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馐百味 尽归红糟——福建“糟”的传统

 九州好人 2022-08-06 发布于辽宁
文章图片1

福建名菜 醉糟鸡

在福建的美食叙事中,总离不开“酒”一字。闽人爱酒,不仅爱“喝”,更爱“吃”。福建人的餐桌上,若没有几个靠酒提味的菜,总少了点雅趣。而那些酒香浓郁的佳肴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糟”。所谓“糟”,即酒糟,用大米、小麦、高粱等粮食酿过酒后残留下的酒滓。古人用酿酒留下的酒糟制作美食,本为“无用之物”的酒糟,通过古人的智慧被巧妙利用进烹饪中,重新焕发出生机,形成中国自成一派的饮食文化。不同于其他地方常见的香糟和白糟,福建善酿红曲黄酒,酿酒留下的红糟风味独树一帜,在闽菜的食物谱系中被广泛运用,为闽菜增添了别样光彩。红糟,是站在山鲜海味背后的隐藏主角,也是闽菜美食灵魂的重要组成。

酒香隽永 宋代遗风

在福建美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食红糟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宋朝庄季裕《鸡肋编》记载:“江南闽中,公私酝酿,皆红曲酒。至秋,以红糟蔬菜鱼肉率以拌和。”宋朝黎靖德《朱子语类》同样记录了朱熹的话:“今福州红糟即古之所谓醴酒也,用匙挑吃。”可见,早在宋朝时期,福建食糟之风大盛,无论蔬菜还是家禽,山珍还是海味,福建人无所不能糟。红糟对于福建来说,就像辣椒之于四川,陈醋之于山西,香料之于泰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红糟用于烹饪,不仅有酒的醇厚、酱的咸香,更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北宋初年的《清异录》中,将红糟称作“酒骨”,红曲黄酒酿造过后,酒中的红曲霉等微生物在糟中仍然发挥作用,分解出的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等等让酒糟中充满各种氨基酸、葡萄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糖及防癌等特殊功能。这些低调的酒滓,将酒的滋味贮存吸收,陈酿出另一种风味,变成独特巧妙的烹饪佐料,平常的食物经过红糟点化,立刻变得香气四溢,妙趣横生。同时,红糟中拥有难得的天然红色素,能够反腐去腥,为食物加香提鲜调色,亮丽的红色与食物的美味相得映彰,构建了闽菜有别于其他菜系的餐桌美学。

在烹饪过程中,红糟又分为生糟与熟糟。生糟即制作或酿酒留下的红糟,放少许盐加以保藏备用。熟糟即在烹饪前,对红糟先作加工,加工方法一为炖熟,一为炒熟。有时为了使红糟更加入味,细致的厨师还会将红糟先用工具剁碎捶烂再作使用。红糟的烹调方式多种多样,在闽菜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炝糟、淡糟、爆糟、香糟、醉糟、煎糟、灴糟、腌糟、汆糟汁、酒酿糟等,丰富而强大的“以糟入馔”体系,扛起闽菜美食的一面大旗。

市井风味 玉盘珍馐

红糟是闽菜有别于中国其他菜系的标志之一,在福建,用红糟来做菜比比皆是,上至高端宴席,下至街边小摊,皆可以看见红糟的身影。无论身处庙堂之高,抑或江湖之远,红糟以其独特的风味贯穿着始终。

在福州人看来,红糟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福州人的日常餐桌上,总少不了一味红糟。糟入荤菜,红糟肉当数其中头牌。用糯米、红麴加上糖,盐发酵成糟母,再将猪肉放入其中淹制而成,兼具酒香及肉香,且有滋补之效;红糟黄瓜鱼,以红糟和盐搭配腌制的黄瓜鱼烹调而成,是闽地家常菜中的上品;闽菜第一平民招牌荔枝肉,大多数人选择用糖醋调色,然而最正宗的做法是用红糟……此外,还有红糟笋、红糟鸡、红糟羊等,红糟在日常生活中被不断发扬光大。

文章图片2

淡糟香螺片

家常之外,红糟的江湖之味同样十分浓厚。在福州大排档,你可以见到红糟爆蚬子、红糟炒肥肠、红糟田螺、螃蜞酥等名扬省内外的特色红糟小吃,海味与糟香在舌尖荡漾开来,自有一股快意萦绕心间,滋味妙不可言。2017年,红糟味还作为福州夜市代表登上央视美食节目。

文章图片3

红糟肉

不过,真正令红糟声名鹊起的,还要数宴席上的官方大菜。1983年,在全国首次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福建名厨强木根用一道“淡糟香螺片”技惊四座。雪白的螺片与殷红的糟汁交相辉映,嫩脆的螺肉与浓郁的糟香搭配产生的奇妙滋味,令品尝过的人从此念念不忘,也令红糟走进普罗大众的视野。

春吃酒糟笋,夏尝酒糟鳗,秋来酒糟螺,冬吃酒糟肉。红糟,见证了闽菜的滋味之丰,也见证了闽酒的酒香之远,如今已融入闽菜的基因之中,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味,令无数人梦魂萦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