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也要趁早!

 刑事律师何忠民 2022-08-06 发布于湖南

先看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有只狐狸,它发现了一窝鸡。但是洞口太小,而狐狸本身又太胖,进不去。

怎么办呢?

于是,狐狸饿了自己三天后,终于进去吃上了鸡。

但是,当他吃完了鸡之后,发现自己又出不来了,只好又饿了自己三天,瘦下来才出来了。

狐狸哀叹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瞎折腾,过了下嘴瘾,这不等于白忙活吗?

其实,有些人未必比这只狐狸更聪明。

有些人健康的时候,拼命透支身体去挣钱,等到生了病以后,又用挣来的钱去换取健康。这样做,与上述那只狐狸不是一回事吗?

现实中,情况往往更糟糕。因为有时候就算花光了钱,也未必能够换回健康了。

比如,网络报道某富豪,在去世的前十年,每天都呆在重症病房,全身插满各种管子,每天的医药费用近百万元。

像这种情况,虽然花钱延续了生命,但生命的质量还是较低的。即人虽然活着,但其所经历的痛苦,外人还是能够想像得出的。

所以,养生不是老了才去养生,也不是中年以后才去养生,而是早就要注意保养身体。

看到现在的年轻人,不断地透支自己的身体,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今天,我就谈一谈“养生要趁早”这个话题吧。

一、什么叫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指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等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调理身体和心理的活动。

前面,我用两篇文章——《中医是一门利国利民的好医学》和《浅谈中医基础理论》,简单地谈了一下中医。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我国传统中医确实是一门体系严密、内容深遂、简单有效的医学。

中医不但能够治病,还能用于养生,而且指导养生才是中医的主要目的。因为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基础理论,其本身就是站在人类创造者的角度写下的一本《人体使用手册》。

就好像你买回一台电脑时,随机附送的《电脑使用手册》一样。目的就是告诉你,电脑在什么环境下使用,比如适用电压范围,环境温度范围,等等。当电脑出了什么故障时,可能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故障,等等。

中医之所以能够用于指导养生,也就是因为《黄帝内经》告诉了人们,如何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比如一年四季里,在不同季节要如何做,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又如各种情绪(喜、怒、哀、乐、忧、思、恐)对身体的影响;再如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如何使身体患病的,等等。

二、如何利用中医理论养生?

可以分三方面来讲:

1.维持足够的气血水平

我们都知道,当手机电量不足时,它会自动关机。所以,我们在手机电量较低时,都会主动给手机充电。

可是,有些人一直在透支身体的能量(又称气血),却不懂得补充。比如,累了不休息,睏了不睡觉,熬夜玩游戏,等等。

其实,人刚生下来时,一般来说气血是充足的。比如孩子们的健康水平就比较高。

后来,在不断地透支下,气血水平慢慢下降,降到气血枯竭时,人就死亡了。

那么,如何补充气血呢?

有两个条件:一是物质条件,即需要足够的营养;二是环境条件,即需要在每晚9-12时的熟睡中。

达成这两个条件时,身体才会制造新的气血补充身体,二者缺一不可。

故为了让身体有足够的营养用于制造气血,必须要合理饮食,且提升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比如保持肠胃清洁,不暴饮暴食,不挑食偏食,饮食清淡一点,吃饭时细嚼慢咽,等等。

为了让身体有制造气血的环境条件,必须早点睡,最好能够晚上九点前就睡觉,最晚不能超过晚上十一点。为了提高睡眠质量,还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比如卧室温度适宜、安静、光线合适,睡前还可以用热水泡脚,等等。

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累了要注意休息,睏了要适当瞌睡,不要总是同自己的身体过不去。

2.排除体内垃圾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垃圾都能够排出去。比如消化后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从肛门排出体外;新陈代谢的垃圾会以尿液、汗液或者呼吸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他入侵体内的邪气(如中医六淫之气)会通过打喷嚏、吐痰、发热、流鼻涕等方式排出体外。

但是身体在使用到一定年限后,排出垃圾的渠道难免会发生问题。比如,便秘,经络淤堵,等等。

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就是说,当某段经络或者某个穴位淤堵时,那个地方就痛,甚至摸起来会有小硬块。

为什么会出现瘀堵?

这就好像厨房的下水管道一样,使用时间一长,里面就会有油渍等物附着在管道内壁,导致管道堵塞,水下不去。

有些人不吃饭、只喝水也发胖,基本上是因为体内垃圾不能顺利排出体外引起的。有些人背部很厚,可能是背部皮肤下累积了很多的垃圾。人到中年基本上会发福,也往往是体内垃圾堆积的结果。

如果体内的垃圾能够及时排出的话,身体会保持良好的体形,即有一个匀称的好身材。

那么,如何把垃圾顺利排出体外?

