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超常发挥的策略(5):考生考前复习准备好“三件事”

 leeechen64 2022-08-04 发布于重庆

上文《高考前的准备——考前早知道》提到,考前准备无外乎心理准备、精神准备、物质准备、身体准备和复习准备,其中考前复习准备才是整个准备的核心。这是因为高考最终是要凭分数说话的,只有分数才具有最终的说服力。上文也提到“考前”是指高考前的“一个月”。为什么是“一个月”呢?因为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要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那么,考前复习准备具体应做哪些事情呢?

01

回归教材,强调基础。

教材是众多的课程理论专家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遵循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基础上编制的学生学习文本。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任何教辅资料都无法替代的。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出题的依据。课本是遨游题海的指南针,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而有的同学一提到看课本就颇感头疼,好像不做题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有的漠视课本,不愿回归课本,认为课本内容都是“小儿科”,无论如何也翻不出一朵美丽的“浪花”,做题时间都嫌不够,回归课本简直就是“生命的浪费”。一到高三,学生书桌上一摞摞高高的复习资料中,几乎见不到课本;也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高考出题人都是学科专家,怎么可能出课本里这些简单的内容呢?

其实,高考命题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即“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就是寻“源”,即寻找高考出题的源头。教材是高考的“法典”,考纲相当于高考的“宪法”。近年的高考题越来越呈现出回归教材的趋势。每年高考题中一些让学生感到生疏的题目,其实都是从课本原题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据调查,一些贫困地区学生教辅资料缺乏,可是他们却能借助课本考出优异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真正“吃透了教材”,抓住了“课本”这一考题的源头。 那么,高考的最后一个月如何“回归课本” 呢?

根据教材目录,搞清楚每一个考点来龙去脉。考前一月,考生应逐一检索,即以一个考点为圆心,弄清楚与这个考点相关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出题视觉、出题形式与方式,以及这个考点相关联的其他知识。具体做到:

一是公式定理记忆牢靠,能够随时提取调用。

二是课本知识点(考点)的出题形式和方式能够信手拈来。

三是打开课本目录能即刻想起关联知识点并加以陈述。

四是重难点明确,熟知出题方向,能对考试做出大致预判。

五是这个考点哪些地方容易混、易错和易漏,或哪些地方考试容易踩雷。

......

如果考生每个考点都达到上述要求,就可以把注意力转向拔高和提升正确率,而做不到的学生,冲刺阶段又没有明确方向的话,不妨尝试回归课本,对自己尚未完全熟悉的部分加以巩固!以数学为例,参考如下图表回归课本和回忆考点:

更具体的如下:

注意:

1.回归课本不只是简单地看课本,既要知道课本的基础所在,又要借助参考书知道相关知识点的延伸所在。换言之,围绕一个知识点的出题即使绕几个弯,依然能够清楚其来龙去脉。

2.凡是没有理解、掌握的知识点要一步到位。复习后期已是在上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去查缺补漏,现在还不能一步到位,是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再回头系统复习的。判断某个知识点是否理解掌握的标准是:

一是当你做资料中的针对性习题时,能毫不犹豫,准确解答。

二是通过上述训练,你应发现一些重要的、经常性的考点,然后仔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及其变化吗?

●在做题的过程中,是什么阻碍你快速解题?

当你发现了阻碍你快速准确解题的原因时,你就要思考一下:以前学习时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如最初学习课本时,是否由于字面理解的不精准导致了定义理解的深度不够而造成的呢?当一切完成后,重新回归课本,找到欠缺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直到真正掌握。

3.回归课本正确的步骤:课本——未掌握的知识点——课本和参考书结合——习题练习——错题集——课本。这是一个完整的“回归课本”过程,看起来简单,但不断的重复也是需要毅力的。

4.课后习题是极好的例题,刷了足够多的题之后更会觉得这些基础习题的重要性,难题偏题在考试中其实并不占特别多的分量,把基础题型结合知识点加以巩固效果更佳。因此,回归课本时需要注意课后习题和例题的结合,从课本到习题再从习题到课本。

02

翻看错题,查漏补缺

到了高三的最后一个阶段,各种模拟考试、诊断考试是很多的,对于各科考试中出错的题要进行收集整理,搞清楚错误的原因(是知识性错误,还是审题错误,还是解题思路性错误),知道如何将漏洞补上(回归课本、问同学或请教老师),直到真正搞懂(不看答案,能够准确无误地解答出来)为止。关于如何整理错题,前面我已经写过好多篇文章,如(1)如何彻底消灭错题(“五步灭错法”)?(2)怎样利用错题本提高成绩?

