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老生戏味:受“余”“言”荼毒,戏味几乎全变成悲哀之音

 cxag 2022-08-06 发布于辽宁

 戏味,也同菜肴果蔬一般,各有不同的滋味。生、旦、净、末、丑的味儿绝不雷同。现在专以老生戏来说,同属文戏其中就有种种不同。

 如《取荥阳》、《打金枝》一类王帽老生戏和袍带老生戏,味儿就各有不同;如《上天台》中的光武帝,《明末遗恨》中的崇祯帝,一系中兴皇帝,一系亡国君主,虽同为王帽老生,前者戏味必须宽亮大方,才显示雍容华贵气度,后者却要悲愤,才能表现出亡国惨痛。

图片

刘叔度、侯喜瑞之《上天台》

 其他袍带老生,褶子老生,亦有不同。总之由身份、环境、剧情、腔调、板式的不同,而“戏味不同”。

 近年来老生因受“余”、“言”荼毒,戏味几乎全变成悲哀之音,不论什么都表现可怜的模样,似乎声泪齐下方能得采。早年凌霄汉阁主以“秋坟鬼哭”四字为余叔岩晚年唱腔之定评,可算形容透骨。

图片

余叔岩、张伯驹之《四郎探母》

 菊朋晚年与叔岩同病,好像有多少忧伤心事都发泄与唱腔。诗经序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论怎样快乐不能过度,怎样悲哀不能过伤。现在老生竟都以“余”、“言”二人晚年唱腔为标榜,唱音无不哀而伤,以唱音哀伤为有味儿,越哀伤,越讨好。此可谓怪现象,犹如“华周杞良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于是全国妇女皆习哭,以善哭成了风气。

 不过按剧情说,应哭则哭,不应哭决不可带哀伤之音,《南阳关》伍云召闻其双亲被害,当然痛极,该哭;《碰碑》杨令公,悲其诸子遭遇之惨,该哭。此二戏若不哭,何能表现其满腔悲恨凄惨之情绪。

 近年“余”、“言”二派借以哀伤卖钱,致老生戏皆演成悲剧,无一愉快之音。久之,听众之精神也随之呈颓靡不振之象,影响社会人心至深且巨。

图片

言菊朋之《捉放曹》

 近年老生张口皆唱哭腔,此哭腔在工尺谱为“尺上四”,哭腔太多,不分剧情,应该从速改良。胜利后,政府雷厉风行戒烟令,收效甚宏。深喜梨园行老枪皆一律戒绝,大烟不抽精神自然饱满,当不会再如以前萎靡之状,戏味也自会由哀伤而变愉快,所关甚大,吾愿洗耳以待之。

 (《上海游艺》1946年第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