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话与人情

 错的多美丽 2022-08-04 发布于河北

一般,不敢涉及“领导”这个词,知道自己心中木数,口无遮拦,怕出口就是错话,或把柄;日常,更不敢往领导身边凑和,怕木眼色,笨手笨脚,耽误领导正事。

就敬而远之,领导招呼,赶紧应声;领导派活儿,不敢懈怠,心存敬畏与尊崇,各自相安。

像我的学生来告诉我,他学而优则仕了,我大概还知道一点他可能的前途,——如果他不在其间昏了头脑犯错的话,——就明白告诉他,那以后我得跟你保持距离了。官盛则近谀,哪怕不值钱,我也想要这一点点小小风骨,你就当我自卑好了。学生还不是领导,只管“嘿嘿”地笑。

坐井观天见过的领导,几乎各有千秋:大人姿态高高在上的有之,动辄宣讲大道理的有之,乡土气息浓郁的有之,思维敏锐言辞缜密的也有之,平易近人威而不怒的也有之,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也有之,高屋建瓴居高声自远的也有之……有的让人惶恐,有的让人困倦,有的让人同情,有的让人钦佩,有的让人亲近,有的让人仰望,有的让人赞叹,有的也让人无所适从,当然,现管我的领导都很优秀。

比如我们组长C老师,他有学识,有才华,有胸怀,主要他扛住了岁月磋磨,一直不老,还够帅气。只是他脸色太黑,显得浓眉大眼都不大鲜明突出了,而且表情也不够明显,仿佛喜怒不形于色,我们向他献媚,他无动于衷,我们惹他生气,他顶多央求几句:大家教研早点来吧,领导们都看着,……基本还是面无表情。

他教语文教得老好的,有时却不大会讲话。像今天,他总结我们上回考试的阅卷情况,说有人阅得多,有人阅得少,下回大家都要共同努力完成规定任务,如果话这样说,人人暗自记下,就皆大欢喜,偏偏他指名道姓“表扬”了我,说我阅得多,然后又不记名地“批评”有人阅得少,这下就坏了,他把我推到台上五花大绑起来了,极可能成为众矢之的。一则,他人为制造了人民内部对立倾向,因为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可能会以为我是故意抢着干活争先进,要强抢上,然而那并不是实情。

真相是我只是想替W老师多阅几份,因为她年纪比我大,主要因为她跟我好,我喜欢她,我还想替C老师多阅几份,因为他刚生了一场病,我啥也没替他干过,问心有愧;再则,是因为阅卷那天赶上我值班,和上晚自习。值班时自己一个人坐在空荡荡楼厅里,阅卷难道不比干坐着有趣?晚自习学生有学习任务,阅卷难道不比睁俩眼干瞪着学生有意义?所以,事出有因,特殊例外,我早已过了鸡娃的年纪,也不是热血沸腾的青年了,只是安安分分地认真工作而已,实在不想因此“卷”起什么。

所以,我下回阅卷,都不敢明目张胆地多阅了,实在忍不住,就偷偷阅,我就是这样自私任性的人,也是没有办法。

C老师厚道,一定不知我这些怕表扬的“腹诽”,幸亏他还不是真领导;教研完毕,我看我那些兄弟姐妹,似乎也没露出讨厌我的神色。

如果是真领导,就说不准了。在众目睽睽下,给这个团队一把甜枣,给那个团队一顿鞭子,以为厚此薄彼可以激发斗志,怕人们只听到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私下会不自在的:吃甜枣的有负担,自己的甜都不敢真甜,因为旁人同时在场苦着,挨鞭子的也不服气,只凭一朝半日,谁比谁又多进步多少呢?领导啊,请三思而后言;遭受表扬的人儿啊,请认清楚自己。关键,人们大概都是表面上不在乎,心里其实都非常在乎领导评价的。

依某浅薄,也并非想要制造名不副实的一团和气,那样谁都好也就是谁都不好,无益于团队建设,还容易人浮于事,究竟怎样好呢?领导们一定各有妙法。


费孝通先生曾经专门研究过乡土中国的人情社会特征,时至今日,虽然时代多元了,个性张扬了,确实也有谁也不顾谁了,但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世态人情依旧关乎现实智慧,不是庸俗世故,是淳厚练达的人情,不粘不缠,心存善念,清醒透脱,拎得清。