一是保持肠道清洁。如注意饮食卫生,每天定时大便等。

二是保持经络畅通。如推拿按摩,敲打经络,打坐,练瑜珈等。

三是及时排出入侵身体的邪气。如寒气,湿气等。这些邪气存于体内,会降低脏腑功能,淤堵经络,最终会引起疾病。

那如何排出邪气?

可以借助中药,但最好还是调养好身体,让身体自动排除。因为身体有强大的自愈功能。只要体内气血充足,在合适的时间,身体就会启动自愈,自动排除邪气等垃圾。

我去年十月曾吃过五副中药以排除湿气,确实有效。不过,不能仅仅依靠中药,主要还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靠身体自动排除。比如,每天睡前热水泡脚,是可以排除湿气的。

当然,还不能让新的湿气继续进入体内。比如,洗头后及时吹干,不淋雨,衣服湿了及时换干衣服,游泳时间不宜过长,等等。

再如,不吃冷饮,不吃冰棒,房间冷气温度不能过低,晚上在冷气房睡觉要穿上长衣长裤等,可以防止寒气入侵。

又如,在炎热的天气下工作、走路,要注意防晒防暑;在身体很热时,如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喝冰水,否则会中暑,还会伤害心脏,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心脏骤停。

3.保持良好的心态

根据中医理论,各种情绪都会影响身体健康。所谓“百病皆生于郁”,就是说情绪调节不好,长期郁闷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七情和五脏的基本关系是

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肺受伤后,反过来又更易悲。比如林黛玉,就是这种情况。

心主喜,过喜则伤心。比如,小说里讲程咬金就是笑死的。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或者本来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有时大笑几声,就可能突发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肝主怒,过怒则伤肝。有些人脾气火爆,一点就炸,每发一次火,肝就受一次伤。肝被伤后,会变得更容易发火。恶性循环之下,肝肯定会出问题,还会伤到其他内脏器官。

脾主思,过思则伤脾。比如一些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的人,经常会出现疲劳的症状:四肢无力,肌肉酸痛,即使做了运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思虑过度,造成了脾虚。

肾主恐,过度惊吓会伤肾。比如,人在突然的、较大的恐吓下,会小便失禁。即“吓得尿裤子”。

所以,做人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别纠结,物来则应、物去不留,时时活在当下,事事尽想好处,用阳光、洒脱、平常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三、修正观念和习惯,长期坚持下去。

1.修正养生观念

有句话说得好——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故要树立治病不如防病的观念。有些疾病一旦发现,可能就治不好了,就算治好,也需要付出重大代价和花费很长时间。

要始终相信身体具有强大的自愈能力,不要胡乱干涉身体的自愈活动。

比如,有症状不等于有疾病,身体在自愈时出现的症状就不是疾病。当出现症状时,要正确判断是不是自愈引起的,若是就不要胡乱干涉,若不是则需要治疗。如果胡乱使用西药干涉身体,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

树立“养生也要趁早”的观念。因为越早注意越容易见效。如果等到三十岁、四十岁或者五十岁才想起养生,可能需要花费三年、四年或者五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复原,甚至有些损伤可能再也无法复原。

2.改正生活习惯

要依据中医养生理论,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比如不再熬夜。晚十二点睡觉,早上八点起床,倒不如晚上十点睡觉,早上六点起床。虽然都是睡八小时,但早睡可以给制造气血提供时间,晚睡就错过了时机。

再如累了歇会,睏了睡会,劳逸结合,不要过分透支身体。

又如注意保暖。有些年轻人往往要风度不要温度,如果长期受寒,对身体很不好。女性可能会引起宫寒,导致不孕。男性可能会引起全身关节疼痛。

其实,现代人常患的那些慢性病,大多数可以通过中医养生以避免,就算发病了,也还有可能通过养生调理来治愈。

3.长期坚持下去

养生是一种长期主义,不是短时间能够见效的,也许需要一年、三年或者五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最快的也需要一年半载才能见效。

有些人坚持一个月、三个月,发现没有效果,就怀疑这样做有没有用了,结果不知不觉就放弃了。

你想,有些人用了一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才积累起来的垃圾,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就排得完呢?或者几十年不良习惯对脏腑造成的损伤,修复起来也是需要时间的,哪有那么快?

何况,身体自愈行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先修复哪里,后修复哪里,由身体自动决定。因为身体在修复的同时,还需要保持各脏腑功能的平衡。

一扯,就扯了3500多字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总之,各种养生实例是举不完的,需要自己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知行合一,长期坚持,才能收到实效。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