考生不要因为模拟和诊断性考试中失误过多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就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恰恰相反,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考试中你不会或做错的地方恰恰是你学习上需要加强和弥补的地方。这些正是你高考的增分点。知识就像一张网,将那些断裂的知识点链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就能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补上那些原来不会的漏洞,你的高考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03

做高考题,把握题感

其实,每年的高考题就是最经典的题目,也是学生高考前练手的最佳资源。因为它们是出题专家组根据教材、考纲而生成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具有方向性、代表性、典型性和科学性。做历年的高考题,你才能真正了解高考题、熟悉高考题、把握高考题,找到高考答题的感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做题的题感呢?

一要多做高考题。最好做完近五年的高考题(有时间则可以多多益善)。做题时,最好按照高考相应学科当日考试相应规定时间内完成(如高考数学的考试时间是下午15:00-17:00,你在做高考数学真题时,也可以安排在下午的这段时间内进行)。这样我们可以通过高考题来熟悉高考各科的考点和题型、适应考试的难度、找准答题的节奏和掌握答题的要求和思路。

二是研究高考题。高考题是非常重要的复习资料,要吃透、挖深。考生不但要通过做高考题去熟悉高考题,还要研究高考题。那么如何研究高考题呢?

分类研究高考题

1.按考核内容层次进行分类。这项作一般的教辅资料都已经帮我们完成了,通过该项工作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各知识内容的命题侧重点及趋势。

2.按考核难度层次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通过该工作我们可以把握好平时备考的尺度。

3.按答题时间进行分类,可将试题分为三类:第一类:极短的时间内可得分的题目,如1分钟之内;第二类:一定时间内(或较长时间内)无法得分的题目,如10分钟以上;第三类:一定时间内可得分的题目,如5分钟之内。对待这三类试题要作出相应的答题策略:第一类:快速求解,快速得分;第二类;快速放弃;第三类:反复审题、深层理解、灵活机动。

研究典型试题的典型考法。

各科高考均有每年必考的典型试题,对于这些试题要结合当年的实际分析其典型考法。

1.分析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2.分析该题对自己而言可能在哪些地方出问题、陷阱在哪里,进一步形成自己解答该类题的最佳解法。

3.在平时做题时随时联系相应的高考题,通过这样的不断联系形成对高考题的感觉,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研究高考评分标准,提高得分率

高考阅卷发现考生易失分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理科答题的跳步问题;文科答题的不着边际(抓不住要点答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尤其是问答、材料分析等文字题,有些同学怕丢要点或不会抓要点,满页纸写得满满的,结果得分很低,且影响答题速度。因此,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就要严格遵循评分标准,及早培养自己答题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能力,让评分标准成为自己答题的蓝本

1.高考考生得分手段主要有:

(1)记忆得分(知识性得分):靠对知识的再认识得分。

(2)应用得分(能力性得分):直接应用,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即联系、整理的能力;创造应用,即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3)修养得分(非智力得分)包括思维品质、道德修养、表达能力等。

(4)技巧得分:如充分运用时间,讲究答题策略;抓住题型特点,灵活运用;准确把握命题思路,抓住得分点;分析评分者的心理,投其所好等。

2.研究评分标准,实现多得分、少失分。

题目要求、评分标准是考生答题的依据、得分的依据,必须深人研究。

(1)拿到题目后,要准确分析、判断命题者的命题思路、设置障碍方式。

(2)答题时按照评分标准,落实得分点。

(3)答题后对照评分标准进行复核,解决失分点。

3.排除阻碍得分的“地雷”。

命题者常常要设置若干个陷阱,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考生的水平,这些陷阱可称为我们得分道路上的“地雷”,只有全部、干净、迅速地将其排除,才能确保我们高考取得成功。

作为考生,应主动地去“探雷”,并适时地标上记号。同时,可以总结、研究近几届考生的典型失误示例及评析,以此为鉴,主动避免再犯同样错误。

备考道路上的“地雷”因人而异,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去“排雷”。有些“雷”可以不排,只需绕过去,因为它有可能很难,花大力气去排它,得不偿失,而且有可能将你引人歧途。因此,一定要明白,你不是万能的,要学会舍弃!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一定能够取得高考的最终胜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