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老批评你写东西不接地气,原因是.......

 你一直在玩儿 2022-08-04 发布于江苏

作者介绍:

你一直在玩儿:知乎、微博、公众号、知识星球同名用户。曾在省政府办公厅、地市市委组织部、海事局工作,现为某国企办公室主任。



为什么要谈怎样使文章“接地气”,是因为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稿子交给领导后,被领导说“你这篇文章不太接地气”。那什么叫领导口中的“不接地气”呢?以我的经验体会,领导主要是对三个方面不满意
第一,领导觉得稿子“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任何单位都是一样适用的,没有贴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没有写出本单位的特色。
第二,领导觉得稿子太虚、太空,都是高大上的空话、套话,“水分”太多,没有“干货”。
第三,领导觉得稿子读起来晦涩难懂,或者枯燥乏味,既不通俗易懂,也不生动形象,可读性比较差。
上述三个方面,简单来讲,前两点是从内容角度来说的,内容不够“实”;后者是从语言角度来说,语言不够“美”。如何解决上述“不接地气”的问题,让内容更“实”,让语言更“美”,这几年我们开设的公文课程都有各种涉及到,市面上的公文书籍也有很多讲解,所以今天我不会大而全地去讲,重在给大家讲解一点实用的小技巧。下面,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一、领导觉得稿子“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任何单位都是一样适用的,没有贴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没有写出本单位的特色。

这种问题往往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就是一些各个单位都要写的共通性材料,比如,对照检查材料、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党课,等等,主要是党建方面的材料,因为党建材料大家都懂的,各个单位干得活儿都差不多,东抄抄西抄抄的情况很常见,反而是业务材料很少抄,毕竟每个单位职能不一样,也没法儿抄。有的同志写党建方面的材料,停留于低级的东拼西凑,这里拿一段、那里取一段,复制粘贴完以后没有进一步加工,进行“本土化”改造,就会让领导觉得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以前有讲过,就是党的材料,框架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但是关键词不一样,只要替换里面的关键词就行,这样就体现出了本单位的特点,形成了适合单位实际的一篇材料。

比如,讲要佩戴党徽,银行可能是在窗口之类的要戴,那电力公司就是上班期间、应急处置、窗口服务、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讲要设立党员先锋岗,就要讲清楚在什么位置设立,这个位置就是单位的实际情况。

比如,给领导写对照检查材料,讲到担当作为不够的问题,可以写“开拓创新不够,对……、……等工作的总结提炼做得还不够深入”“在……、……等工作推进方面步子还是过小,尚未形成品牌效应”,省略号的地方就可以根据领导的实际情况,填进去具体的分管工作。




二、领导觉得稿子太虚、太空,都是高大上的空话、套话,“水分”太多,没有“干货”。

对于这个问题,举例子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你一旦要举例,势必就要用单位的具体情况、单位具体发生的事情来作为例子,这样文章就显得实在了。一个鲜活的例子,能使文章血肉丰满、真实可感。光有笼统的论述,空泛的议论和干瘪的说明还远远不够,必须佐以事例的支撑,否则就会叙而不清、说而不明、议而不透。如果能有翔实的事例,就能让观念具体化、概念直观化、理念形象化、事情明朗化,也能给读者留下鲜明、实在、确切、强烈的印象。

比如,你写年度工作总结,讲到“去年工作亮点纷呈”,怎么体现亮点纷呈,就要直接列举出哪些工作很出彩,得了什么奖啊,评比拿了第几名啊,得到了领导表扬啊,业务量达到多少啊,满意度多高啊,等等。这样才能证明去年的工作的确“亮点纷呈”。

(一)叙述事情的举例
在概括了基本的事实情况后,缺少事实材料的支撑,文章的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要列举当前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到底是哪些问题?要说明工作取得的成绩,具体是什么成绩?比如写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可以列举该同志做了些什么好事。再比如写“四风”问题仍然存在,可以列举形式主义方面有什么现象,官僚主义方面有什么现象。比如写单位队伍缺乏活力,可以通过竞赛成绩不理想、参加活动不积极、人员流失比较严重等来说明。

(二)突出重点的举例

有时涉及很多面上的情况,但是限于篇幅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又不能面面俱到,一一列举,逐条展开,往往就选取片段,或捕捉细节,或突出重点,对相关内容和事实进行好中选优、多中选精的梳理,使所选的事例更具有典型性、更具有说服力,能够产生以一当十的效果。一般的做法是先概述总体情况,再通过列举事例来突出某方面的情况。这类例子往往用“其中”“特别是”“尤其是”“需要指出的”等开头。

(三)说明情况的举例

我们提到一些事实、揭示存在问题、阐明工作思路时,但如果不做全面展开,就会泛泛而谈,失之于空,也令人费解,而围绕观点列举相关事例就能起到很好的加强、补充、细化、明确等作用。说明内容在结构上往往呈并列关系,将内容梳理出来后,一点一点地分说。这种举例和叙述事情的举例比较起来,主要的区别在于对于例子有一个总结和概括。

(四)论证观点的举例

每提出一个观点,尤其是带有个人倾向性的观点、评价、看法,要产生令人信服的力量,就必须通过摆事实来证明。事例为观点服务,观点通过事例证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比如写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的必要性,就要列举现在因为管理不精细而导致的诸多问题,或者因为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带来了哪些好处。



三、领导觉得稿子读起来晦涩难懂,或者枯燥乏味,既不通俗易懂,也不生动形象,可读性比较差。

公文用于在准确、平实、简明的前提下,也必须做到生动活泼,力求语言美,以增强其可读性。公文的生动性主要取决于形象化,需要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形式,不仅把事情说得准确明白,而且让人读起来有兴致。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借代、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将要表达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使用一些成语、谚语、歇后语、口头语、典故以及一些富于哲理的趣味性语言,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话讲出来,以增强公文用语的生动性。大家可以多去找各种讲话看看,里面的语言运用就体现了既严肃又活泼的特点,把明确的要求融入通俗易懂的语言当中,比干巴巴地提要求效果要好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