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的心中贼难破?

 光明心手札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王阳明在横水带兵剿匪,路上给友人写信,其中有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大大有名,被后世广为流传。那么,王阳明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慨?到底是谁的心中贼难破?
王阳明本人的心中贼?当时,龙场悟道已过去近十年,王阳明的思想处于成熟期、事业正是上升期,心学修为已臻化境。他的心中贼,恐怕已经被连根拔起多年,整个心境正无限趋近后来的“此心光明”。从现实处境看,王阳明久经沙场,剿匪对他来说就是“杀鸡用牛刀”。俗话说“江湖越老,胆子越小”,王阳明江湖虽老,胆子却绝对不小,并且胸有成竹、十拿九稳,正如他信上所说,“贼有必破之势”,“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由此可知,王阳明本人的“心中贼”约等于零,无需感慨。
王阳明剿匪团队的心中贼?从以往剿匪经验看,官府中有人与山匪内外勾结。王阳明先对相关人员放出假情报,再派人跟踪怀疑对象,迅速锁定了内奸。对这些人,他暂时不做处理,而是搞好教育转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给予戴罪立功的机会,最后“无间道”们主动出谋划策、带路剿匪,效果很好。经过王阳明多次整治,大家已经见识到了他的厉害手段,积威之下,没有人再敢铤而走险,剿匪团队还是比较可靠的。
山中贼的心中贼?那些山匪为祸多年,狠戾凶残,已经习惯了杀人越货的无本买卖,的确难以“度化”。不过,王阳明认为,只要是人,就有良知。曾经有小偷叫嚣自己没有良知,不会被王阳明“蛊惑”,王阳明就让他在众人面前脱衣服,脱到最后只剩下一件底裤时,小偷再也不好意思脱了。王阳明告诉他,这就是你的良知,小偷大为惭愧,立誓痛改前非。对王阳明来说,转化山匪真的算不得什么难事。那些山匪也有父母妻儿,并不全都穷凶极恶,不少都是官逼民反、被逼上梁山,只要有田地耕种、有正经事干养家糊口,谁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做匪呢?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破山中贼对王阳明确实易如反掌,山中贼的心中贼,也只是个伪命题,在王阳明看来根本不是事儿。
那么,王阳明所感慨的,到底是谁的心中贼难破呢?我认为,他感慨的是天下人的心中贼。王阳明所困惑的,恐怕不止是心中贼难破,还有“为什么会有山中贼”。他心里非常清楚,那些在山中杀人越货的贼,根源其实并不在这山中,而是在那庙堂之上,在他拼命所维护的朝廷之中,可能是那个糊涂蛋皇帝,可能是泥塑阁老、纸糊尚书,也可能是那些尸位素餐、争权夺利的官僚队伍、州官县官们。天下有道,自然就会天下无贼;天下无道,自然就会盗匪峰起、兵荒马乱。王阳明所处的时代,“社会原因”“体制性障碍”等词汇还没出现,他更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这是他的时代局限,后人强求不得。
看得再远一些,之所以存在山中贼,除了社会原因,更与人性天生的阴暗面密切相关,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必然冲突,是善恶相生相克、永远纠缠斗争,就像战争、腐败、犯罪、黑社会一样,如同附骨之疽,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它们也会存在一天,无休无止。
天下人都有心中贼,每个人的心中贼,如果不加克制,就会化为这“山中贼”,甚至比这山中贼危害更甚、为祸更烈。事情难办,很多时候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事情涉及到的人,每个人心中都藏着贼,时不时窜出来兴风作浪,导致无数人的正确,到头来偏偏收获了错误的结果。可悲的是,做着这些事的人,他们自以为正确,并且坚信不疑。
王阳明无法说更多,他只能把问题归结到人的内心,归结为“心中贼”,归结到“私欲”,并孜孜不倦为“致良知”而努力。这或许既是王阳明的局限,也恰恰成就了他的伟大,使阳明心学光耀千古、泽披后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