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尺经⽅脉法》《诊脉下药诀》

 牧牧970 2022-08-04 发布于广东

​《⼨关尺经⽅脉法》《诊脉下药诀》《⼨关尺经⽅脉法》

1)⼨脉

⼨脉浮,辨虚实。

浮虚

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太阳病中风。宜桂枝汤;

浮实

发热、头痛、颈项强,太阳阳明病。⽆汗者宜葛根汤,汗出者宜桂枝加葛根汤(即葛根汤去⿇黄);咳剧者,宜厚朴⿇黄汤。咽喉痛者,属温病,宜银翘马勃散。

双⼨脉浮滑或浮数

瘀热在⾥,宜⿇黄连翘⾚⼩⾖汤。


⼨脉紧

苦头痛⾻⾁疼,当发汗,太阳病中寒。宜⿇黄汤;

三关脉浮紧

发热恶寒、不汗出⽽烦躁者,宜⼤青龙汤。


⼨脉微,分左右。

左⼨微

头晕、头侧隐痛,颈项不利,脑⾎管痉挛或⼤脑供⾎不⾜,少阴病。⼼悸者,宜桂枝加黄芪汤,汗多者,宜桂枝加附⼦汤;四肢凉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姜汤。

右⼨微

咽喉⼲痛,喑哑,短⽓、胸闷,太阴病。多见于喉痹,宜桔梗⽢草汤、半夏散及汤;喜唾者宜理中丸。

左右⼨皆微者

少阴病,宜⿇黄附⼦细⾟汤。


⼨脉数

烦热,热在上焦,喉咽不利,⼝⾆⽣疮,太阳阳明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泻⼼汤,黄连上清丸。黄连、栀⼦脉。

⼨脉缓

⽪肤不仁,风寒在肌⾁,⼼动过缓,太阴病。宜桂枝加附⼦汤。

⼨脉滑

内热,咯痰,胸中壅满,甚则吐逆,阳明病。宜千⾦苇茎汤、射⼲⿇黄汤、⿇黄连翘⾚⼩⾖汤。

⼨脉弦

⼼下愊愊,微头痛,⼼下有⽔⽓,为寒饮,太阳病。宜⼩青龙汤、茯苓⽢草汤。

⼨脉弱

阳⽓虚,⾃汗出⽽短⽓,太阴病。宜桂枝加龙⾻牡蛎汤、桂枝加黄芪汤;黄芪脉。

⼨脉涩

咽喉⼲,少津液,是胃⽓不⾜,太阴病。宜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地黄脉。

⼨脉芤

吐⾎;微芤者,衄⾎;空虚,去⾎故也;阳明病,宜⽩虎加⼈参汤、也可⽣脉饮加三七。

⼨脉伏

胸中逆⽓,噎寒不通,是胃中冷⽓上冲⼼胸,太阳病。宜旋覆代赭汤、奔豚汤。

⼨脉沉

胸中引胁痛,胸中有⽔⽓,太阳太阴合病。宜服泽漆汤、⼗枣汤。

⼨脉濡

阳⽓弱,⾃汗出,是虚损病,太阴病。宜桂枝加龙⾻牡蛎汤、桂枝加附⼦汤、薯蓣丸。

⼨脉迟

上焦有寒,⼼痛咽酸,欲呕吐,太阴少阴合病。宜服黄连汤,或附⼦汤、理中汤加黄连

⼨脉实

即⽣热,在脾肺,呕逆⽓塞,阳明病;

寸脉虚

即⽣寒,在脾胃,⾷不消化,太阴病。

有热,即宜服⽵叶汤、葛根汤;

有寒,宜服吴茱萸汤。


⼨脉细

发热及吐,太阳少阳合病。

⾃下利者,宜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姜汤;

吐不⽌,宜⼤半夏汤、橘⽪⽵茹汤。


⼨脉洪⼤

胸胁满,太阳阳明病。宜⽩虎汤、⼩陷胸汤。⽯膏脉。

⼨脉太过出⼨⼝(上竟上),脉浮滑,太阳阳明病。

左⼨主⼼⾎管病,⼼肺瘀阻,脑络不通,头痛剧,⼼悸动,宜葛根汤加黄芩黄连;

