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情力启发:如果能经常去感受他人的感受,我也就不会那么挑剔了

 舍得付出 2022-08-04 发布于湖北

本篇内容出自美利华《一起找专家》栏目:《220730重度抑郁和焦虑障碍:45岁女士自幼聪慧,学习能力超强却一直不快乐,对婚姻抱怨多》

【预约咨询和督导】

热线:4000-122-199

引言

共情能力,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来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我们常把共情比喻为:穿着对方的鞋走路。

孔子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内心有很多真情实感,我们需要与他人联结,分享对彼此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喜悦成功时有人分享喝彩,孤独苦闷时有人陪伴分担。这就是共情的力量,我们在被理解和关爱中长大,也学会去理解和照顾他人,尤其在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陪伴和渡过难关的过程中,共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共情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需要我们后天耳濡目染或甚至刻意练习才能具备的。当我们没有学会共情,也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可以运用共情来渡过难关,我们就容易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自己的事情自己扛,自己的苦难自己受,莫管他人与己何干。

今天案例中的女士便是如此,成长过程中没有被很好地共情,内心积累了很多孤独苦闷,长大之后这些负面情绪没有自动消解,婚后长期处在低落抑郁情绪中,内心总是感到不满、愤怒和挑剔,她也没有很好的机会去学会共情,难以享受与家人的亲密。

督导前首次访谈信息收集及案例报告

一般情况:A女士 45岁 大本学历 已婚 单位职员 

主诉:自觉孤独苦闷、挑剔亲人,对婚姻不满意等20 余年

现病史: 来访者从小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经常年级第一,11岁小学4年级从农村小学转入城市读书,寄宿在外公堂弟家里。小学毕业以全县第一名考入当地最好的中学。初中寄宿在熟人家里,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自卑,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内心很苦闷孤单。但来访者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班级担任班长,初中毕业考入中专护理专业,自觉在中专三年是最快乐的时光,心情都可以达到满分100分。

来访者19岁中专毕业分到职工医院工作,工作能力好。21岁的时候,因为跟一个医生谈恋爱分手,加上当时国企单位不景气,可能面临裁员,很恐惧,害怕,担心未来的生活,当时吃不下,睡不着,自觉“地狱一样的难受”,感觉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很困难。后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大12岁的丈夫,现在的职业是公务员。当时丈夫是离异,带着一个8岁女儿,婚前来访者对丈夫不是很满意,感觉对方很无趣,但是因为想在那个陌生的城市扎根下来,所以22岁选择与丈夫结婚。婚后来访者对丈夫以及对婚姻生活更加不满意,感觉丈夫不积极,不主动,不宠爱自己,什么能力都不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温暖,无数次想离婚,婆媳关系紧张,与丈夫的女儿也是形同路人。

来访者在25岁怀孕生子,生孩子后就从单位辞职,全职在家照顾孩子,没有经济收入,再次感觉非常压抑,有时吃不下,有时睡不着,经常流泪,时常感觉胃不舒服,感觉丈夫家人一直瞧不起自己。向丈夫要生活费时就感觉特别伤自尊,丈夫总是会问“钱花哪去了,钱掉掉啦”。这种压抑的感觉持续大约7到8年。孩子上幼儿园时,来访者到孩子的幼儿园做保健医生,孩子小学后,来访者就又回到了以前的企业单位医院工作。来访者工作特别认真,能力很出众,多次得到领导的肯定,在单位也得到领导的器重,甚至领导都希望给她股份分红。来访者也特别善于学习考试,自学了成人本科,还考了许多的证书,如执业药师(中药的、西药的),主管护士,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等等, 7年前38岁时还考过心理咨询师,同年38岁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当地的医保局工作,工作踏踏实实,与外人人际关系一般。

来访者20多年来总是感觉不到快乐,尤其是近半年来,因为读大一的儿子被诊断:抑郁症,来访者渐渐忧虑儿子的事情,近半年多来,总是觉得生活没有希望,活着没有意思,有时候甚至希望自己能得个什么不治之症的癌症。虽然不会主动去自杀,但有时候希望以生病的方式死去。以前来访者为钱发愁,现在钱是不缺,但是还是感觉不到快乐。一直后悔自己的婚姻,孤独苦闷,感觉没有人可以倾诉,对父母挑剔多,抱怨多,感觉他们不了解自己,对唯一的弟弟没有亲情,对丈夫和前妻生的女儿感觉就是“路人”,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的痛苦。自己也学习了近7年的心理学相关知识,渐渐地觉得可能是自己的问题,但是也不知道怎么来摆脱或者改变。

来访者近10年来会坚持运动,跑步,游泳或者瑜伽,几乎每天跑三公里,然后再做半小时瑜伽,每周至少游泳一次。通过运动,自觉睡眠尚可,时有胃疼,曾有过胃溃疡,因为自己是药师,自己会用点药来调理,不想服用改善情绪的药比如抗抑郁药,担心药物会成瘾,只想通过非药物治疗的方式,经人介绍来我们平台寻求进一步的帮助。

