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病,去暑热保清凉四】——经典处方

 liyh65 2022-08-06 发布于北京

第六节    经典处方

◇香薷散

【方剂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去土香薷500克,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制)各250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研磨成粗末,加水及少量酒,煎煮去渣每次服用9克。
【方剂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方剂主治】阴暑。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脉浮。
【方解】本方治夏季感受寒湿所致的病证。本方所治证候因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所致。夏季外感风寒感寒,邪滞肌表,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头重,脉浮等风寒表实证。夏季渴喜冷饮,湿伤脾胃,气机不畅,则胸闷泛恶,腹痛吐泻。舌苔白腻,为寒湿之候。治疗此证时宜外散肌表的寒湿,内化脾胃的湿滞。
方中香薷为君药,作用是辛温芳香,祛暑化湿,解表散寒,可以祛除在表的寒湿;厚朴为臣药,其辛香温燥,行气化湿,可以去苔腻。白扁豆为佐药,其药味甘平,健脾和中,能够渗湿消暑。药中加少量酒,具有温散作用,可助药力。这三种药合用,可以达到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治疗目的。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以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脉浮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运用本方,可根据病证灵活加减。如果有内热,可以加黄连清热。如果湿盛于里,可加甘草、茯苓利湿和中;如果体弱虚弱,中气不足,可加人参、白术黄芪等药,益气健脾燥湿。
【注意事项】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暑病,以恶寒发热、头重身痛、胸闷无汗等为辨证要点,如果表虚出汗或中暑发热出汗,心烦喜饮,则不宜使用本方。

◇清络饮

【方剂出处】《温病条辨》
【方歌】清络饮用荷叶边,竹丝银扁翠衣添,鲜用辛凉轻清剂,暑伤肺络保平安。
【方剂组成】鲜金银花、鲜荷叶、鲜扁豆花、西瓜翠衣、丝瓜皮、鲜竹叶以上药各6克。
【用法用量】用二杯水煎煮,煮取成一杯水服用,一日二次。(现代用法:煎服。)
【方剂功效】祛暑清肺、清热。
【方剂主治】暑热轻微,邪浅病轻,津伤未甚。身热口渴不太严重,头昏目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
【方解】清络饮是治暑伤肺经气分,暑热较轻微,津伤未甚证的良方。因此证热邪较浅,未深入脏腑,病情较轻,所以出现体温太高、口渴状况不严重的情况。由于暑热上扰,所以临床出现头昏头重、目眩、淡红,苔薄白等症状。因为症状不是很严重,所以治疗时不宜用重剂,宜使用一些辛凉芳香的药物用以祛暑清热即可。方剂中,鲜金银花辛凉芳香,可以清解暑热;鲜荷叶具有清香醒脾,清凉解暑,止渴生津的作用,这两味药此方剂中的君药,主要功效是用来清散上焦暑热。方中鲜扁豆花具有解暑化湿,健脾和胃之效;西瓜翠衣甘凉,清热祛暑,可以生津止渴,这两味药助君药祛暑化湿,共为臣药,可以清上焦肺络骨热,使头目不再昏眩。丝瓜络能清肺透络,又因为暑气伤心、所以用鲜竹叶心清心利水除烦,增强解暑化湿的功效,这两味共为佐药。以上所有药物相配伍,药性清凉芳香,具有清肺解暑热的功效。
【辨证要点】临床治疗时,应以身热口渴不太严重、头目不清、舌苔薄白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夏季气温较高,为了预防暑病,也可以用些方煎汤代茶饮。如果暑温伤肺,使肺腑功能失调,出现咳嗽等症,如果咳嗽无痰,声音较高,可以加麦冬、杏仁、沙参等药物以养肺阴、利肺气;也可以加桔梗、甘草用以清肺热、提肺气。如果体温较高,也可以少许石膏。如果暑热偏盛,症状表现为身热面赤、汗出口渴、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数洪大,可以加知母、石膏、青蒿等清热泻火的药物;如果暑热伤津比较严重,可以酌量加知母、葛根、白茅根或者麦冬、生地黄等药物来滋阴生津。
【注意事项】本方只适应于暑热伤肺较轻之证,如果暑温表寒较重,或者出现热渴大汗、汗多脉散大等症状,都不宜使用本方。
【现代应用】在临床上,清络饮现代可用于预防中暑、中暑以及小儿夏季热、风湿热等暑热症状比较轻的病证。