右⼨主⿐咽与肺,咽喉不利,头额胀痛,胸中憋闷⽓促,宜⿇黄连翘⾚⼩⾖汤合⼩陷胸汤。


2)关脉

关脉浮

腹满不欲⾷,⼼下痞,太阳病。关浮不及为虚满,宜服厚朴⽣姜半夏⽢草⼈参汤;

关浮太过为实满,⼤黄黄连泻⼼汤;

发热汗出⽽痞满者,宜桂枝⼈参汤、厚朴七物汤。


关脉紧

⼼下苦满,急胀痛。紧为弦之甚,主寒闭不痛或内有久寒,厥阴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姜汤。

脉紧者为实,⼤实痛者,太阴病。宜桂枝加⼤黄汤。


关脉微

胃中冷,⼼下拘急,隐隐痛。太阴病。宜附⼦理中汤或附⼦汤。

双关脉微欲绝

饮⾷⽆碍,此损在肝,伤在脾,为纯阴结,太阴脾⽓将绝之兆,当防肝癌,当⼤剂温阳,四逆汤加⼈参。


关脉数

胃中有客热,灼热⽽痛,⼼中懊,⾷后易饥,消渴,阳明病。宜栀⼦⼤黄汤。

关脉缓

其⼈不欲⾷,此胃⽓不调,脾⽓不⾜。太阴病。宜桂枝汤加⼈参。

关脉滑

胃中有热。滑为热实,以⽓满故不欲⾷,⾷即吐逆。阳明病。宜半夏泻⼼汤、⼤柴胡汤。


关脉弦

⼝苦,咽⼲、⽬眩,胸胁苦满,此邪在胆,逆在胃。少阳病。

双关脉细弦,宜⼩柴胡汤;

左关独弦,必失眠,宜柴胡加龙⾻牡蛎汤;

双关弦,宜四逆散;

双脉脉细弦不对等,宜柴胡桂枝⼲姜汤;

左⼨、右关弦,余脉稍弱,宜丹栀逍遥散。


关脉弱

胃⽓虚,⾷欲差,太阴病。宜⼩建中汤、⼈参汤、薯蓣丸。


关脉涩

⾎⽓逆冷。脉涩为⾎虚,以中焦有微热。太阴病,宜炙⽢草汤、⼩建中汤。


关脉芤

⼤便去⾎数升者,以膈腧伤故也。厥阴病。宜黄⼟汤。


关脉伏

中焦有⽔⽓,溏泄。太阳病中寒,宜五苓散。

下利⽽⼼下坚满者,⽢遂半夏丸。


关脉沉

⼼下有冷⽓,苦满吞酸。太阴病。宜橘枳姜汤,泽漆汤。


关脉濡

苦虚冷,脾⽓弱,重下病,脘腹隐隐不适。太阴病,宜附⼦粳⽶汤,薏苡附⼦败酱散。

关脉迟

胃中寒,喜吐唾沫。太阴病。宜附⼦汤、《外台》茯苓饮。

⼤便不通者,附⼦泻⼼汤。


关脉实

胃中痛。阳明病。宜栀⼦厚朴汤,⼤承⽓汤。

关脉牢

脾胃⽓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厚朴⼤黄汤。

关脉细

脾胃虚,腹满。太阴病。黄芪建中汤。

关脉洪

胃中热,必烦满。阳明病。烦渴者,宜⽩虎汤;⼝苦者,宜⼤柴胡汤。


3)尺脉


尺脉浮

为伤肾,下热风,⼩便难。太阳少阴合病。宜栝楼瞿麦丸。


尺脉紧

分左右,定上下。

脐下痛。太阴病。宜枳实芍药散。

尺上紧,在男前列腺病,宜桂枝茯苓丸;

在⼥胞宫寒,宜当归芍药散;

紧在左,病在左;紧在右,病在右;