病程中否认高热昏迷、颅脑外伤史,否认侧耳倾听、对空谩骂史,否认吸食精神活性物质或成瘾物质史,否认持续兴奋、话多夸大现象,经常感觉不开心,经常有悲观念头,但是否认自弃行为。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神志清晰,仪容整洁,应答切题,思维流畅,自觉内心孤独苦闷,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担心儿子,伴有胃部不适明显,对未来比较悲观,经常想到死亡有关事情,甚至希望自己得不治之症,未引出幻觉、妄想症状。智能、理解判断力皆可,学习能力强,自学本科,考了很多证书,与亲人人际关系欠佳,没有亲密的人,会反思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希望能做出改变,自知力存在,知道自己有抑郁,也一直积极运动调节。

家族史:外公60多岁时喝农药自杀身亡。父亲,70岁,小学文化,个性温和。母亲,70岁,文盲,个性急躁,管得多,唠叨,自觉时常贬低来访者。弟弟43岁,高中文化,个体,姐弟关系冷淡,几乎不来往。

体格检查:无特殊

精神检查:神志清晰,仪容整洁,应答切题,思维流畅,自觉内心孤独苦闷,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担心儿子,伴有胃部不适明显,对未来比较悲观,经常想到死亡有关事情,甚至希望自己得不治之症,未引出幻觉、妄想症状,智能、理解判断力可,学习能力强,自学本科,考了很多证书,与亲人人际关系欠佳,没有亲密的人,会反思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希望能做出改变,自知力存在,知道自己有抑郁,也一直积极运动调节。

概念化:

生物学方面有遗传史,外公抑郁自杀身亡,成长环境,母亲比较唠叨经常批判来访者,个性因素从小自卑,不自信,敏感,没有安全感,后天通过学习来应对的防御机制,不会与人沟,缺乏同理心,常以自己的感受来判断,内心没有完全接纳丈夫,一直有冲突。

初始访谈及案例报告:孙金荣医生

访谈实录及督导要点

一般情况:女性,50岁,大学本科,初中物理老师,已婚育有一女。

主诉:情绪烦躁、焦虑、眠差数月(女儿恋爱后的情绪状态让自己担忧,非常想帮助女儿,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方法,导致自己心态崩溃)

现病史:2022年1月18岁的女儿恋爱,女儿和男友之间因为男孩前女友的事宜经常发生争执,女儿一直纠结男孩的前女友,经常追问很多他们之前的恋爱细节,因为没完没了的纠缠和争吵,男生提出分手,女儿以死威胁。来访者觉得自己的女儿“有病”,看到女儿的状态,内心焦虑、担心、无措、崩溃、提心吊胆,担心女儿出事,感到非常绝望,持续了两周。女儿接受咨询后,来访者听从咨询师的建议,在保证女儿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不过度干涉和担忧,虽然从行为上部分遵从建议,但内心仍然控制不住担忧,也会控制不住翻看女儿的聊天记录,为女儿的未来担忧,担心女儿会走自己的老路。此次事件后来访者夜眠较前变差,眠浅、易醒,每夜醒两三次。来访者认为女儿不健康的恋爱观是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因为自己的婚姻非常不幸,自结婚以来,彼此互不满意,丈夫挑剔,夫妻之间争吵不断,二人分居十四五年。丈夫和女儿缺乏沟通,丈夫对女儿的控制和批判较多,关系比较紧张。丈夫多年有情绪和睡眠困难,20来年一直服用精神科药物。来访者自己也很不开心,觉得丈夫烦,但为了家人的面子,也害怕熟人的闲言碎语,一直在婚姻中忍耐。直到女儿出现问题,才反复自责是自己的优柔寡断,给女儿营造了不好的成长环境,才导致女儿生病。来访者的女儿2019年曾诊断“强迫及相关障碍”,口服米氮平治疗,目前读大学。来访者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觉得自己的情绪随着女儿病情的好转或健康,也会自行恢复。

既往史:体健。

个人史:胞4行4,三个姐姐,一个妹妹,父母是普通工人,家庭清寒,父母对孩子管教不多,来访者结婚前曾有两段短暂的恋爱经历,在第二次恋爱,家人均不同意,分手时来访者感到魂不守舍,有种此生尽毁的感觉。当时来访者的父母也十分担忧,后来换了新的环境,逐渐淡忘。现任丈夫是相亲认识,恋爱一年,但恋爱期间聚少离多,相互不了解,糊里糊涂走入婚姻,造就了自己的不幸婚姻。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一直忍受着名存实亡的婚姻,可真想离的时候,有一点不舍,担心找不到更合适的。来访者是一位墨守成规、固执守旧,害怕改变的人。

精神疾病家族史:不详。

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接触合作,语量和语速适中,虽在访谈中表现焦虑、烦躁、压抑,处理问题优柔寡断,但否认有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或失眠,来访者的问题和苦恼根源很少涉及“我”,自己的烦恼、焦虑归咎于身边的人,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比较大,工作如常,有一定自知力。

案例报告梳理:李洁医生

督导后案例报告梳理

1.   蒋蔚教授:刚才孙医生的总结你有什么看法?

