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读书笔记-第四十七章》

 知行国学 2022-08-05 发布于北京

【原文】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弗为而成。

【注释】

① 当门讲,实际“户”是指单扇的门,我们的“门”才是对开的。

② 牖:窗户

③ 弥:更加,越

【译文】

真正悟道之人,明白“道”以后,不用出门就能知道天下发生的事,就知道天下是怎么运转的;不用往窗外看,就知道天道了。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所以有道的领导者不用远行就可以知道天下的事理,不用看就能明了万事万物的规律,放下私欲就能成就事业。

【延伸阅读】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真正体悟了“道”的人,他们掌握了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不必出门就能推知天下的事理。这也正如兵家们常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真正体悟大道的人心灵清静透明,就像一面镜子,自身便具备洞察外界自然、透视现实世界的能力,他们知道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来源于天地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要求他的学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子贡称赞颜回“闻一而知十”,古人要求“见微而知著”,说“知机,其神乎”,这都是要求人们要能将规律推广运用,不断发展开来,只不过老子将“道”的推广范围扩展到了天地万物。

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为什么会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呢?因为如果人的心智活动向外奔逐,就会使思绪纷杂、精神散乱,就好像镜子上面蒙上灰尘一样,我们不要让这些外在的东西成为我们了解事物本质,了解真理的障碍。所以应该加强对自身的修养,摒弃自己的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

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弗为而成:可以把这三句看做上边3句的总结。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 弗行而知

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 弗见而明

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 -> 弗为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