均宜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

尺下紧,腰腿寒痹疼痛,宜肾着汤,乌头汤。

尺脉微,下焦虚寒,厥逆,⼩腹中拘急,有寒⽓。太阴病。宜⼩建中汤、《千⾦》内补当归建中汤。


尺脉数

下焦瘀热,恶寒,脐下热痛,⼩便⾚黄,腹⽪急,虑肠痈、急性盆腔炎。太阳阳明合病。宜⼤黄牡丹⽪汤、⾚⾖当归散、薏苡附⼦败酱散。


尺脉缓

脚弱下肿,⼩便难,有余沥。少阴病。宜栝楼瞿麦丸、防⼰黄芪汤。


尺脉滑

⽔热互结,⾎⽓实,热结膀胱,少腹急结,妇⼈经脉不利,男⼦尿⾎。太阳病。宜桃核承⽓汤、⼤黄牡丹⽪汤、当归贝母苦参丸。


尺脉弦

⼩腹疼,⼩腹及脚中拘急。太阴少阴合病。宜《千⾦》内补当归建中汤、当归芍药散。


尺脉弱

阳⽓少,肾⽓弱,发热⾻烦。少阴病。宜肾⽓丸。


尺脉涩

⾜胫逆冷,⼩便⾚,少阴病。宜知柏地黄丸。


尺脉芤

下焦虚,⼩便去⾎。太阳少阴合病。宜猪苓汤。


尺脉伏

⼩腹痛,症疝,⽔⾕不化。少阴病。宜四逆散合四逆汤。


尺脉沉

⽔⽓病,腰背痛。太阴少阴合病。宜肾⽓丸、肾着汤。。


尺脉濡

苦⼩便难。少阴病。宜栝楼瞿麦汤。


尺脉迟

下焦有寒,⼤便难。太阳少阴合病。宜桂枝加⼤黄汤。


尺脉实

⼩腹痛,⼩便不禁。太阳少阴合病。宜栝楼瞿麦丸、枳实芍药散。


尺脉牢

阴寒盛,⽔蓄下焦,腹满,阴中急。少阴病。外阴肿者,宜牡蛎泽泻散,少腹痛剧者,宜通脉四逆汤。


《诊脉下药诀》


诊脉下药⼼内裁,⼿未⽴⽅眼以开。


肺实有⼒宜⼤泻。前胡枳实橘红皆。


肺需⽆⼒宜⼤补,党参五味百合辅。


肺实有⼒加风⽕,酒芩全蒌元参佐。


[辅佐]。


肺虚⽆⼒加风寒,颍冬紫苑⿇黄舔。


⼼实有⼒宜⼤泻,菖蒲郁⾦凌宵皆。


⼼虚⽆⼒宜⼤补,枣仁远志柏⼦辅。


⼼实有⼒加风⽕。黄连连翘栀⼦佐,


⼼虚⽆⼒夹风寒。⽩附天⿇筚拔舔,


胃实有⼒宜⼤泄,⼤黄枳实槟榔皆,


胃虚⽆⼒宜⼤补,⽩术云苓炙芪辅,


胃实有⼒夹风⽕,知母⽯膏⼲葛佐,


胃虚⽆⼒夹风寒,⼲姜⽩芷蒿本舔。


肝实有⼒宜⼤泻,桃仁醋军术[莪术]棱[三棱]皆。


肝虚⽆⼒宜⼤补,当归川芎⾹附辅,


肝实有⼒夹风⽕,柴胡⽣地⼆芍佐,


肝实⽆⼒夹风寒,吴萸艾叶⾸乌添,


命实有⼒宜⼤泄,芒硝⽕⿇郁仁皆,


命虚⽆⼒宜⼤补,缩砂益智⾁寇辅。


命实有⼒夹风⽕,槐花地榆蒲黄佐,


命虚⽆⼒夹风寒。⿊姜附⼦故脂添,


肾实有⼒宜⼤泻,⽊通泽泻车前皆,


肾虚⽆⼒宜⼤补。熟地萸⾁⼭药辅,


肾实有⼒夹风⽕,黄柏丹⽪萆解佐,


肾虚⽆⼒夹风寒。⾁归巴戟椒茴添,


此随守株待兔法,聊训蒙医以开先。


简述:诊脉下药此篇,⽰⼈以诊脉下药,虚实以有⼒⽆⼒来分,风热与风寒宜有⽆寒热表现来区别。


⽤药可结合各⾃⽤药习惯来决定。若能结合⾆诊、问诊,更加有把握,也少了很多误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