◇新加香薷饮

【方剂出处】《温病条辨》。
【方歌】香薷散中朴厚扁,主治暑湿兼外感。
【方剂组成】香薷、厚朴花、连翘各6克,金银花、鲜扁豆花各9克。
【用法用量】取五杯水煎煮至二杯,先服用一杯,出汗后待到汗收,再服用一杯;服用一杯后如果不出汗,接着服用,直到汗出为止。
【方剂功效】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方剂主治】
暑温初起又感染风寒,证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心烦面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涩痛,舌红苔白,脉右洪大左小,浮而数者。
【方解】本方为香薷散加银花、连翘,把扁豆为扁豆花而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暑湿内扰、外感风寒的病证。本证是暑、湿、寒三邪夹杂侵袭机体而形成的病患。夏季暑湿高温,人们大多喜欢凉快,在外露宿、阴凉地午休、喜冷饮等等,极容易感受风寒暑湿之邪,使体内暑湿蕴蒸,外加风寒困扰,所以表现为身热面赤、心烦口渴、胸闷头痛、恶寒无汗等症状。本证需要以祛暑解表、清热祛湿的方法加以治疗。
方中香薷辛温,有“夏月麻黄”之称,可以发汗解表,祛暑化温,为本方的君药;鲜扁豆花其味清香芬芳,可以清透暑热,还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止泻的作用;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达,清透暑热,这三味药都是臣药,增强君药清热祛暑之力。厚朴花可以化湿行气,消胀除满,化解胸闷,可以助香薷行气化湿,是本方的佐药。以上所有药物合用,全方辛温与辛凉相合,共同祛暑解表、清热利湿,用于治疗暑夹寒邪之症有很好的疗效。
【辨证要点】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口渴无汗、小便短赤、舌红苔白、脉浮等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临床症状表现为暑热较重,可以加滑石、青蒿清热解暑;如果表邪较重,可加解表药防风、荆芥等;如果表现为湿气偏重,可加化湿利水的药物藿香,茯苓:如果湿阻气滞,可加行气行气消胀的药物,如枳壳、砂仁、陈皮等。
【注意事项】从药物属性和临床表现为看,如果自行出汗,就不能用本方;如果用脂汗就出来,就不宜再服用,以免汗出过多伤阴。由于本方是解表清热之方,所以最好放凉之后在服用。方中的药物具有挥发性成分,所以煎煮时间不宜太长。
【现代应用】本方对夏季感冒、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属暑湿兼寒等病证,都有较好的疗效。

