人的奏议也就大动肝火,把上奏人统统投进监狱。不过,景帝不是宋高宗,他不会让皇兄死在他乡,因顾念兄弟之情,所以对英宗父子实在下不了毒手。因此,皇位继承人始终是个问题。

于谦更不同秦桧,他是一个典型的以国家、人民与道义为已任的儒者。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他不同意皇帝的意见。他先是以辞兼官双俸的婉转方式表示了对易太子的赞成。怀献太子死后,于谦极力主张再立沂王。从此,景帝对他也不像以往那样信任。景泰三年(1452年)易太子后,景帝就将他的亲信旧臣曾任郕王府长史的南京礼部尚书仪铭调为兵部尚书,名义上是协助他处理事务,实际是监督他。

于谦为人正直,做事不避嫌怨,只为国计,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在他得罪的人中,石亨、徐有贞就是靠踩着他的尸骨爬上了权力的巅峰。

石亨本是于谦荐拔的将领。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石亨得封世袭武清侯,而功勋高的于谦仅得加衔少保。石亨心中有愧,又觉得于谦这样做不利于他冒功安排亲朋好友,便上疏请授给于谦之子于冕一个官职。但是于谦并没有感谢之意,而且还痛斥道:“国家多事,臣子又不得顾私恩。且亨为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对于于谦的批评,石亨不感愧疚,反而痛恨起于谦来,与此同时,石亨掌管京中军务,想要大做文章,由于于谦而不能进行,因此更加痛恨于谦。都督张[插图]、太监曹吉祥等也都痛恨于谦。群小很快勾结在一起,日夜筹谋算计于谦。徐有贞原名 ,本是一个投机家。正统十四年(1449年)倡议南迁受阻,因此多年没升官。他于是借机开始攀附达官贵人。徐有贞送给大学士陈循一条玉带,陈循就到于谦面前替他求官国子监祭酒。于谦觉得徐有贞还算是个人才,对他倡议南迁之事没放在心上,于是在景帝面前举荐他。当时徐有贞仍名 。景帝对于谦说:“徐 倡议南迁,尽管有些才气,但心术不正,让他做祭酒,恐怕要把后生秀才都教坏了。”于谦磕头谢恩。徐有贞看事没成,以为是于谦做了手脚,因此怀恨在心。事后,陈循劝他改名为有贞,将以前的不光彩事抹掉。

(2)英宗复位,于谦遇害

于谦不阿君,不树党,又不避嫌怨,得罪了不少人,连他的亲信部下都十分害怕与他有关系而遭到怨恨。兵部右侍郎王伟在二年内由七品小官直升为从二品的大臣,是于谦一手提拔,却上疏密奏控告于谦的过失,以此来与于谦脱离关系。

对于潜在的危险,于谦有所认识,但他敢于承担由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他并不畏惧死,只要能够“上以黼黻皇猷,下以润泽生民”, “生有益于时,死有闻于后”,生与死,又能怎样?

无奈景帝在生育上不如皇兄成功。他十分着急,整天沉湎于女色,龙体越来越坏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间的大祀天地典礼,景帝已无力去主持,便委托给武清侯石亨。石亨接受皇命后,猜测皇帝将会一命呜呼,心中十分高兴,在典礼完成之后,便与人商量发动政变,让英宗登基。

于谦也即时得知了景帝的病情,但没想去投机。他与大臣们请求复立沂王,这样既不使皇帝伤心,又可顾及政治稳定。但是,景帝像所有的帝王一样,专注于皇权,至死不放手。于谦知道石亨等人的阴谋,以他的地位与权力,只要稍加部署,就足以粉碎这场阴谋,但是,于谦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其中一主必死,不符君臣之道,如果英宗死,景帝也会死,那么皇位继承人又是大问题。景帝没有后嗣,按立嫡立长的法则,必定由英宗的儿子继位,这样,于谦与嗣君在政治上必然势不两立。所以,对石亨等人的阴谋,于谦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

景泰八年(1457年)二月十一日,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政变,拥立英宗复辟帝位,于朝班中逮捕王文、于谦等人。十三日,廷审,诬陷于谦、王文图谋迎立襄王。王文严辞驳斥说:“召亲王必须有金牌信符,遣人必须有脚力马牌,事关内府、兵都车驾司,可以查验!”

于谦笑道:“辩也死,不辩也死。朝廷赦得我,石亨诸人同意么?辩有何益!”

王文的辩词上奏后,锦衣卫逮捕车驾司主事沈敬并审讯了他,沈敬招认,实缺襄王府金印。印绶、尚宝两监太监知道后马上检阅各王府金符,只缺少襄王府的。于是,王文、于谦被议罪为“谋逆”,凌迟处死,家产全部没收。

议上,英宗犹豫说:“于谦实有功。”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议遂决。景泰八年(1457年)二月十六日,于谦遇害,终年60岁。

英宗派人查抄于谦的家财,只见家徒四壁,唯有正室门锁牢固。打开一看,只是些景帝所赐的剑器、袍服与玺书。

孙太后在于谦被杀后,在宫中找到了沾满尘土的襄王府金符、金印。原来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俘后,孙太后想召曲宗的亲叔襄王朱瞻墡为帝,襄王是仁宗的第五子,宣宗的胞弟,在宗室亲王中,年龄最长,十分贤德。后来考虑到英宗既有儿子在,又有成年的皇弟郕王,襄王又上书辞让,事情也就到此为止,而金印、金符也留在宫中没有送回。英宗见了金印、金符,又到宫中翻查档案,查到了襄王的上书,心中很是后悔,但又不能表露出来,于谦的平反,只能留给儿子了。

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给于谦彻底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官号,于谦的儿子于冕被释放回来,改官兵部员外郎,后升至应天府尹。明孝宗于弘治二年(1489年),为于谦赐谥“肃愍”,敕建祠于其墓前,称“旌功”,由杭州府岁时致祭。万历十八年(1590年),明神宗为于谦改谥“忠肃”。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