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充满了神奇和梦幻的场景,有时仿佛不停地变换形状,其实不过是光影的移动;有时貌似寂静无声,可是内部正暗流涌动。画家可以用精细的笔墨描写景物的外形,却无法生动地展现出一种灵动和深邃的内涵。 诗人虽然不能描绘物体的全部细节,可是才子们总能形象地刻画出其独特的神态。有一位盛唐才子就非常善于采用诗画结合的方法,描绘自然景观,虽然不发一句议论,却令人深受启迪。下面分享王维的名作,短短20个字,意象丰富,炼字精准,令人感觉意犹未尽。 ![]()
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和画家,因为多才多艺,本来可以恃才傲物,可是王才子却随着年纪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内敛,甚至经常多日闭门不出。 ![]() 作者即使有时随性创作了一些诗作,也只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他不愿张扬,最多展示给亲朋好友们欣赏一下,大家也只不过是图个轻松愉悦,从来没有强求作品流传久远。 也许正因为如此宁静和轻松的创作氛围,才让诗佛的作品更显恬淡而又深刻。这首《栾家濑》就具有这样的特征,反映出诗人无欲于声色、无碍于行止的风格。 ![]() 王维的作品诗画结合,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尘世的观照。首句交代了时节和天气状况,“飒飒”二字,描写出秋风吹动枝叶的声音。晚唐诗人李商隐也曾有诗,“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不知是否受到王维的启发。 诗人或许是坐在凉亭中,欣赏这斜风细雨;或许正在微雨中散步,聆听着这大自然的交响。要体察那轻微的声音,必须是在非常宁静的氛围中,同时还需要诗人平心静气,心无挂碍,才能物我融合。 ![]() 次句描写溪流,舒缓的溪水在岩石间无声地流淌,“浅浅”二字,交代了溪水清澈见底。读者可以想象出,水面下分布着各种奇形怪状的鹅卵石,还有大小不一的游鱼。 紧接着一个“泻”字,炼字精准,表明地势发生了变化。正所谓水往低处流,溪水从平缓之处忽然流到陡峭之地,水流速度加快,必有一泻千里之势。这一句语言极其凝练,也为下文打下了很好的铺垫,诗人不愧为状元才子。 ![]() 结尾充满情趣,也极其耐人咀嚼,“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这两句描述的主体是白鹭,背景是“跳波”,即在石块上溅起的水花。一个关键词是“惊复下”,表明白鹭先是受到了惊吓,然后又恢复了平静。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自相溅”三字,非常清楚地解释了原因。原来是溅起的水珠落到白鹭的身体上,这个机敏的动物以为是猎人扔出的石块。它出于本能,就下意识地跳出水面。等它继续观察了一会,发现周围非常平静,于是便继续在水里觅食。 ![]() 全文到此就全部结束,读者却觉得意犹未尽。首先,作者全程记录了整个过程,无论是秋雨、溪流,还是水花、白鹭,都是诗行中的具体意象,仿佛流动的画卷,却给人一种境由心生的体验。 其次,诗人并未参加或干涉这些景物的运动和发展过程,只是作为一位见证者,甚至将自己当成自然界的一分子。作者虚怀待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平静地刻画出物态情趣,诗人只是在一种静默观照中体察真性,滤去尘杂,给人一种物随心转、境由心生的体验。 第三,全文意象丰富,但是作者又不会无缘无故地描写自然景物,完全是为了营造一种意境。这首诗的诗眼就是“惊”字,诗人由此串联起那些动静结合的场景,既反衬出宁静的氛围,又引领人们思考天地不言的大美,以及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禅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