◇黄连香需饮

【方剂出处】《丹溪心法》卷一。
【方剂组成】香薷12克,黄连、厚朴各6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热服。
【方剂功效】清暑化湿。
【方剂主治】伤暑夹湿证。症见大热烦渴,头昏胀痛,胸闷泛恶,腹痛水泻,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方歌】黄连香薷饮,涤暑效力强,燥湿须厚朴,三物合成方。
【方解】本方是香薷饮去扁豆加黄连而成,是治疗伤暑夹湿证的代表方剂。本证为湿热俱盛而伤暑,因为内湿较重,所以症见苔黄而腻;因热较盛,所以症见舌红,发热口渴。而头昏胀痛,胸闷恶心欲吐等,则是暑邪夹湿的典型症状。治疗此证,当以清暑化湿为主。
方中,香薷善祛暑邪,并有很好的化湿浊的功效,因此为本方的君药。黄连清热,能外解暑热;厚朴则可以内调津气,宽中理气,两药共为本方的臣药。虽只有三味药,但相须为用,共同达到清热祛暑,化湿和中功效。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当以大热烦渴,头昏胀痛,胸闷泛恶,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本方临床应用时,可随症灵活加减。如果湿热挟痰,可加半夏、胆南星祛痰;如果兼有气虚,则可加人参、黄芪补中益气。
【现代应用】现代常用本方治疗伤暑夹湿所致的感冒、流行性感冒、小儿夏热等症状。
◇六一散
【方剂出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方剂组成】滑石180克,甘草30克。
【用法用量】以上二味煎服。也可共研为细末。每次温开水调服12克,每天2~3次。
【方剂功效】清暑利湿。
【方剂主治】暑湿证,临床表现为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泄泻;膀胱炎、尿道炎等湿热所致的小便赤涩淋痛以及砂淋等;皮肤湿疹、湿疮、汗疹等。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暑热夹湿证。暑热内扰,临床表现为身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等症状。又因为湿热内阻,使机体升降失常,所以出现胸脘胀满、呕吐泄泻、小便赤热等症状。如果湿热互结,会形成砂淋,湿热蕴蒸于肌表,则会出现湿疹、湿疮、疹等症状。
如果机体感受暑热,当清热利湿、利小便。所以,暑热夹湿证的治疗以清热利湿法为主。
方中滑石甘淡性寒,既可以上清水源,清解暑热,又能治暑热烦渴,还可以渗湿利尿,解肌透热,使三焦的湿热从小便而泄。用此法可以清热祛暑利湿,是方中的君药。同时,配以生甘草为佐使药,生甘草甘平偏凉,具有清热泻火、益气和中的功效。方中用此药泻火和中,与滑石为伍,甘寒生津,利小便而不伤津液,还可以缓和滑石的寒滑之性,避免伤胃。二味药配合使用,可以清热除湿,利水而不伤机体正气,使表里三焦水湿等病邪从下焦渗泄,可以解除热、渴、淋、泄等症状。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以身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临床病证表现为阳明热盛,可以加石膏清热;如果需要祛暑清热,可以加入适量西瓜翠衣、丝瓜络等药物;如果小便赤热涩痛或者有砂淋,可以加一些利水涌淋的药物,如瞿麦、海金沙、篇蓄、琥珀、冬葵、鸡内金等;如果出现血淋症状,则需要加凉血通淋止血的药物,如侧柏叶、白茅根、生藕节、蒲黄等;如果兼有表证,可加薄荷等药物解表清热;如果暑湿伴有肝火旺盛,症见口舌生疮、目赤咽痛等,可以加碧玉散清肝火;如果暑热伤津、口渴舌红,可加清热生津止渴的药物,如沙参、石斛、麦冬、知母等,再配以竹叶、黄连、莲子等药物清心除烦;如果暑热较重使气津两伤,则需要加人参、西洋参等补气类药物益气生津。

【注意事项】本方适用于阳明、暑湿内扰证,因此如果阴虚、内无湿热,或者有小便清长等症状,不宜使用本方。另外,因为内有滑石,有寒滑之性,因此孕妇忌服。
【现代应用】从现代临床表现来看,本方除了对暑湿内扰病证有很好的疗效以外,对湿热引起的中暑、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胃肠型感冒、胃肠炎以及皮肤病等病证有较好的疗效。另外,把石和甘草共研为细末,外用涂抹在皮肤上,可以治疗排子。夏季服用也可以预防暑病。

