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在上一节中,我们大致讨论了,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ADHD的认识。 虽然现代医学以症状为主,中医学方面,简希以能量失衡模型为主。 但是,两者有共通的地方。 一类是以注意力缺陷为主的,我们可以将之归于“阴不足,阳尚正常”的范畴; 一类是以多动为主的,我们可以将之归于“阳有余,阴尚正常”的范畴; 一类是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兼有的,我们可以将之归于“阳有余+阴不足”的范畴。 然而,在文章的最后,简希也抛出了问题。 在ADHD的临床治疗中,出现了矛盾的地方。 运用中枢神经抑制类中药对一部分ADHD患儿有效,一部分无效; 运用哌甲酯等中枢兴奋药物对一部分ADHD患儿有效,一部分无效; 这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认识ADHD,目前的西药和中成药,还不足以覆盖所有的ADHD患儿的类型。 对于应用哌甲酯这类中枢神经兴奋剂有效的ADHD患儿,我想还可以从另外一个阴阳失衡模型上进行解读。(上图) 那就是图中,“阴阳都不足,但阳盛于阴”的模型。 这个模型同样也符合阳有余、阴不足的能量失衡特点,但在补阴的同时,仍然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补阳(也就是兴奋)。 在中药里,我们通常会利用麻黄类方,来针对这类觉醒程度不足的患儿,进行治疗。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下,看看有关于中医治疗ADHD中,麻黄剂的应用。 不但是ADHD,凡是具备觉醒不足、兴奋度不够,也就是阳不足的这类儿童,包括很多功能性遗尿的孩子,都可以考虑使用麻黄类中药来处理。 ![]() 02 在ADHD的症状描述中,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共患病问题。 ADHD的患儿中,总是伴有很高比率的共患病。 据一些研究机构统计,单纯的ADHD仅占1/3,而高达85%的ADHD至少共病一种精神行为障碍,约60%的患者至少共病有两种精神发育障碍。 ADHD常见的共患病包括: 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焦虑、抑郁障碍、抽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运动协调性障碍、学习困难、营养问题、饮食行为问题、胃肠道问题、睡眠障碍以及癫痫等等。 而且,有共患病的儿童,基本都统一在7-12岁年龄段的儿童中。
你可以想象,就算条件具备,要处理ADHD和共患病的问题,仍然需要大量的治疗手段,互相配合。 其中肯定也不乏有互相矛盾的用药理念。 比如说抽动症,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因为中枢神经抑制功能的失调导致,使用硫必利这种有中枢镇静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在出现ADHD共患抽动症的情况下,用药怎么选择? 到底是兴奋还是镇静? 这恰恰是中医学较为擅长的地方。 无论是ADHD还是抽动症这类的现代疾病,我们在中医学古籍中,都没有系统的记载。 但一下子出现了很多其他系统的症状,焦虑、抑郁、肌肉颤动、营养、饮食、胃肠道和睡眠等问题。 这对于中医学的能量失衡模型来说,都是重要的信息啊。 不怕症状多,就怕没症状。 不怕症状杂,就怕没有特异性。 有了这些症状(信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率会大幅提升。 我们对于症候群和能量失衡模型的对应关系,是研究得最多,也是最深的。(参看“中医学的能量观”系列中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上一节中简希提到了明代中医万全。 他将儿童生理病理的能量特点归纳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这只是他的一个总纲。 实际上,他还细化出不同的“有余、不足”模型,统称为“三有余、四不足”。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肝(属阳)常有余,脾(属阴)常不足 心(属阳)常有余,肺(属阴)常不足 肾(属阴)常不足 也就是说,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能量失衡概念下,还有更进一步的,针对不同生理系统的精准模型。 这个时候,我们用来说明能量观概念的阴阳模型坐标图,就不够用了。 因为这个图,无法再进一步描绘不同系统中,能量失衡的问题了。 不过,这些共患病症状,对中医学临床辨证和指导用药意义重大。 复杂的症状,意味着信息量大,更符合中医学辨证的需求。 因为把能量失衡对应到具体的生理系统中去,我们就能够和相应的症候群,进行精准匹配(辨证)了。 这样一来,能够使用的中成药,就不仅仅是静灵口服液、小儿智力糖浆和小儿黄龙颗粒这些了。 比如说清肝火的柴胡剂,清心火的黄连剂,补脾气的参术剂、补肾气的地黄剂、补肺阴的麦味剂等等。 把这些中成药和调节ADHD核心症状的中成药进行合并,能够提高疗效。 这种“合方治疑难”的中医学临床思路,其本质是对能量失衡模型的深度应用。 这不是说中医学可以完全搞定ADHD或者其他的这类疾病,而是说,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进行合作治疗是有优势的。 中医学能够在复杂疾病治疗的时候,起到关键性作用,或是重要的补充。 比如说抽动症,简希不止一次发现,现代医学的筋膜链理论对抽动症,特别是发声抽动,有特别的意义。 而运用中医药配合筋膜手法的处理,似乎效果更明显。 这是好事情。 当一个医生在他擅长的领域驰骋的时候,他很难会想去主动融合其他理念。 这也算是一种,既得利益者的傲慢吧。 当现有的方法,效果不理想的时候,我们才会对主动探索,有更大的积极性。 而这种探索,最终会经过转化,丰富我们对自己知识体系的领会。 就说这么多吧,有关于ADHD的问题,简希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搞明白,需要去验证的事情。 我们结束这个单元的话题。 ![]() 简希医话 灯下读书 心中问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