2.   A女士:基本90%以上符合我想说的。

3.   蒋蔚教授:达不到100%,中间差的是什么?

4.   A女士:客观事实都符合。心理的描述,我自己也描述不出来。

5.   蒋蔚教授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分享一下你所谓描述不出来的感觉吗?

6.   A女士:有时候很矛盾,对社会也很不满。总觉得,以前想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后来单位很快就不行,对我打击也很大,致使我明知道对丈夫不满意的情况,经过条条框框考虑才跟他结合。也许有人说很多人都这样情况,为什么你这样选择,我描述不出来,觉得这是很大的原因。

7.   蒋蔚教授:你说对社会很不满,你的例子就是当年所处的情况不得不与现在的丈夫一起生活。这是具体发生的事情,你能尝试描述你的感受吗?

8.   A女士:我知道了,你说我只说了事,没有描述感受。

9.   蒋蔚教授:对,你具体的感受是什么?

10. A女士:我的感受就是不满,对谁都不满,对社会感到制度不公平,对丈夫,对他的家人,对我父母,都感到不满意。

11. 蒋蔚教授除了不满意,还有其他情感吗?例如我可能对一个事情不满意,可能进入愤恨,甚至感觉到心里的愤恨逼得自己有其他的感受,这些你有没有?

12. A女士:有时候很愤怒,挑剔。

13. 蒋蔚教授你说的挑剔是很愤怒情况下去挑剔,还是不管情绪如何都挑剔,还是说你没连接过?

14. A女士:没怎么连接,你刚才提醒了我,我感到我不愤怒也挑剔,愤怒就去跟别人吵架、烦躁。

15. 蒋蔚教授:你跟别人吵架频率多少?

16. A女士:几乎不和外面人吵架。

17. 蒋蔚教授:家里呢?

18. A女士:家里跟丈夫吵很多。

19. 蒋蔚教授:天天吵吗?

20. A女士:没有天天吵,现在都不怎么说话,吵也吵不顺。

21. 蒋蔚教授:以前有没有过一段时间天天吵?

22. A女士:有。

督导要点一:澄清事实、想法、感受,以及感受与行为的关联。来访者主动提到一些说不清楚的感受,蒋蔚教授引导来访者去看清事实背后的感受,“不满”是一种想法和态度,通过举例和启发,引出来访者的情绪是“愤怒”,态度是“挑剔”,行为是“吵架”。

23. 蒋蔚教授:你七年前考过心理,学过,有没有了解过人们都有什么样的情感,有没有过反思呢?

24. A女士:我学心理学,是因为那时候心理痛苦,无意中看到一些心理学武志红的书,感觉解闷,才知道能考证书,顺便就考了,但不会应用,那些逻辑、理论放在自己身上思考不过来,就放弃了。

25. 蒋蔚教授:你放弃了多久了?

26. A女士:只有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热衷于用在自己身上,不解决问题就放弃了。

27. 蒋蔚教授:放弃多久了?

28. A女士:这五六年基本上就放弃了用心理学来剖析自己。

29. 蒋蔚教授:也就是说,你没有学到人的情绪,感受情绪,情绪背后的想法这类,你没接触过,我的理解对吗?

30. A女士:基本上没接触,去年小孩抑郁,我又再度了解这些方面,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我怎么了解学习,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学习去觉察情绪,去理解,但水太深,好难理解这些东西。

31. 蒋蔚教授:你愿意说说你跟儿子的关系吗?我听到你觉得家里人,他们都对不住你,与外人,关系都很表面化,没有深交。那么你和儿子的关系、沟通,能描述一下吗?

督导要点二:启发思考,关注人的情绪、情感,以及情绪背后的想法,在访谈的前期谈及,点到即止,来访者主动提到孩子的事情,蒋蔚教授接下来就孩子的问题继续跟来访者探讨事实、想法、情绪和行为。

32. A女士:孩子现在成年了,沟通还行,他是比较敏感型,能沟通也理解我。但儿子小时候,我心里很难去爱孩子,生下来也是任务,小时候带孩子没人帮忙,我就感觉很辛苦,很烦恼,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喜欢的感觉,就只当做任务去完成,有时怪孩子不懂事,给我带来很多不开心。现在孩子大了,沟通没问题,就能慢慢去理解他。如果他过不好,我也过不好,这种感觉。

33. 蒋蔚教授:现在怎么讲?你和儿子沟通很好,能举例子吗,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怎么谈的?