清暑益气汤

【方剂出处】《温热经纬》
【方剂组成】西瓜翠衣30克,荷梗、梗米、石解各15克,西洋参、知母、竹叶6克、麦冬9克,黄连、甘草各4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所有药材浸泡水中半小时,水位高出药材约2厘米。大火煮无微火再煎煮半小时,去渣空腹温服。服用药物可根据病情而定,也可少量多次服用。
【方剂功效】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方剂主治】本方剂主要治疗暑热内扰、气津两伤证。症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方解】本方剂是治疗暑伤气津证的代表方剂。暑为阳邪,夏热火盛,最容易造成人体气津耗伤。因此,治疗暑热伤气,除了要清暑热,还必须益气生津。在治疗本证时,以祛暑益气养阴生津为本。
本方中西洋参甘微苦凉,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西瓜翠衣甘凉,能解暑清热,二药共为本方君药。方中石斛甘淡,可以清热养阴,具有益气除烦;荷梗除了能清热解暑,还具有通气利水、泻火清心的功能;麦冬性寒,可以益胃生津、养阴润肺,这三味药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能清心泻火,竹叶能清热除烦,知母能滋阴清热,共为佐药。甘草和粳米具有益胃和中之效,为使药。这些药物相配伍,共同达到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的疗效。
【辨证要点】临床多以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脉虚数为主要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暑热不严重,可以去掉黄连;如果暑热较重,可以加石膏、六-散、金银花以增强清暑解热的功效;如果暑热若暑夹湿,症见苔白腻,则可以用藿香、六一散代替麦冬、知母、石斛,可清热化湿;如果津伤口渴者,可以加天花粉、生地、玄参等养阴生津;如果汗多不止,可以加浮小麦、糯稻根收敛止汗;如果治疗小)儿夏季发热症状,可以用白薇、地骨代替黄连、知母。
【注意事项】本方的清暑之力较强,主要以补益元气、养阴生津为主。因此,如果邪热较盛,方中许多阴柔之品药效不力,不宜使用。方中还有滋腻药,所以暑病夹湿者不宜直接使用。
【现代应用】本方剂可用于中暑、夏季热、久热不退、烦渴体倦,属气津不足等症状。现代临床实践证明,本方对于治疗夏季外感、小儿夏季热等暑伤气阴之证也有很好的疗效。
◇桂苓甘露散
【方剂出处】《宜明论方·卷六》。
【方歌】桂苓甘露猪苓膏,术泽寒水滑石草,清暑化气又利湿,发热烦渴吐泻消。
【方剂组成】茯苓、泽泻各30克,炙甘草60克,白术、猪苓各15克,官桂(去皮)15克,石膏、寒水石各60克,滑石120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共同研为细末,每次温水服用10克,用生姜熬汤服用效果更好。小儿每次服用3克,(现代用法:煎服。)
【方剂功效】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方剂主治】本方剂主治暑湿证。症见发热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喜饮、小便不利、霍乱吐泻等。
【方解】本方适用于中暑受热、水湿内停所致的暑湿证。本证多由暑热内侵、暑湿内停所致。暑热内侵,所以发热头痛;热盛伤津,所以心烦胸闷、口渴喜饮;湿盛于里,膀胱气化不利,所以小便不利;暑湿伤及脾胃,所以霍乱吐泻。因此,治疗本证要以清暑解热,化气利湿为主。
本方由六一散合五苓散、甘露饮而成,是清暑利湿的代表方剂。其中滑石用量较大,作用是清解暑热,利水渗湿,是本方的君药。石膏、寒水石是大寒药,可以助滑石清解暑热,为本方的臣药。白术具有健脾燥湿、运化水湿的功效;泽泻、茯苓、猪苓药性甘淡,能助滑石利水渗湿;官桂辛热,可助下焦气化,与泽泻、茯苓、猪苓配伍可以让水湿随小便排泄而出,还能中和石膏、寒水石的寒凉之气,以上几味药共为佐药。甘草具有益气和中的作用,在方中调和诸药,可助白术、茯苓健脾,又能缓解滑石、石膏、寒水石的寒性,使清利但又不伤正气,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清暑解热、化气利湿的作用。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以发热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喜饮、小便不利、霍乱吐泻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暑热较轻,可以去掉石膏和寒水石,加入西瓜翠衣、竹叶和芦根,以免寒凉过重而伤中阳;如果水湿中阻引起腹脘胀满、呕吐,可以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如果水泻暴注,伤人津气,可以去掉猪苓,加入人参、藿香、木香、葛根等。
【注意事项】本方是六一散合五苓散,再加石膏、寒水石而成,清暑利湿的药力很大,因此适宜于暑湿都较重的患者。如果证情较清或汗泻过多、津气大伤,则不适宜使用本方。
【现代应用】本方主要治疗暑热并水湿证,但现代临床证明,对于治疗膀胱炎和肾盂肾炎也有较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