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组块教学实践

 小赵作文 2022-08-05 发布于重庆

一、语文教学的三大问题

1.目标不完整

2.内容不确定

拿到的是文选型教材,教学内容在哪里呢?藏在课文里。有的人看到了这里,有的人看到了那里。

语文要素解决了内容不确定问题。但是在实践中,老师们还是担心教 的和学的不一致。

3.过程不充分

教的过杂,45分钟蜻蜓点水,什么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2022版的课程标准就是针对这三大问题来改进的。

二、课程标准的三大突破

1.“素养型”目标系统

在做事当中形成,不能分开。所以要去领会四个方面的内涵,是一体的。

2.“任务群”内容系统

解决了内容的不确定性,比语文要素更上位。

3.“标准化”质量系统

在三大情境中,学生如何运用语文来做事情,有哪些关键表现,最后结果怎么样?

三、组块教学的三大实践

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来回应所处的环境的一种心智模式,这就叫言语实践。

(一)板块式内容

1.概念:围绕学科核心知识,形成结构化的学习内容板块

知识的三重结构

第一层是概念层面:回答“知识是什么

第二层面是逻辑层面,回答”知识是怎么来的“揭示了知识产生的路径、方法、过程等,表现为学科方法、学科思维、学科思想等,具有智能生长的意义;

组块教学就是要在逻辑层面,探究知识是怎么来的,经历知识形成的完整的过程。

第三层面是价值层面,回答”知识有什么用“”

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从概念层面上升到逻辑层面到价值层面。

2.内核

学科大观念: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最具有解释力、统整力和渗透力的核心知识,内含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思维等。

学科大观念的提炼路径:对语文要素进行上位的统整

例如:指向“语言”的语文要素

三上: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下: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五下: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学科大观念:同样的意思,不一样的语言

【这个提炼的过程,恰恰是我做起来最难的和最没有信心的。有的时候是真的提不出来,有的时候是自己能够提炼一个但是不确信这到底能不能称为一个学科大概念。

此处我更愿意用“大概念”的词语。观念指向的是思想意识,概念指向的是思想方法。只有通过一个一个的概念所形成的我内心哲学导向的认识论,它是一个哲学指向的结果。观念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而得来的,具有“我”的主观特征。

学科大观念指向:语言、思维、观察、想象、朗读、复述、概括、感受、表达……

3.呈现:板块式内容的教学呈现:阶梯式的活动板块

我们发现了这所学校不一样,这不一样怎么表达的呢?

都是围绕安静、声音真好听来写的。

新鲜的词句在哪里?同样的意思,不一样的表达;我们运用同样的词句来表达我们这所学校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从知识怎么来的,到知识怎么用,这样三个活动板块,就能让孩子感受到。

在教学《不懂就要问》这一课时,往往就出现了目标的偏离,着重于体会孙中山先生的好问的品质,而忘记了本单元的大观念。这当然也是之前单篇课文教学的惯性。

(二)联结性学习

1.概念

发现、把握并重构知识经验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得其智能意义的学习方式。

结构化知识必须用发现式学习、探究性学习。

联结性学习是发现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理基础与实践表征。

联结力就是学习力。

2.呈现

字根识字;词串学习;句式比较;语段读写;类篇教学等

3.策略:言与意的联结;表与里的联结;上与下的联结;异与同 的联结;读与写的联结;文与人的联结等

(三)统整型实践

1.概念

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儿童生活贯通的语文深度学习,旨在将学生学得的语文读写方法和策略,运用到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情境中,提炼语文实践能力,促进言语智能的发展,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2.呈现:

主题阅读:通过阅读得以学习

学科写作:借助任务学习写作

跨界学习:依靠言语解决问题

四、组块教学的基本范式

生长型目标、板块式内容逆向化设计情境性活动循证式评价

五、组块教学的学习工具

没有可靠的学习工具就无法撬动,用工具撬动,让学习可见。

1.批注栏。学生思维的过程在书边上批注,留下可以评价的证据

2.思维图。

3.九宫学习单。中间是学习目标,周围把必须呈现的学习结果,呈现在这张学习单上。

听完薛老师的这个讲座,结合前面对新课标系列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有以下需要注意的:

1.任务群并不是一味讲究大。在前面的培训中,我感觉到说到设计学习任务群就必须是一个很复杂的不良结构的学习情境,然后至少有一个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一两周的一个时长的教学。今天,我明晰了生活情境中有大问题、小问题,大问题也要化为小问题。所以,不要被所谓的“大”吓住,关键是善于架构,形成结构化。

2.组块式教学不是线性地推进,而是塔式的建构。之前的设计中,我也会考虑到一节课三个目标的递进,或者说螺旋上升。但是,那知识知识线的展开。正如王小毅老师总结的,要形成几根支柱:知识线、认知发展线、问题解决线,从而形成塔式结构,是立体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