34. A女士:我有时候跟老公有矛盾,儿子在边上说的话我觉得他能理解我。比如,我生气难过,老公说我矫情敏感,儿子马上就说,不舒服就是不舒服,你不要说人家是矫情敏感。儿子比较能理解我。还有一个,我和他谈他的抑郁,比如坚持吃药,以何种方式运动,沟通还比较好。

35. 蒋蔚教授你说的一个例子比较具体,你跟老公吵架,老公说你敏感矫情,儿子站在你这一边,说他爸爸不理解你,让你感觉到你儿子理解你,所以你感觉很舒畅。第二个方面儿子抑郁,运动、吃药,你能给儿子指导,儿子听你的。这个是你定义你们娘俩沟通很好,我的理解对吗?

36. A女士:对。

37. 蒋蔚教授:你说儿子小时候你内心没有真正爱他,有时候责备他,你有烦恼。你当下和儿子没有任何矛盾吗?

38. A女士:有。

39. 蒋蔚教授:你能举两个例子吗?

40. A女士:他吃药后,抑郁的躯体症状已经没有了,他做一些兼职,家教,打游戏,实验,都可以。他心态比较摆烂,我就觉得他自救能力很差。毕竟是学生,还是要考虑学业,他就不喜欢谈这些。虽然我知道疾病需要一个过程,但我还是忍不住觉得他摆烂的状态让我很反感。

41. 蒋蔚教授:好的,你已经给了一个例子,你说儿子病已经好多了,但没有像你想象的应该的那么努力,你有点恨铁不成钢,让你心理烦。这是一个例子。其他呢?

42. A女士:其他都很好,说不出来其他矛盾。

43. 蒋蔚教授:就这一个矛盾吗,你觉得他不够努力?

44. A女士: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摆烂的心态。

45. 蒋蔚教授:什么是摆烂?

46. A女士:明明有能力做好,就不去做,这点我不喜欢,因为他年轻。

47. 蒋蔚教授:你心里不喜欢他这种摆烂的心态。还有其他矛盾吗?

48. A女士:生活上有一些。

49. 蒋蔚教授:你举个例子。

50. A女士:比如我爱清洁爱卫生,他就不喜欢,他清洁整理能力很差,房间书桌很乱,我嘴上不说,但心理不舒服。

督导要点三:澄清事实,来访者认为自己与儿子沟通好,蒋蔚教授请来访者具体描述如何与儿子沟通,并请来访者描述与儿子的矛盾具体存在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来访者的感受与事实纠缠在一起难以区分,因此蒋蔚教授向来访者重述事实部分并向来访者进行确认,帮助来访者保持在对客观事实的关注上。

51. 蒋蔚教授你是永远就这样不舒服下去,还是到一定程度爆发?

52. A女士:有时候他心情好的时候心平气和跟他说一下。以前给他整理,现在不整理了,等他好一点他自己做。我没想立刻解决这个矛盾。

53. 蒋蔚教授你从什么时候进入不责备他的状态了?

54. A女士:从他能正常沟通能理解我以后。

55. 蒋蔚教授:大约他几岁?

56. A女士:可能初中以后吧,就慢慢理解我了。

57. 蒋蔚教授你说的理解,就是当你和他爸爸有矛盾,他爸爸说你,然后你儿子站起来保护你,你说的理解就是这个吧?

58. A女士:是这个,还有我能跟他说一些我的事情,社会上、工作上我的事情,能沟通以后,就不责备了。

59. 蒋蔚教授我听着觉得你说的沟通,是你到他这里去寻求一种让你心理上得到安抚的做法,而不是真正的沟通。从小到大,你心里的苦水只能在儿子这里倒一倒,而且他会安慰你,不会责备你。

60. A女士:对,是这样。

61. 蒋蔚教授:我这样说了以后,你能重复一下我跟你说的什么意思吗?

62. A女士:你说我心理不舒服,没有人倾诉,苦水找不到安抚,都倒给他,并不是对他真正的理解。

63. 蒋蔚教授:谢谢你听到我这些,你的同意程度,从0到100分的同意程度,你能打个分吗?

64. A女士:我原来没有思考过,现在你提到,我觉得非常赞同,90% 。另外有时候我觉得我跟他能沟通,说一些开心的事情。

督导要点四:澄清来访者与儿子之间沟通的事实,并从心理和情感互动的角度向来访者解释与儿子沟通的实质,并确认来访者是否理解、是否认同这样的解释。蒋蔚教授在这咨询的前半段时间,直接简明地向来访者指出这样一种状态,在之后的很多沟通都在帮助来访者更深入和细致地去理解这样的情感状态,帮助来访者更真切地理解和感受自己与他人之间发生着怎样的情感互动。

65. 蒋蔚教授你儿子会不会到你这里来倒苦水,分享开心事情,或有困难找你,请你帮着梳理解决?

