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个守望乡村教育的老师------读魏乐仪老师的《支教印象》有感

 老魏的新视界 2022-08-04 发布于甘肃

   乡村,多么淳朴的字眼;乡村,是我儿时出生的地方;乡村,有一群朴实无华的老师守望着乡村教育,他们如同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我们美丽的皋兰县,就有这样一位乡村老师,他,打动着我的内心。他就是我的哥哥,魏乐仪,任教于皋兰县魏家庄小学。他用自己的行动与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2021年,他支教于皋兰县崖川小学,用自己一年的时光,书写了一段精彩的故事。他将自己的这段支教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名为《支教印象》。无意之间,我读到了这本书,内心特别震撼与愧疚。真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一个教师的担当。
   

       这本书最大的特别就是爱。我的哥哥,他出生于皋兰县这片热土,在这里生活成长,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对于土地的热爱。正如在他的书中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对于教育行业,投入了自己的一腔热血,他走进学生的家里,和学生的家长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到学生所在的家里。他自掏腰包,为那些进步的孩子们颁发奖状,他还带孩子们去乡村研学,让孩子们感受乡村的淳朴气息,也为了让孩子们爱自己的家乡。他不累吗?他不疲倦吗?我想他也会有的,可是看着孩子们可爱的脸庞,他又有了新的动力,爱是无限的源泉,爱是生命里奇迹的见证。
   

  这本书第二个特点就是家访,我的哥哥用自己的脚去丈量皋兰县忠和镇的每一寸土地。他走进那些孩子们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这些家访是我的哥哥利用周末时间完成的。他是老师,也是父亲,同时还是丈夫,难道他不会休息一下,他没有那么狭隘的去想。他就是投入自己的一腔热情。是呀!冬天的夜很冰冷,他一个人独自去学生家里家访,一方面感受着寒风,一方面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在《支教印象》一书中,写了看望生病的学生,当他走入这位学生家里,看到的是一个学生贫寒的家境,让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在家长群里面发动了一次暖心的捐赠。家长带着孩子们,走入这个孩子的家庭,让这份爱在冬日的暖阳里面格外的灿烂绽放。这也影响了那位孩子及其家长,世间有爱,只要你是一位有心的人。用爱生活,用脚丈量这片土地,他无怨也无悔。
   这本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家庭教育。我的哥哥如此优秀,得益于他的父母良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要想让根深叶茂,必须厚植孩子的德行。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与一个家庭有很大密切的关系,也离不开国家的培养与护佑。

纵观我哥哥的儿时,土生土长的农村小伙,考上了教师。虽然有一份稳定工作,他也帮助父母在皋兰的街头巷尾卖桃子、玉米。他深知父母的辛苦,才如此的上进与优秀。要想拥有好的子女,我们的父母必须好好学习,改变自己,与我们的孩子一起进步。学习成绩好,并不能说明一切。如果一味的培养孩子的成绩,仅仅看中孩子学习好,那么我们培养的是一台机器。现在国家提倡的是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在学生成绩好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其他方面。孩子就是我们的作品,我们用心去呵护,才会静听花开的成长。而我的哥哥正如星星之花,用爱浇灌着他的学生。他如萤火虫照亮那些学生,原来人生可以如此绚丽绽放,让我如此敬仰与惭愧!
  青春无悔,踏实走好每一步,不求名声,但求问心无愧……守望乡村教育,让我们成为麦田里面的守望者;守望乡村教育,我们更加用心呵护祖国的花朵灿烂绽放,青春无悔,用力绽放;守望乡村教育,让皋兰大地上的教育腾飞展翅,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作者:魏文莉
工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三小学教师
2022年8月3日



近期热
1
央视快评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2
雹雨袭击皋兰什川,上河坪受灾严重,呼唤炮手
3
皋兰抗疫日记(三)核酸检测室里的“大白”
4
什川古梨园保护中心温馨提示 :果园高温季节注意施药安全
5
抗疫时期,什川农民的桃子、蔬菜该怎么卖?
6
什川有个月饼西施,做的月饼油锅盔和人一样美!
7
牌匾送英雄魏太!什川镇发现七十年前的“光荣军属”牌匾
8
把什川念想成一幅丹青

“写留言”
跟老魏进行互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