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235条诸家解说

 小柴胡汤 2022-08-05 发布于浙江

第235条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阳明伤寒表实,脉浮,无汗而喘也,与麻黄汤以发汗。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阳明病,脉应浮大,证应汗出。今脉但浮,表病脉也;无汗而喘,表实证也。是太阳之邪,未悉入阳明,犹在表也。当仍从太阳伤寒治之,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集注】

张璐曰:阳明荣卫难辨,辨之全藉于脉证。风邪之脉,传至阳明,自汗已多,则缓去而迟在;寒邪之脉,传至阳明,发热已甚,则紧去而浮在,此皆邪气在经之征。若入府,则迟者必数,浮者必实矣。设不数不实,非胃实也,必不胜攻下矣。

汪琥曰:无汗而喘,但浮不紧,何以定其为阳明病?必其人目痛鼻干,身热不得眠,故云阳明病也。

魏荔彤曰:此太阳阳明之证,入阳明未深,故令其邪仍自表出,不至归于胃而无所复传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本条同234条同讲。

此阳明之表证、表脉也。二证全同太阳,而属之阳明者,不头项强痛故也。要知二方专为表邪而设,不为太阳而设。见麻黄证,即用麻黄汤,见桂枝证,即用桂枝汤,不必问其为太阳阳明也。若恶寒一罢,则二方所必禁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脉浮,无汗而喘,是太阳伤寒脉证,故宜麻黄。

太阳经病,内传阳明之腑,阳明之腑邪未实,太阳之经邪未罢,是宜用太阳表药。即里有下证,而表病不解,亦不可下,当先以麻、桂表其风寒,然后议下也。

风脉浮缓,寒脉浮紧,迟者,缓之变文也。风脉不言缓,寒脉不言紧,省文也。太阳传阳明,缓紧之中,必兼大象,以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前章已经提明,故此不及。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本条同234条同讲。

阳明之病,有自中风传来者,则营气先伤,以其所痹在肌肉,为孙络密布之区故也。中风之证,卫强而营弱,卫强则表汗自出,营弱则里气不达。脉迟者,营气不足之徵也。此证肌腠未解,风从汗孔袭肌,必微恶风,可仍从太阳中风例,用桂枝汤发肌理之汗,使之由肌出表,然后营气与卫气相接,一汗而表热解,浮汗止矣(此证当云:「微恶风者,肌未解也。」今云:「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实为仲师失检处)。

有自伤寒传来者,则卫气先伤,以其所闭在皮毛,为卫阳疏泄汗液之区也。伤寒之证,卫病而营不病。卫病者,汗液不通于外。营不病者,血热抗拒于里。脉浮者,卫气受病之徵也。此证皮毛未解,寒邪阻其肺气之呼吸,必无汗而喘,可仍从太阳伤寒例,用麻黄汤发皮毛之汗,使寒邪由肺出表,一汗而表疏喘定矣。愚按以上二证,皆推原其始病以为治,与柔痉之用栝蒌桂枝汤,刚痉之用葛根汤同例,皆不欲其因魄汗未尽而转属阳明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本条同第234条同讲。

这两条是讲阳明经表之证的治疗。

这个病是发热而汗出多。发热、汗出多是不是阳明病的外证?不是,因为还有微恶寒。那么,这是不是太阳的表证啊?也不是。因为太阳表证的汗,太阳中风的汗也不多。汗多,恶寒恶风比较轻微,没有头项强痛,就是阳明经受邪了。因为阳明经比太阳经稍微深一点儿,所以就汗多一点儿,恶寒轻一点儿,也没有头项强痛,脉由浮缓变成脉迟。治疗还是用桂枝汤。桂枝汤解肌发汗,因为它有微恶风寒,还有表邪未解。这是阳明的经表之证,不是阳明的内热蒸发于外的外证,应当加以鉴别。

阳明病以胃家实为主,提纲就是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但也不局限于胃家实的一个证候,也有阳明病的经表之证。胃腑是在里的,三阳的病都是反映六腑的病变,它是里证。腑的经脉可以行于外,因此,我们把阳明病的表证就叫经表之证。表是一个定位,经是受邪的经络。由此可见,阳明病里也有表里、寒热、虚实。

阳明经的经表之证和太阳病的经表之证,治法上是相同的。有汗用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但是在表证的程度上、病情的反映上,二者有所区别。譬如,太阳病的表证一般都是恶寒多,汗出少;阳明病的桂枝汤证就恰恰相反,它汗出多,恶风恶寒轻微。原因在于,太阳主表,阳明主肌肉,阳明的表比太阳的表的部位就稍微的往里一点儿。邪气有向里了,就微有恶寒,汗出就多。阳明病外证云何?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张仲景早在前边总纲里就给我们列出了一些鉴别点,如果里证的发热汗出,没有恶寒;经表证即使微恶风寒,不得当作里证来论。这样还得给他发一点儿汗,所以还得用桂枝汤。

上边这一条意思明白了,下边这一条就触类旁通了。阳明病经表受邪,受到寒邪,就无汗而喘,外表受风寒之邪所闭,使肺气不利、肺气不宣,可以无汗而喘。这里没提出来阳明病头项强痛,因为它这个经不在太阳了,而在阳明了。既然不提太阳的头项强痛,它是阳明的经表之证,所以有的注家说,意在言外,应该有目痛、鼻干、额头作痛的特点。目痛,鼻干,额头作痛,缘缘面赤,这些是阳明经证的反映。既然是叫阳明的脉浮,阳明病的脉迟,因为前面是冠以阳明,所以就应该有阳明经表的特点。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前面这一节说的是太阳中风转属阳明的,这一节呢就说太阳伤寒转属阳明,这个都可以说是太阳阳明了。

脉浮,无汗而喘,这是个表实,脉浮为在表啊,这个无汗而喘,应该是病在外在表造成的,所以发汗就好了,这当然用麻黄汤了,虽然它冠以阳明病,这是太阳病它传阳明病,但是表很明显,它表不解,还得先解表,那么有汗,脉虚,要用桂枝汤;无汗,脉实,当然要用麻黄汤了。

王付【释疑解惑】 

怎样理解“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

答:㈠张仲景既论“阳明病”,又论治“宜麻黄汤”,重点突出病是表里兼证。㈡张仲景辨“阳明病”而不言病证表现的目的是突出病是表里兼证,以表证为主。㈢辨识“脉浮,无汗而喘”是太阳伤寒证的基本脉证,其治以麻黄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