66. A女士:高中时会跟我说说班上的事情,有些事情也会隐瞒,现在说得就比较少了。

67. 蒋蔚教授:高中时说的事情可以举个例子吗,你是怎么跟他沟通的,尤其他遇到心烦的事情?

68. A女士:比如他说班上有个女孩子,他们关系本来很好,虽然不是正式恋爱关系,但也相对亲密,后来两个人在班上吵得很厉害,他把她的卷子扔垃圾桶,我就出主意不要扔垃圾桶,权当没看到。还有他想坐前面,班上实习老师怕他高挡了后面同学安排他坐后面,他就把椅子腿锯掉了,实习老师就骂他。我就跟班主任说了。

69. 蒋蔚教授:你跟班主任说之前跟儿子商量吗?

70. A女士:说了,他刚开始反对,后来同意。

71. 蒋蔚教授:你说这么多年你没爱过你儿子,你观察或感受过你儿子真实的感受吗?比如他的情感,遇到事情高兴、消沉、焦虑等等。

72. A女士:我觉得他的感受是恐惧的。

73. 蒋蔚教授你去感受吗?比如孩子在做什么事情,去感受一下儿子现在心里什么感受。

74. A女士:在小的时候没有。

75. 蒋蔚教授:什么时候开始有?

76. A女士:我学习心理学之后。

77. 蒋蔚教授:都七八年了,你说你已经放弃五六年了?

78. A女士:对,儿子高一我陪读一年,遇到一个老师,参加了一个家长团体,学到了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从那时候慢慢开始。

79. 蒋蔚教授:从孩子高中时候,学校有老师组织,从那个时候开始你尝试感受儿子的感受对吗?

80. A女士:对。

81. 蒋蔚教授有没有定期跟儿子坐下来聊过,问他学校发生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受?

82. A女士:没有定期的,不定期会坐下来问你怎么样啊,心情还好吗。

83. 蒋蔚教授:有没有问过,发生这些事情有什么真实的感受?

84. A女士:没有。

85. 蒋蔚教授你能分出来这两种问法的区别吗?具体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一样吗?

86. A女士:能听出来。

87. 蒋蔚教授:怎么不一样?

88. A女士:问他开心吗心情怎么样,可能有预期希望他心情好或不好,如果问他有什么感受,可能他能自由表达。

89. 蒋蔚教授:很好,你能听到不同点。你反思过你自己的感受吗?

督导要点五:评估了解亲子关系中来访者给儿子的支持,启发来访者关注感受部分。

90. A女士:有过。

91. 蒋蔚教授:我刚才问你时,你好像一直说没有。

92. A女士:是没有探索更深层次原因,但我能感受,比如我高兴,愤怒,焦虑了,我都能知道,但我不想探索,探索不下去。对自己感受比较能把握,知道自己是什么状态。

93. 蒋蔚教授你觉得是什么因素阻碍你无法进一步探索呢?

94. A女士探索来去,最后就一个原因,那就是我缺爱,所以我就不想探索了。

95. 蒋蔚教授这是你自己的结论?还是你找专业人员沟通做的结论?

96. A女士:以前都是自己零碎片段学习了解这方面知识,觉得探索下去很累,没有头绪。这是我第一次找专业人士来探索,我觉得蒋老师说的深深震撼了我,我把苦水倒给孩子,找原因。

97. 蒋蔚教授:我不是说你去孩子那里找原因。

98. A女士:找安慰。

99. 蒋蔚教授对,但我觉得你不是明明白白为了去孩子那里找安慰,而是你潜意识里的,因为跟孩子的沟通让你的心情感受到爱的触摸,人越感受到爱的触摸就越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同时,你没有意识到他是你的孩子,还是未成年,这样情况你无形中给他增加很多压力,一下子变成大人要保护妈妈,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重担。

100.     A女士:对的。

督导要点六:蒋蔚教授抓住关键要点切入,来访者也具备较好的领悟能力和反思意识,很快厘清来访者情感状态和模式:来访者从小缺爱,采用靠自己学习、工作的努力来赢得尊重和认可的防御方式,回避内心真正的感受,无意识中把内心情感的缺失寄托在儿子身上得到弥补。

101.     蒋蔚教授:你觉得你当年走入死胡同,也知道你从小缺爱,在这个年龄也无法把那些爱拿回来,也觉得儿子长大过程中你也没有给他爱。现在当下这几天,你缺爱再往前走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是可以弥补,慢慢感觉到不那么缺爱?

102.     A女士:是说从现在到未来有没有可能弥补吗?

103.     蒋蔚教授:对,有没有可能用一些方法弥补?从0到100,0是完全没可能,100是可以完全的弥补,有多大可能性?

104.     A女士在这之前,我每天都觉得跟老公这样过下去一点都没有盼头,没有改变,未来也不会更好,就觉得难过。但你这样说你又提醒了我,我可以自己帮助自己。

105.     蒋蔚教授:你儿子从小到大你没有给他爱,你觉得他的空罐子他可以弥补得上吗?

