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史上经典作品《鲁迅肖像》的创作始末

 易遵义2 2022-08-04 发布于四川

“用白描形式来表现鲁迅先生,最契合他的精神气质,是形式和内容完美的统一,这是一幅真正的中国画!”——潘天寿

“你们看这些树叶,画得真精彩,好像被风吹得簌簌在响!”——黎冰鸿

文章图片1

白描《鲁迅肖像》 吴永良 1962年作

Recall the past 回忆往事

吴永良毕业作品

白描《鲁迅肖像》创作始末

为了收集毕业创作资料我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予我热情接待,应我要求,在作了扼要的总体介绍后陪同我参观了整个纪念馆和位于山阴路大陆新村的鲁迅故居,并找出很多鲁迅各个时期的生活照片和相关档案资料,限于那时没有翻拍和复印的条件,我就将所需照片和资料借回,在家里用较透明的纸张一一以素描手法临摹下来,并抄录相关文字资料。如此印象更为深刻,不少还保留至今,纪念馆工作人员很佩服我的认真态度和临摹功夫,由此我也和纪念馆建立了很好的工作关系,长期保持通讯联系。

在思考和收集鲁迅题材毕业创作的构思与资料之同时,按学校要求与教学规定,我到了黄浦江对岸的上海第三钢铁厂参加劳动,工人师傅知道我身体病弱很是照顾,只要我在车间里看看和做些最轻微的工作,我也得以参观和了解整个生产过程,感受到钢铁厂炉火熊熊的热烈气氛,白天在车间劳动,也偶尔在歇息时画些车间里生产场景的速写,晚上则在工人宿舍里的电灯下阅读鲁迅著作和有关资料。

将近一个月时,我虽时刻苦思冥想,不断翻阅鲁迅相关著作,但总不得要领,不知从何入手来表现,心里渐生忧虑焦急之情,也想到自己是否有些不自量力,选这难题显然困难极大,因为1956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时一些著名的老画家,如古元、彦涵、莫朴等都有很多名作问世,为世人所熟知,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艺术学子岂能创作出像样的作品来,实在没有把握,缺乏信心,也深感后悔,现在再另起炉灶也来不及,只有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文章图片2

吴永良在浙江美院本科读书时

有一个晚上,我也和往常一样,在上钢三厂的工人宿舍里阅读鲁迅的著作,当我读到他的散文诗《野花》的《秋叶》那篇时,其中的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使我忽地心头一亮,长期的艰苦思想劳动,迸发出智慧的闪光,这便是人们所说的“灵感”吧。

顿时感到孜孜苦求的理想画面已展现在我脑际,于是赶紧拿出纸笔,连夜画了小草图:鲁迅在辛勤的写作间隙,来到他的后园,伫立在冲天向上的枣树之下,凝神思索着,如果据实表现则鲁迅身材矮小显得不合适,所以用冲天向上的枣树衬托鲁迅使之显得高大。如按鲁迅《秋叶》一文中所述两株枣树均在他家后院墙外,但为了艺术表现效果着想,我将围墙拆了,或者可以说将两株枣树移种到园内来,人们恐怕不会太拘泥于此而计较。后园的草地和枣树叶子的密匝线条衬托出鲁迅疏朗的长衫,整幅画面皆以白描表现,以求体现鲁迅质朴坦荡率真坚韧的品性。

文章图片3

白描《鲁迅肖像》局部 吴永良 1962年作

草图非常顺利而迅速地完成,自己也感到较能合乎我心中所想的效果。次日我回到市区和家里人说明后,即坐夜里的火车赴杭。周昌谷先生看过草图后即表肯定,认为非常切合主题,要我马上开始画放大稿。

我随即用白报纸连接成相当于六尺宣纸的大小,用木炭条放大草图,心里一直牢记和吸取我几年来非常痴迷的传统白描人物画典范作品,如:宋人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明人陈洪绶的《归去来兮图卷》和《水浒叶子》,清人任渭长的木刻人物图谱《列仙酒牌》、《剑侠像传》、《于越先贤像传赞》、《高士傅图像》等等,人物造型、线条运用和疏密处理诸手法的规律都已成熟与胸,将草图较方的比例改成较长的六尺宣纸的比例,易于使画面有纵向上升的气势,有利于烘托鲁迅的高大形象。

