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文写作中,到底要摸哪几块石头,才能过河?

 你一直在玩儿 2022-08-04 发布于江苏

本文作者:三斤

写作过程中,大家常常摸不清自己写作的水平,看不清自己写作犯的错,找不到自己提升公文写作的路径,走的是“野路子”,不时在这写作的一路上磕磕绊绊。看看这路上的四块“石头”有助于加快提升公文写作水平的速度。

第一块“石头”--凭着感觉写

在刚刚接触写作的初始阶段,一接触到写材料,就头皮发麻,不知从何下手,基本上打开word,两三百字都举步维艰,就凭着脑中的感觉,看着别人写过的类似材料写。

在这个阶段,常常不敢写、写不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写的逻辑混乱,写的表述不清,第一稿都写不清楚,就不用说再打磨雕琢了。在这时,需要的是,“敢写”,不要想着第一稿就能达标,把想到的、想说的都写出来,再斟酌语言、逻辑等;“学写”,看那些已经发布在政务网站上的、有相关性的材料,跟着那些材料的格式、行文脉络写;“多写”,各种文种、文体都接触,在工作之余尝试着写一些材料,慢慢就能了解到材料所需要写哪部分要素、哪几块内容。

第二块“石头”--按照套路写

写得多了,慢慢就知道公文写作的一些固定套路,基本上能把事情写清楚,基本上清楚大标题、小标题的写法,形成公文写作的思路、套路。材料在领导那,也能通过,但会被说材料站位不高、观点不明等等。

这期间,会掉入一些小陷阱。比如:类似“快速化XX”的生造词语搭配,“学习贯彻”写成“贯彻学习”的前后倒置等;为了行文的对仗工整而生搬硬套;不契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的凑“一个重点、两个抓手、三项机制”等等。公文写作的基点、出发点是实事求是,不能为了列举、提炼、创新观点而违背事实。

这个瓶颈期,建议多读读书,读玩哥的《公文高手的25项写作技巧》、《品味公文》等公文写作书,借鉴经验汲取营养,学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多看看报,每天看看学习强国的信息新闻、系统内的报刊杂志等;多雕琢文章,对自己写的文章多改几遍,观点不够鲜明就试着多角度归纳提炼观点,成效不够突出就多方位对比、换位思考写出单位特色……

第三块“石头”--突出特点写

到这个阶段写一份材料是不存在大问题的了,自己也能发现材料当中存在的不足,但总隐隐约约觉得这个材料差那么一点点,就差那么一点点。我认为那一点点是意境。要做好这一点点,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做个有心人。要通过收集信息简报、旁听领导讲话,领会领导意图、捕捉领导思路,围绕领导要抓的重点工作写材料,根据工作时序提前准备好材料;另一方面是做个取巧人。要弄清楚材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层级、领导、背景要做的说的,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要怎么做能落实到位。要掌握领导习惯,比如文秘出身的领导注重语言凝练,多用对比比喻等,业务出身的领导相对喜欢“一是…二是…”,学历不高的领导爱用俗语,学历较高的领导讲究对仗工整等等……

第四块“石头”--超前谋划写

一位伟人说过,“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公文是参政辅政的重要工具,超前谋划行文就是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决胜一招”。例如写一份XX指导方案,除了要借鉴之前一两年此类工作方案之外,要学会掌握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通过与老同事交流、现场调查等方法发现一些差异性特点,提前筹谋采取应对措施,料敌于先、先发制人。这个境界的基础是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剖析事物,掌握事物的规律、本质。

建议通过全面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深入学习新理论新思想,多方查阅国内外类似事物的发展等等方法,逐步建构一整套贴合实战的思想体系。此虽不易,但未来可期。

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公文写作往往使我们头皮秃出、肚子突出、腰间盘凸出,但它是文秘岗位的修身立命之本、闯荡江湖之剑,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奋斗,练就硬本领,就能“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苍龙”。

以上是三斤本人的一些经历经验,这四个写作阶段没有明确界分,有一定交叉,抛砖引玉献丑了。希望朋友们新的一年本领更硬、进步更快、职位更高。俗了俗了,溜了溜了……


爱我,请给我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