106.     A女士:他如果有人引领,有自救意识,能甩开过去的事情,他也许可以,因为他年轻。

107.     蒋蔚教授:甩开过去的什么东西?

108.     A女士:过去我们给他的包袱、压力。

109.     蒋蔚教授:那你呢?你45岁,也在相对年轻的年龄。

110.     A女士:也许我也需要这样做。

111.     蒋蔚教授我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你说儿子,觉得他有希望他可以。但当你说到你自己,好像就在一个牛角尖里,我不知道为什么,你有没有想过?儿子现在好像在重复走你的路,除了他摆烂和你不一样,你都是从小拼命打拼,把一切都赢过来了,只是丢了你的情感。

112.     A女士:其实我也想过,儿子像我,走了一些老路。我想如果能重来,有些坑可以避开,他可以有机会。我怎么能有机会呢?我能摆脱我的家庭我的这个老公吗?

113.     蒋蔚教授我不明白你所说的。

114.     A女士:就是我觉得我生活的苦闷有一大半来自我的老公,我摆脱不了他,我就没什么希望。

115.     蒋蔚教授谁拿着铁链子把你捆在他那里了?

116.     A女士:对,我就是觉得有铁链子。

117.     蒋蔚教授:那是你心里觉得吧,真正有铁链子捆着你吗?

118.     A女士:表面上肯定是没有的,但你看我跟他这么多年,有孩子,每次我要提离婚,他就问小孩怎么办呢,现在我也不提了。

督导要点七:蒋蔚教授在这里使用了有效问题解决的启发,同时也充分运用了辩证的原理,把冲突和矛盾的两端(儿子有希望、自己一点盼头也没有)清晰反馈给来访者,来访者不得不直面内心真实的感受。

119.     蒋蔚教授:我觉得你总是在埋怨他,当初选择和他结婚还是你的决定吧?谁逼着你一定要嫁给他吗?

120.     A女士:对呀,所以我说我仇恨这个社会嘛,如果当时单位很好,我自己不愁,我百分百不会找他。

121.     蒋蔚教授好像埋怨别人相对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对吧?

122.     A女士:对呀。是这样的,形成惯性了,当自己无能为力就要去埋怨一下别人。

123.     蒋蔚教授:对,当看到自己的弱点,太痛苦了。因为你是这么完美、这么能干、拼命,又聪慧,从小上学拿第一,工作后、谈恋爱,就开始不顺了。每次不顺你总要埋怨别人,而看不到你自己有短板。

124.     A女士:我后来也是觉得自己有短板,所以来寻求帮助。

125.     蒋蔚教授:你不觉得每个人都有短板吗?你觉得人成功的人都是靠自己拼命,而不是需要关护心理需求的?

126.     A女士:不是,我觉得成功的人反而吃的苦是更多的。

127.     蒋蔚教授:吃的什么苦?

128.     A女士:就非常坚毅的性格,首先就要不怕难。

129.     蒋蔚教授:你的性格也很坚毅呀。

130.     A女士:是的,我性格坚毅,我虽然觉得我苦,但外人都觉得我很好。

131.     蒋蔚教授刚才我说每个人有短板,你马上同意了。你认为你的短板是什么?如果你不知道你的短板是什么,就没法改变它。

督导要点八:在这一段对话中蒋蔚教授向来访者指出两点:她的行为模式是埋怨别人、逃避自身责任,情感模式是否认内心的情感需要。同时沟通的侧重点放在来访者情感的部分,同样再次使用辩证的原则,把来访者优秀、优势的部分和面对弱点而带来的心理痛苦,同时反馈给来访者。充分理解和共情来访者的基础上,引导来访者去关注和思考她一直无法面对的部分。

132.     A女士:我的短板,你刚才提醒了我,我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去。

133.     蒋蔚教授:为什么?

134.     A女士:因为我害怕别人把责任又推到我头上。

135.     蒋蔚教授:为什么怕别人责任推到你头上?你选择了结婚,不停说你的老公是个灾难,但他肯定不是一无所是,他肯定给你带来了你需要的东西。

136.     A女士他带来的就是,我可以随便折腾他。

137.     蒋蔚教授:你说的是真心话吗?

138.     A女士:是的,他唯一的好处就是不论我怎么折腾,他都不会走。

139.     蒋蔚教授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感受?

140.     A女士:好痛快。

141.     蒋蔚教授如果将来你儿子找一个媳妇,对方也这样对你儿子,你会有什么感受?

142.     A女士:只要他好过,我无所谓。

143.     蒋蔚教授:真的吗?我不敢相信,跟你沟通这么些,我感觉你不是这样的人,你儿子找来一个女人,就天天折腾他?