比如现实司空见惯的“点赞文化”,属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交生态,就要各自拎得清。人家点赞,哪怕仅仅出于礼仪,也值得感激和珍惜,要知道朋友圈要一个不落点一遍赞,绝对不比皇上批奏折,老师批作业轻松,何况还有评论,这常常充满“996”的世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猝死也成了见惯不怪,谁的时间不是金子呢。

有人乐意拨冗点赞,就有人不乐意点。若是同一片屋檐下,你见他别处生动活泼,唯不睬你,就得识趣,要么内情宛转你有所不知,要么云泥之别你俩已经不在同档,要么就是他不屑一顾刻意远离,如果还没拉黑屏蔽删除,只是顾着最后的面皮,若你们心照不宣则罢了,若你懵懂就得拎得清,是你高攀,还是高攀,不必勉强。

类似的还有,曾经热情得像火盆儿,突然客气起来了,淡淡的了,突然在你跟人家打招呼时,人家矜持地说起官话来了,如此这般,赶紧走开吧,别等着人情冷暖。

当然,收获点赞也别飘然自喜,除了彼此真知,社交场上讲究的是礼貌。来而不往非礼也,或者一来二去,又成真知,也是平常,说到底,人贵自知之明。

当然有人就是自诩高上,觉得人家递过来的小红花全都受之无愧,可以看看杜骏飞老师“新年寄语”里的几段话:

当你良好时,你会得到赞许;当你优秀时,你会得到一片寂静;当你无比优秀时,你会得到普遍的骂名。

内心安宁的表征:不把贪念当作进取,不把嫉妒当作公平,不把盲目当作勇气。

李雪琴说,左转也是一种右转。

从现象还原的意义上来说,休息是生产的生产,而告别也是一种再见。

过去的一年,我们告别了很多人,未来,也许还有更多悲痛的告别。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上,我们最深情的再见,也许就是这些告别了。

……

脱口秀演员杨笠的一句有关“普通与自信”的话引发庚子年末一场莫名其妙的风波,据说,被举报了,措辞还相当严厉。其实,谁又不普通呢?毕竟伟人就只有举世闻名那几个。杨笠的话只是道出了众人心中常常会产生的一种情绪罢了,偏有人非得对号入座上纲上线,就像课堂上讲《傅雷家书》,说到那位当年收信的傅聪先生近日去世了,顺口介绍他是国际知名的演奏家音乐家,说他在英国,…马上有学生质问:他为什么不留在中国?吓了我一大跳。

还曾参加过一个饭局,原本是工作聚餐,偏偏来了个“外人”,不但白吃白喝,还大放厥词,妄自尊大。尤其张口闭口,对我们的某领导(未在座)指名道姓,吆五喝六,对我们的教师群体指手画脚,像多能耐的梗似的。他偏偏忘了一个集体是讲门面的,我们的领导跟我们,是必须荣辱与共的。马上有人几乎把冷淡摆在眼睛鼻子上了,可惜那个“外人”看上去那么普通,却依然那么自信。

我们平常教学生如何言语得体,尤其作文中的书面语言,无论学得会学不会的,至少知道不能信口雌黄夸夸其谈,因此平常遇上特别会说话,甚至讲究语言艺术的人,我们都会禁不住被吸引,比如我们领导有一阵开会讲话,总是先列举几则日常小事,来做表扬个体的案例,言之有据,表扬得又具体又家常,让在座得到表扬的没得到表扬的都心理舒适,领导轻易就达到了教育下属的目的,春风化雨;接着领导会读一段自己的读书摘抄,当然是可以引而后发的那一种,一面自然流露自身的渊博与学习态度,一面又顺手把我们“春风”了,虽然也是教育,但足够让人欢欣鼓舞,况且领导熟谙以点带面手法,主题都落在群众永远最伟大,是强大后盾,个体的优秀不是光杆司令能成就的,彰显了极大智慧;最后领导一般会分条列项,明确几点要求,一语中的,绝不拖泥带水,说完正事儿就散会了。

风大天冷,疫情又探头探脑了,祝平安和平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