文章图片4

吴永良与周昌谷先生

放大稿画得也很顺利,昌谷先生审阅后同意我可即刻着手画正稿。于是我将系里发给的四张六尺夹宣纸剥开来变成八张,用一支狼毫叶茎秃笔(先前长时期画工笔用秃的),一方最普通的外方内圆的小砚合,一锭油烟墨,开始画起正稿来:鲁迅白描肖像。由于大片的草地和密匝的枣树叶都以双钩白描表现,所以不分浓淡但有干湿之别的墨线,要避免呆板僵硬的弊病,生动贴切地描绘出鲁迅的精神气质和他伫立歇息的后园相应的环境氛围,就必须潜心研究白描运笔用线时微妙变化的内在美感,须有苍劲拙朴含蓄内敛的韵味,才与主题吻合,因此鲁迅头部五官尤其眼神的刻划,身躯长衫衣纹的处理,以及草地和树叶疏密层次的表现。

文章图片5

白描《鲁迅肖像》局部 吴永良 1962年作

虽然下笔前已有设想,但只有经过反复描绘才找到规律而有理想的效果,尤其草地与树叶绝不能画成平板一块,而须有微妙的变化和应有的空间感,用笔的轻重,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枯,全凭适度的掌控。因此一口气在几天中将八张剥成的六尺单宣纸都画完,最后从中选出一幅最完美的作为正式作品,这幅后来因此决定我命运的毕业作品白描《鲁迅肖像》竟然非常顺利而神速地完成了,而此时其他同学包括其他系的毕业班同学还在为初稿忙碌着,因此令大家称奇惊讶。

到学期将结束时,毕业创作的最后时间已到,同学们也都先后完成,已是六月中旬了。按惯例,毕业创作要院系领导们一一审阅评议,以示重视。在潘天寿院长带领下,包括副院长黎冰鸿先生在内的众多院系领导和国画系主要教师及各班毕业创作指导老师都来到已挂好我班八个同学毕业作品的系办公室,进门第一件作品就是我的工笔淡彩风俗画《水乡集市》。

潘老以他惯有的说话风格,先发表感想说:“我们国画系人物专业的同学常说古装人物的长袍大袖容易画,抱怨现代人物短衣裤子的衣纹线条很难组织而难表现,我看吴永良就很聪明,这幅《水乡集市》构图吸收《清明上河图》的章法,人物造型与衣纹线条巧妙吸取宋人马远、夏珪的“橛头描”画法,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劳动人民浑厚拙朴的气质,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文章图片6

白描《鲁迅肖像》局部 吴永良 1962年作

文章图片7

白描《鲁迅肖像》局部 吴永良 1962年作

看到最后一件作品则是我的白描《鲁迅肖像》,潘老观看一会后,转身向着大家又感慨地说:“用白描形式来表现鲁迅先生,最切合他的精神气质,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统一,这是一幅真正的中国画。”听到潘老对我毕业创作两件作品,尤其是对白描《鲁迅肖像》发表如此盛赞的极高评价,我当时内心的激动振奋难以形容。

我还记得黎冰鸿先生激动不已地指着白描《鲁迅肖像》画面上的枣树说:“你们看这些树叶,画得真精彩,好像被风吹得簌簌在响!”大家也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不迭,说鲁迅的形象气质表现得很充分,用高耸的枣树衬托鲁迅精神的高大很巧妙,整幅作品形式感很强,很高雅……

文章图片8

20世纪60年代于浙江美院毕业时与潘天寿、诸乐三、陆维钊等老师及同班同学合影(前排右起第二位为吴永良)

潘老和黎冰鸿先生各位师长的高度评价证明我入学多年来的辛勤刻苦学习获得很好效果,我在专业学习和艺术发展方向上走的是通衢大道,无疑是最大的肯定和勉励,更坚定了我沿着已经认定的艺术道路努力前进的决心。然而因了一件毕业作品无端遭遇挫折从而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此后历经坎坷艰辛磨难,则是始料不及的,如今看来,“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强化性格”确是人生真谛,古往今来芸芸众生莫不如此。


LuXun's Work 鲁迅题材作品

文章图片9

《于无声处听惊雷》(指墨)吴永良 1983年作

文章图片10

《真的猛士》(指墨)吴永良 1983年作

文章图片11

《民族魂》吴永良 1986年作

文章图片12

《长夜》(指墨画)吴永良 199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