144.     A女士:天天折腾,我肯定会干涉,会问一下为什么。

145.     蒋蔚教授:我没问你会做什么,我问你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146.     A女士:可能会同情。

147.     蒋蔚教授:怎么同情?同情谁?

148.     A女士:同情儿子。

149.     蒋蔚教授:你不会为你的孩子感到痛吗?一个大男人就天天被女人折腾,就认了,也不退却,你没有痛苦的感受吗?

150.     A女士:有。

151.     蒋蔚教授能说详细一点吗?

152.     A女士:自己生下来的孩子,肯定希望他好,当他被别人折腾,我会感受到他这种无奈,如果表现出来痛苦,那我肯定更痛苦。

153.     蒋蔚教授:如果他不表现出来痛苦,跟你说没事儿呢?

154.     A女士:如果他真的痛苦,他说的没事我也应该能感受到是假的吧。

155.     蒋蔚教授你现在想想你老公,这么多年,在你这么强势、折腾他的情况下,你有没有站在他的角度上考虑他在婚姻中的感受?

156.     A女士:很少考虑他的感受,基本上是考虑自己。

157.     蒋蔚教授:为什么?

158.     A女士:因为我觉得在婚姻中不是我强势,是他强势。

159.     蒋蔚教授:怎么会呢?

160.     A女士:因为经济大权一直掌握在他手里。

161.     蒋蔚教授:钱是决定让一个人强势不强势的唯一原因吗?

162.     A女士:不是唯一原因,在我没钱时这是很大一个因素。

163.     蒋蔚教授:现在你有钱了,为什么还要跟他黏在一起?

164.     A女士:因为他不愿意离婚,还有孩子的原因。

165.     蒋蔚教授很多人都离婚,与其生活在父母整天争吵的环境,还不如父母分开对孩子心理健康更好。你不和他分开,还是有你个人的原因,只是你从来没去触碰到,而是觉得都是他,他就是个坏人把你锁在这里,用这种想法作为你解脱心理痛苦的一个心理定势。

督导要点九:启发来访者反思与老公的关系,换位思考去理解老公在婚姻中的感受,再次从心理和情感的角度,向来访者解释她在这段婚姻关系中情感和心理需求的状态。

166.     A女士:我没有想过。

167.     蒋蔚教授:从来都没有想过?你学心理、生活过程中,你听说过一个词“换位思考”吗?

168.     A女士:听说过。

169.     蒋蔚教授你觉得你自己换位思考的能力怎么样,0到100分?

170.     A女士:原来我觉得我可以90分,现在我觉得可能没有那么高。

171.     蒋蔚教授:什么时候可以90分,可以举个例子吗?

172.     A女士:当我作为旁观者,我很能换位思考,如果别人吵架,我很快就能想到他怎么不为别人考虑,这么不讲道理。

173.     蒋蔚教授:这是换位思考吗?我们有个比如就是把你穿到别人的鞋里面,去感受别人走路的那种情况,这是换位思考的核心。

174.     A女士:如果这样,我能力肯定不行,感受不到别人的感受,只能做理论推论。不会及格吧。

175.     蒋蔚教授你这样说,和我跟你沟通过程中的感受差不多。你从小生长的环境,整天就是我要好好学习,要离开农村去外面打拼,要建立自己的新天地如何,周围人也没有给你一定影响让你感受周围人生活中经历的苦难。

176.     A女士:对。

177.     蒋蔚教授:你接触过从心里幼稚到心理成熟不同阶段的表现吗?

178.     A女士:听说过一点点,没有深入学习理解。

179.     蒋蔚教授:也没有给自己心理成熟度打个分,想想自己做事情、感受儿子、老公的情感,你自己是不是从来没做过这类事情?

180.     A女士:没有。

181.     蒋蔚教授那么你打算怎么办?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出来就长成一个人,孙悟空也是经历千锤百炼的,每一个人从小的生长环境都会对心理健康、心理定势有很多影响。我很同意你说你走到死胡同觉得是缺爱,没办法再追根儿了,但我们总得往前走,从精神心理角度,不管年龄多大,内心感受到爱、变得更成熟,都是可以慢慢培养的。通过你和我、和我们团队沟通,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182.     A女士:还是要从自己着手,你提醒了我几点重要的。换位思考,感受他人的感受,还有我对孩子做的其实是寻求安抚,对我非常震撼。这两点受益匪浅。未来我还是要不断成熟,要学习。

183.     蒋蔚教授:非常好,怎么达到这个呢?

184.     A女士:也许继续做些心理咨询,自己也更加静下心系统学一些心理学知识,生活中更多觉察,感受,除了能感受自己的感受,如果能经常去感受他人的感受,可能我也就不那么挑剔了吧。

185.     蒋蔚教授非常好,我很赞赏你的自知,非常准确。你儿子现在在做心理治疗吗?

186.     A女士:有,换了好几个心理咨询师在做。这方面我没去问,我只付钱,做的怎么样我不太清楚。

187.     蒋蔚教授:我觉得你这样做很好,尽管是母子,但还是要有一定界限,不然孩子的躯体长大了心理长不大,要受很多苦的。刚才你想的都很好,很有必要。我的建议是希望你接受强度相对比较大的心理治疗。如果经济上可以,每周一次,至少坚持六个月,花一些本钱找到好的治疗师,他也可以给你推荐读物,读的过程中你有反思感悟,跟治疗师沟通也能更有的放矢。你做6个月再来看,那时的心理成熟度,和你当下的心理成熟度变化,那个时候你可以降低频率。因为这些内容,你去读可能一下子就明白,但是你要渗透到每天的生活,我们的大脑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就像种小树苗,尤其是要种小林子,需要花时间的。

188.     A女士:嗯,明白。

189.     蒋蔚教授我非常能够理解你这么多年走过来的路,如果我们不懂,就看不到心理欠成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短板,当我们把这个短板变长,在跟家人、朋友的沟通就会游刃有余,而不是感觉总有无形的东西罩着你让你整天不舒服,你看你胃不舒服有多少年了。

190.     A女士:对,二十多年,心理就没痛快过。

191.     蒋蔚教授:是的。还有其他问题吗?

192.     A女士:没有,谢谢蒋教授为我答疑解惑,你说我寻求安抚这一点,给我很震撼。

193.     蒋蔚教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安抚,你从小到大没有得到过,你靠聪慧和努力得到尊重,这是间接的安抚,和你儿子给你的安抚是很不一样的。当你知道你不能老去儿子那里寻找安抚,不是说你不需要安抚,一个资质高的治疗师,完全可以给你这样的安抚,如果不能,那这不是适合你的治疗师。

194.     A女士:好的,谢谢蒋教授。

督导要点十:问题解决探索,帮助来访者确认治疗目标:学习换位思考,弥补内心缺失,提高心理成熟度。

督导复盘总结

整理这个案例,逐字逐句去理解和感受蒋蔚教授的访谈,我感受到作为精神心理工作者,在启发和培养来访者关注共情、换位思考的工作中,有几个要点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第一,共情是建立在感情和感受的基础上,并不是由我们经历着怎样的事件所决定,也不等同于我们在做怎样的理性思考,它特别需要我们能够捕捉到情感和感受的部分。在每一个人实际的生活情况中,事实、想法和感受都是掺杂混合在一起经历的,包括精神心理从业者本人,我们大脑的运转速度非常快,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加以区分,如果缺乏刻意的练习,我们很难只谈事实或只谈感受。

第二,所以,作为精神心理从业者,能够带领来访者探索和学习共情的前提是,自己一定要具备区分事实、想法和情感的能力,尤其需要在与来访者沟通的过程中,识别并带领来访者去澄清TA所经历和表达的内容中这三者的不同。

第三,辩证的精髓在这个工作中十分重要。当我们面临着冲突的处境,本能的反应是做点儿什么结束冲突,尤其是助人的态度总容易让我们冲上前去,试图尽快结束来访者的冲突。然而学习共情的过程,正是需要换位思考,需要去观察和理解冲突的两端,如果快速斩断、结束了冲突,也就失去了多角度思考和感受的机会。我们看到蒋蔚教授多次,把矛盾的两端实实在在地反馈和呈现给来访者,让她去消化。所以,让冲突飞一会儿,让情感和感受多待一会儿。

督导专家介绍

图片

蒋蔚教授

现任杜克大学临床医师和博士后导师,美利华医学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心太阳健康心理首席专家,中国多家医学机构客座教授,全美首位内科和神经精神病联合学科的女终身教授,是世界心身医学领域里的领军人士,是拥有美国内科和神经精神病-行为医学专业双重资格认证注册行医的临床医生,是美国医学学会,美国精神病学会,和美国心身医学会的会员。2018年蒋蔚教授被选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留学优秀四十人之一,而且是赴美留学15人之一。    

相关链接:

美利华健康系统院长蒋蔚介绍

作者介绍

图片

郭雅兰

美利华VIP会员,心太阳健康心理平台的咨询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毕业于特殊儿童教育专业, 不仅具有丰富的儿童青少年与婚姻家庭咨询经验,而且善于思辨与总结。擅长解决儿童心理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特殊儿童教养指导;婚姻家庭咨询;个人情绪问题。

本文涉及的其他专家介绍

图片

孙金荣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济宁医学院精神病学兼职副教授,扬州市医学重点人才,长期跟随美利华“中美医生与咨询师国际标准规范化培训”学习。擅长青少年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的心理咨询

联系我们

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青春期反叛、

亲子关系不良、婚恋困扰、大学即将毕业前路迷茫、

职场压力大适应不良、焦虑

失眠、长期心情不好......

如果屏幕前的你有困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